让法纪的威严震醒“装睡的人”

2017-03-02 18:55文沈德良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7年6期
关键词:法纪检查组作业

文沈德良

让法纪的威严震醒“装睡的人”

文沈德良

沈德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湖南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高级编辑。从事新闻职业纯属无心插柳,先是“睁眼看世界”,写了10多年的国际评论,后心归时政评论,试图用自己的观点看待身边的世界。

最近接连发生的几起事故给社会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5月7日,攸县吉林桥煤矿发生气体中毒事件,造成18人死亡、37人受伤,这是我省今年发生的第二起煤矿重大事故;无独有偶,省政府部署煤矿、烟花爆竹和危化品淘汰不安全落后产能的会议开过没几天,5月16日,常德临澧一家生产黑火药的企业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

然而,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并没有完全惊醒那些“装睡的人”:5月19日,省安监局负责人率队到几家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开展暗访,被暗访企业对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依然无法让检查组悬着的心放下来,尤其是某央企在安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让检查组顿感寒气袭背——整个厂区内看不到任何安全生产的标识标志,现场作业的焊工根本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对厂区动火作业有过任何审批。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当被追问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时,企业负责人竟当众弄虚作假,拿出一叠从网上下载来的资料糊弄、欺骗检查组,试图蒙混过关。

安全生产与经营的内在关联,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那些在安全生产问题上“装睡的人”,一个最显性的特征,就是算不清安全生产“大账”与“小账”的关系,拎不清“长远大利”与“眼前小利”孰重孰轻的分量。在这个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已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比如,西门子总裁在回答中国学者提问时明确表示,追求“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是构成德国经济学的一项基本原理。

追求“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道出了现代生产的真谛。不难想象,一场突如其来的生产安全事故,足以让一辈子的努力顿时化为乌有,足以让千辛万苦积攒起来的财富转眼付之东流。因此,有人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比做“1”与“0”,如果不将“1”挺在前面,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

保证安全生产的所有法律、规矩和标准,都是用血淋淋的代价换来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人“装睡”、就是叫不醒。如果用《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里那句听起来十分刺耳的“金句”——“人类的愚蠢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来形容这样的“装睡者”,是再贴切不过了。

对于那些“装睡者”来说,无论是苦口婆心地宣讲,还是那些血淋淋的事故,他们照样麻痹、淡漠、一脸的无所谓。正是因为有这样“装睡的人”,才会让安全生产工作遭遇政府热、企业冷的尴尬,让保证安全生产的举措、部署在通达基层“最后一公里”时遭遇梗阻,硬是让好端端的政策悬在半空、落不了地。

保证安全生产,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这样的合力,既需要企业把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把“要我安全”真正转化成“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对不符合生产和建设要求的企业和单位重拳出击,让心存侥幸者心存敬畏、祛除幻想,不敢越安全的红线一步;让那些“装睡者”在规章制度、法律条文的“钢齿铜牙”面前承受切肤之痛,用法纪的威严保证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法纪检查组作业
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来我省开展综合督导和考核巡查
浅析法纪理念促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策略探究
加强法纪修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不做作的文明
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恒大人寿
作业
从“三个结合”入手 扎实搞好法纪教育
敬法纪者最快乐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