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苗种免疫预防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生产试验

2017-03-03 06:21张德顺丁文岭方丽君马成鑫
水产养殖 2017年2期
关键词:病鱼鳜鱼扬州市

张德顺,丁文岭,方丽君,马成鑫

(1.扬州市江都区水产管理站,江苏 扬州 225200 2.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水产站,江苏 扬州 225000)

鳜鱼苗种免疫预防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生产试验

张德顺1,丁文岭1,方丽君1,马成鑫2

(1.扬州市江都区水产管理站,江苏 扬州 225200 2.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水产站,江苏 扬州 225000)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又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是以脾肾坏死、肿大,鳃、肝失血变白,肝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疫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2013—2016年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与扬州市江都区水生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协作,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进行了流行性病学调查、病原检测、疫苗免疫等研究和生产试验工作。试验通过三组鳜鱼精养塘对不同苗种来源及苗种疫苗免疫养殖模式、方式试验比较和探讨,以及周边精养塘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流行病学调查,试验池塘中,南方鳜鱼苗种养殖发病病死率高达36.8%以上,长江亲本繁殖的后代苗种发病率为17.2%以上,而南方鳜鱼苗种在病害流行季节前15~20 d,通过疫苗注射,发病病死率明显降低,尤其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有较强的抗病力。江苏省鳜鱼养殖近年来发展较快,但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濒发,发病病死率极高,已成为鳜鱼养殖持续发展的瓶颈,采用疫苗注射方式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进行免疫在江苏省尚为首例。因此,积极开展鳜鱼病害检疫,改良鳜鱼苗种,推动鳜鱼疫苗商品化生产和应用,是发展鳜鱼健康、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苗种及疫苗来源

试验池塘选自扬州市江都区鳜鱼养殖重点区——江都区的渌洋湖水产养殖场6口鳜鱼精养池塘,苗种来源分别为南方苗种、长江亲本自繁自育苗种、南方苗经本地培育后注射疫苗苗种。疫苗来源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鳜鱼疫苗中试产品。试验池塘面积、苗种来源、放养规格、数量情况见表1。

1.2 疫苗注射

选择5#、6#池塘作鳜鱼注射疫苗的试验塘。2015年6月18日,天气晴朗,最高气温28℃,上午水温23℃,早期放养的南方鳜鱼苗经一个多月养殖,规格已达30 g/尾。当日采用人工拉网两次,捕获全塘80%的鳜鱼6 480尾,暂养网箱中,采用连续注射器逐条注射疫苗,2 h后,将注射疫苗的鳜鱼2 500尾放于6#池塘,3 980尾注射疫苗的鳜鱼和原塘中留存未注射疫苗的鳜鱼1 620尾混养于5#池塘。两个池塘均用二氧化氯消毒,防止拉网受伤及针口感染。

1.3 病害流行情况

自7月份开始,水温23℃以上,陆续有池塘开始发生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随着气温升高,持续阴雨天气,该病病死率呈几何级上升,至7月27日,全场600×667 m2鳜鱼精养池塘,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发病率达60%,病死率40%。7月27日后,气温达35~38℃后,病鱼死亡量明显减少,8月6日,气温降低30℃,一周后,该病发病率又明显升高,但病死率较前期减少。

1.4 病鱼实验室检查

表1 试验池苗种放养情况

发病池塘起初有几尾病鱼,在水中缓慢游动,对外界反应不敏感,捞网较易获取,多数病鱼头、鳃盖、下颌、胸鳍和腹鳍均有不同程度出血,鳃丝呈白色或颜色变淡,当地养殖户称为“白鳃病”。剖开腹部后,肝颜色较正常鳜鱼淡,呈灰白色或苍白色,有紫黑色出血点,被养殖户称为“花肝病”。脾脏、后肾、前肾肿大,呈暗红色;大部分病鱼空胃,肠道无食。以上症状可作为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临床诊断指标。

1.5 病原检测

在试验塘分别取鳜鱼不同的生长阶段垂死病鱼2~5尾,剖开腹部,采集脾、肾组织,冰浴匀浆,取样依次于离心机6 000 r/min、8 000 r/min离心,取上清液,通过PCR扩增后,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凝胶成像系统紫外线观察,发现目的条带,判断为阳性,否则再进行二次扩增,若发现目的条带,仍判为阳性,未出现条带则判为阴性。

2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2。

3 讨论与分析

表2 试验池塘鳜鱼发病死亡情况

试验池塘中,鳜鱼鱼种经注射疫苗后,在病害流行季节,鳜鱼发病病死率明显降低,在垂死病鱼中,用PCR检测,虽仍检测到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但病鱼鳃、肝脏、脾肾等器官组织未发现病变和明显症状。试验表明,鳜鱼鱼种经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脾肾传染性坏死病病毒抗体,具有显著免疫效果。

试验池塘中,3#、4#池塘苗种自繁自育,亲本来自长江良种亲本保护区,繁殖的后代感染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有所减少,全区放养自繁自育苗种池塘有10口,面积70×667 m2,有3口共24×667 m2池塘感染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死率为18%。试验表明,良种亲本繁殖的后代苗种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虽有一定的抗病力,但在周边池塘暴发该病时,也会感染发病死亡。

试验池塘中,南方苗种在病害流行季节,尤其在梅雨季节,气温28~30℃期间,发病病死率急剧上升,呈暴发性死亡。试验表明,近年的南方苗种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抗病力较弱,从全场及周边鳜鱼养殖区域病害调查情况统计,发病率达65%,病死率达50%。

由于外地购回的鳜鱼苗种生产企业或个人不注重亲本选种、良种更新以及病害检疫,亲本自身携带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病毒,通过垂直方式传播后代,当养殖环境条件符合发病条件时,导致暴发。另外,未经选育的亲本繁殖的后代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抗病力差,在外部养殖条件适宜发病时,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2.013

2016-08-31)

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Y2013-27、D2015-15)

猜你喜欢
病鱼鳜鱼扬州市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鳜鱼行情又遭暴击!4天内至少下跌2元/斤,新鱼上市几经波折
鳜鱼26元/斤,中大难求!是继续等还是卖?就地过年,鳜鱼能否“贵”起来?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
锦鲤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