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遏制语言暴力的防火墙

2017-03-03 08:11江峰
中国德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校园内人格权隐私权

江峰

提到校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高大的梧桐,傲人的身姿直冲云霄;成排的银杏,金黄杏叶铺满小道;自由飞翔的鸟儿,欢愉的鸣叫;互敬互爱的师生,彬彬有礼;谦和自信的学生,言语有度。校园内的人、鸟、自然等万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优美画卷。

曾几时,TMD(他妈的)流行于校园、肆虐于师生,渐有替代“老师您早,同学你好”的趋势!TMD等低俗化的语言,侵蚀了校园纯净的天空,改变了语言沟通的环境,大有向校园语言暴力化发展的倾向,导致校园经常陷入“舌伤无医、杀人无痕”的被动局面。那么,何谓校园语言暴力?它会危害学生哪些方面的权利?我们应如何进行法律规制和教育救济?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而低龄语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

一旦发生语言暴力,具体会损害学生三方面的权利:首先是人格权。同学之间以形体胖瘦、臉型长相等互起绰号,胖则命名为“胖子”,瘦则命名为“猴子”或“菜狗”等。这不仅是对他人人格的践踏,而且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其次是隐私权。这种情形经常发生在考试之后,同学之间会问:你这次考多少哇?另一回答:425分,在我们班能占第三名。问者则说:这个成绩在我们班能占前十就不错了!这种聊天场景时常在校园内发生,只不过身处其中的人已经习以为常,并渐渐变得麻木了而已!其实,这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最后是表达权。如:你长得这么丑,是不是狗变的呀!这种语言表面看起来侵犯了人格权,深层意义上则是说话者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压制了对方,进而变相剥夺了对方的语言表达权。

言为心声。语言是内心的外在表现,中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人格成长的发展期,对校园语言暴力缺乏强大的承受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应全力从以下方面构建防止语言暴力发生的防火墙:首先,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意识,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基于考试分数背景下的“高分增长的人”。其次,坚守法治理念,践行规则治理。全力培养尊重生命、敬畏万物的意识。最后,秉持人本思想,在语言暴力发生时,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受害者进行人文精神安慰、心理疏导矫正、健康发展教育等方面的心理干预,以防止发生“杀人无痕”式的语言暴力事件。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校园内人格权隐私权
校园里若有人行凶
民法典人格权编的重要社会价值
墨尔本女子学院将拆除校园内所有垃圾桶
人格权是民法典分则编纂的重中之重
校园内不同区域空气微生物分布的调查分析
人格权的商业价值怎样体现
国内外隐私权的发展与保护
隐私权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一字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