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对未来医疗机构建设的影响

2017-03-03 05:31宋晓东程芳甸孙培珊胡道涛李志远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出院心血管

宋晓东 程芳甸 孙培珊 胡道涛 李志远

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对未来医疗机构建设的影响

宋晓东①程芳甸①孙培珊①胡道涛①李志远①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疾病谱变化对未来医疗机构建设的影响。方法:统计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出院人次、诊疗情况及住院费用等基本信息;分析心血管病诊疗过程对医院建设的特殊要求。结果:我国疾病流行谱已经呈现出从传染性疾病向非传染性疾病转变的趋势,且转变速度快于其他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已占城乡居民疾病总死亡原因的首位。适应疾病谱变化,未来医院建设首先需明确和调整心血管病在我国医疗机构中的结构占比,并需要根据心血管疾病诊疗特点对医疗单元的床位数、重症病房、手术室和相应检查科室等进行合理配置。结论:明确心血管病总体变化趋势,将有助于未来医院建设在心血管病相关专业的综合考量。

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医院建设;配置管理

[First-author’s address]Project Office, FuWai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目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性疾病等各种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年增多,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疾病流行谱已经呈现出从传染性疾病向非传染性疾病转变的趋势,而且转变速度远快于其他国家,其源于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大幅延长、医疗条件显著改善、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慢性疾病中,又以心血管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发展最为迅速。

1 心血管病患病情况

随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3》和《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2013》[1-2],心血管病的死亡原因已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8%,城市为41.9%(如图1所示)。

图1 2013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死因构成比示意图

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3]。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脑卒中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50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心病500万,风心病250万,先心病200万[4-6]。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

由于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死亡的上升,导致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全国疾病监测系统2004-2011年死因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各类地区35岁以上人群IHD标化病死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IHD病死率的年增长率为5.00%,女性为3.65%。农村居民IHD病死率上升速度较快,农村居民无论男性还是女性,IHD标化病死率均由2004年的低于城市居民上升为2011年的高于城市居民[2-3](如图2所示)。

图2 1990-2013年全国城市和农村心血管病病死率趋势图

2 心血管病出院人数及变化趋势

2013年全国医院心血管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1599.62万人次,占同期出院人次总数的12.47%;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833.81万人次,占同期出院人次总数的6.50%;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为765.81万人次,占同期出院人次总数的5.97%[2]。

在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572.95万人次,其中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49.36万人次(29.50%);脑梗死471.96万人次(35.82%);其余依次为高血压患者235.74万人次(其中高血压性心脏和肾脏病患者20.30万人次)、颅内出血患者126.80万人次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5.11万人次[7-9]。2013年糖尿病患者出院人次数量为281.42万人次[2](如图3所示)。

图3 1980-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量变化趋势图

1980-2013年间,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51%,快于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23%。心血管病中年平均增长速度前4位分别为脑梗死(占12.29%)、缺血性心脏病(占11.66%)、AMI(占10.35%)和颅内出血(占9.99%)[3-4,8,10](如图4所示)。

图4 1980-2013年全国心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量年均增长速度示意图

3 心血管病诊疗情况及住院费用

心血管病主要的手术治疗手段包括:冠脉介入和搭桥手术。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网络申报系统数据显示,中国大陆PCI病例数增加趋势明显,2013年达45.5万例,但平均百万人口的PCI例数为3.09万例,而美国约为1 800例/百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冠脉介入治疗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11]。2013年,中国大陆心脏外科手术总量为20.79万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为16.23万例[12](如图5所示)。

住院费用数据分析表明,心血管病住院总费用和人均费用逐年上升,2013年AMI的住院总费用为114.70亿元,颅内出血为192.38亿元,脑梗死为398.0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3.46%、19.86%和25.37%[13-14]。

图5 中国大陆PCI注册登记例数曲线图

次均住院费用AMI为23236.1元,颅内出血为15171.8元,脑梗死为8434.6元;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后,自2004年以来,AMI、颅内出血和脑梗死的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67%、6.50%和2.28%[15-16]。

4 心血管病诊疗过程对医院建设的特殊要求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多数需要接受PCI或搭桥手术,医院2014年收治住院患者约5.2万人次,其中心血管外科手术量1.3万例,冠脉介入治疗3.8万例。其诊疗过程有3个显著特点:①技术含量要求极高、且需要多学科交叉配合;②对医院硬件环境和设备的依赖度非常高;③与病床相对应的手术室、监护室数量有一定的配比关系。

4.1 心血管外科系统对于相应医疗单元的配比要求

医院医疗单元与心外科治疗过程密切相关的包括普通病床、术后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手术室,其合理配比主要依据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每日手术台数等参考数据。然而,不同的诊疗机构因医疗效率、技术水平等因素有所差别。目前医院的配比情况为外科总床位数、术后ICU、手术室比例为:496∶91∶20=24.8∶4.5∶1。在具体医疗过程中,术后ICU数量仍显不足,几乎成为整体医疗效率的瓶颈,故而在今后的建设中应逐步提高术后ICU床位与手术室的比例,达到5∶1,甚至6∶1,以使配置更为合理。

