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的研究

2017-03-04 01:14高振华魏晓睛裴悦琪
商情 2016年3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技术银行

高振华+魏晓睛+裴悦琪

【摘要】一般来说,普惠金融的内涵包括从金融角度提升社保服务质量、精准扶贫以及保护弱势群体,向社会各阶层提供更方便、更快速、更安全的金融服务。但是我国普惠金融的供求一直处于失衡状态,既有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服务意愿,无法满足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的需求。我国尚不健全的征信体系以及未曾充分挖掘的金融服务能力制约着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而通过依靠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大数据管理公司的合作为我们解决难题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普惠金融;技术;银行;互联网

一、普惠金融的内涵与本质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能高效、全方面地为普罗大众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其重点是扶持弱势群体并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要求以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为原则,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改进金融技术发展、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

但是要把这一宏观政策落实在农户上,真正起到扶贫作用却包含着一系列过程:第一要让农民顺利开设银行账户,这是各种金融服务的基础。第二是农户要乐于存款而不是自己保管。第三是农户要有良好的电子支付的习惯。第四是各金融机构要将贷款、养老金、医疗保障金等社会福利通过便捷的金融服务支付到个人。

以上的金融服务记录就构成了个人的基本征信情况,也就比较容易获得更多金融服务。第五是各保险机构要重视贫困地区健康、养老、医疗等保险方面的金融服务。第六是在以上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将来可以把各种生产、销售、产品等方面的信息加以整合,形成一个有效的生态系统,使农户能够利用金融服务平台更轻松地一起得到这些信息和金融服务。

二、限制普惠金融发展的痛点

(一)交易成本难以降低

因为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营业部和工作人员成本高昂且覆盖领域有限等,往往难以为弱势群体(如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民、、小微企业等)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合适的金融产品,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业务模式由于先天不足也很难做到可持续性。成本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弱势群体还是不能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二)道德风险的增高

非法集资是一个最大威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便捷地金融服务会让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可乘之机,大量推出一些诱人的金融产品吸引人们去投资。特别是有很多针对中老年人的圈套,他们把金融产品的收益率过分夸大,违法获取大量收益。并且非法集资者利用手机或者互联网传播信息,速度会非常快,经常跨区域作案。因此,必须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指标体系的难以平衡

许多研究工作者根据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设计了许多指标但却忽略了金融服务存在的实际成本以及便利性。从指标体系的内容看,相比企业与个人在获得金融服务的能力,我们要更加倾向于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不仅如此,面对地区差异,我们要下更大的功夫。中国地域广阔,企业分布也极不平衡,我们要想办法采取有效手段分区域分指标,让每个地区的个体都能享受到普惠金融的优惠。通过指标的判断,相互学习对方的优势所在,达到全面发展的普惠金融。

(四)电信与银行体系的分离

一是电信运营商未完全实施实名登记。二是网络电话改号技术使犯罪分子通过电脑客户端即可随意更改主呼叫显示号码。三是运营商对社会特服号码没有甄别。实际上,电信与银行体系的分离以及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配合的难题不仅导致了信息诈骗案的屡禁不止,而且在给个人征信系统带来分析得困扰,这是技术难以解决的一个方面。

三、互联网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新思路

(一)技术进步提供普惠金融解决方案

通过技术的革新有效降低了普惠金融运行成本,给中国金融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普惠金融领域,交易双方的主体大都是由中小投资者构成,其特点有:数量多、单笔交易资金量少、信息不透明化程度高。这些因素都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困难,而大数据时代为解决信息处理困难提供了方法。依靠计算机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有效解决了这些普惠金融发展的门槛问题。

(二)技术变革使普惠金融控制风险能力提升

要保持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风险控制问题。依靠大数据、云计算能力在量化放贷方面进行突破,减少了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技术手段实现风险控制能力主要是依靠云计算能力搜集海量的数据以及依靠计算机形成针对金融服务需求者的个性化的知识图谱,通过辨别知识图谱的相关特征来判断其风险程度。

1.贷前管理

在客户借款申请审核阶段,基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积累的数据以及通过爬虫系统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海量数据,通过风险识别引擎对每一位客户进行全方位的风险挖掘与识别,判断是否可以贷款以及贷款的数量。

2.贷中管理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放贷完成不代表风险控制结束,正是风险控制新阶段的开始。在放贷结束以后,计算机通过爬虫技术自动地对客户的网络行为进行追踪。当识别出客户的风险信息突然剧增可以直接提示催收部门,进行主动的催收,最大程度上避免损失。

3.贷后管理

失联是普惠金融信贷业务的催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传统催收过程在打完了客户提供的本人和所有联系人的电话之后,很难进行下一步的催收行为。但是利用“六度关系”理论,可以将关于人、机构、人与人、人与机构的关系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很大的关系网,即所谓的“知识图谱”。依靠这个图谱可以打破以前只能依靠联系表的尴尬局面,帮助催收部门找到更多的线索。

(三)加强各类金融服务的合作

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大数据管理公司充分发挥各自在产品、风控,数据处理,场景渗透等方面的优质,形成资源互补。在各自優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共赢。

在监管许可的情况下,进一步整合大数据技术、互联网运营、金融风控、交易场景等商业资源,共同将金融服务的转型创新发展到极致。实事求是地讲,要想推进普惠金融的真正落地,不是靠几个公司简单配合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各行业的协调配合,通力合作。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技术银行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