4.2 心血管内科系统对于相应医疗单元的配比要求

医院医疗单元与心内科治疗过程密切相关的包括普通病床、介入导管室和CCU,其配置依据和影响因素同心血管外科。医院目前病床与导管室实际数量比例为340∶10,导管室成为整体内科医疗工作的瓶颈,按照数据统计测算,达到30∶1更为合理配置。

4.3 心血管外科术后恢复室建设有别于常规ICU

心血管外科术后恢复室建设与常规ICU区别主要体现在设备需求不一样,心脏外科术后恢复室的固定类设备主要包含吊塔综合带类、监护仪类和移动类设备。

(1)吊塔与综合带类。综合带作为载体,将气体终端与电源、网口、呼叫装置及床头灯等整合,功能紧凑方便操作并且整齐美观。吊塔则在此基础之上又将部分仪器设备承载于其上,实现干湿分区、各行其责,充分利用了床单位立体空间,在ICU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心脏专科ICU的建设尚无国家标准,阜外医院作为心脏病专科医院,根据工作环境及心脏病患者的治疗需求选定了配置适合的综合带(H型综合带)及吊塔(横梁塔)样式。

(2)监护仪类。需要装备有创压力持续监测,如:血压、静脉压、肺动脉压力、血氧饱和度、中心温度等监测插件及功能。

(3)移动类设备。床单位统一配置和病区共用配置包括:①床单位统一配置包括病床、呼吸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负压吸引装置以及一定数量的移动监护仪等;②共用配置包括心电图机、除颤仪(心内、外除颤电极板)、心脏起搏器、便携式监护仪及呼吸机、无影灯、抢救车、开胸手术器械包、主动脉内气囊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血糖仪、血滤机、自动凝血计时器(automated coagulation timer,ACT)、心排出量测定仪、血气生化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超声、床旁X射线机、X射线挡板、套囊压力表、振动排痰仪、下肢体疗仪、变温毯、鼻饲泵以及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s,UPS)等。

5 结语

综合上述数据统计显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正在逐年增高,且在未来10年内仍将提高其整体占比。目前,全国医疗机构床位数约500万张,然而细分床位分科构成情况,尤其是最近10年统计数据发现,部分学科(主要有7个学科)的床位使用率正在呈逐年下降趋势,甚至不足50%,而部分专业床位使用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其病床使用率均>89%,有部分心血管专科医院超过100%,表现为明显的心血管病床不足,病床超负荷使用。

通过对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为首的慢病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在未来医院建设中,应做到与时俱进,根据人群患病种类的变化,及时调整医院不同学科床位占比。从2005年开始,我国各地以心血管病为主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或者心血管专科医院逐渐增多,不仅包括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还包括二级医院和基层特色社区医院[17]。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是:目前尚无心血管病医院(中心)建设的指南与规范可借鉴,未来工作重点应逐步明确心血管病医院建设中医疗流线、建筑布局、单元设置和设备配置的基本规律,为医院建设和设备采购提供基本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2[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

[3]刘明波,王文,周脉耕.2004-2011年中国35岁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脏病死亡趋势与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48(6):502-506.

[4]李国奇,范杰,刘静,等.脑血管疾病死亡对我国大陆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3):188-191.

[5]刘明波,李镒冲,刘世炜,等.2010年中国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6):680-683.

[6]王增武,黄艳红.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与知晓率和控制率现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2):139-140.

[7]Wang J,Zhang L,Wang F,et al.Prevalence,Awa 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J].Am J Hypertens,2014,27(11):1355-1361.

[8]李立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四2002(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36.

[9]胡以松,姚崇华,王文志,等.2002年中国部分民族高血压患病情况[J].卫生研究,2006,35(5):573-575.

[10]李平,丁占林,王松岭,等.天津市武清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708-710.

[11]Wang H,Zhang X,Zhang J,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adults in Southern China:a community-based,crosssectional survey[J].PloS one,2012,8(5):e62469.

[12]茅亚达,李奕辰,肖静,等.南通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832-2834,2839.

[13]周泉,王培席,吴冰源,等.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19(1):37-41.

[14]祝白春,郭宝福,王艳莉,等.南京市居民体力活动状况对肥胖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4,30(7):945-947.

[15]魏政琴,张蕊,张守斌.兰州市城关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及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0):74-76.

[16]韩冰,梁森,冯化飞,等.河南省35-74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2):193-196.

[17]Liang Y,Liu R,Du S,et al.Trends in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adults,1991–2009: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J].Int J Cardiol,2014,175(1):96-101.

The influence of the trend of cardiovasculardiseas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future/

SONG Xiao-dong, CHENG Fang-dian, SUN Pei-shan,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7,14(2):103-106.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s of disease spectru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in the future.Methods: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discharged hospital person-time, medical treat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ere figured, and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or hospital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disease spectrum in China has appeared the changing epidemic trend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to chronic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the change was faster than other countri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as been the first cause of death in th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disease spectrum, we should make sure the adjustment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this, all factors based on the specialti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including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medical units, beds, intensive care unit, operation room and relative detection departments etc.Conclusion:To master the change trend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for relative domai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future hospital construc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pidemiology; Hospital construction;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1672-8270(2017)02-0103-04

R197.3

A

10.3969/J.ISSN.1672-8270.2017.02.031

2016-07-11

①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项目办公室 北京 100037

宋晓东,男,(1974- ),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项目办公室,从事心血管病学及医院管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出院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