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装备制造业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路探讨

2017-03-04 00:05吕瑶
商情 2016年32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辽宁

吕瑶

【摘要】辽宁装备制造业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行业,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得出结论,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亟需自主创新人才,进而提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015年以来,辽宁装备制造业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形势,市场需求仍有不足。从主要统计指标来看,装备制造业存在下行压力且回升的基础不牢固。由于金属切削机床行业市场有效需求下降,机床行业低水平产能过剩突出,用户需求结构升级,机床行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比较严峻。汽车产量下滑比较明显,经济效益跌幅较大,重型机械行业的重点产品产量明显下降。2015年1-9月,重型机械行业下行压力较大,行业统计的4大类重型机械产品产量大幅下降,矿山专用设备累计产量39.6万吨,同比下降15.3%,金属轧制设备累计产量8815吨,同比下降30.6%,金属冶炼设备58119吨,同比下降38.2%。水泥专用设备58118.7吨,同比下降37.2%。输变电行业是电力行业中最具潜力的细分领域,该行业发展潜力较大,由于输变电设备相对于电网建设投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行业复苏迹象不明显。2015年1-8月,辽宁输变电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5.9亿元,同比下降7.5%。实现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11.7%。实现利税54.8亿元,同比下降14,8%。2015年1-9月,变压器产量9965.5万千伏安,同比下降15,0%。电力电缆产量137.2万千米,同比下降5.7%。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战略性基础行业,对总体的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和关键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亟需投入大批自主创新人才。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障碍

(一)装备制造业人才创新的动力不足

目前,对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没有形成,导致装备企业的技术创新相对滞后,难以发挥科学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功能,缺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难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尽管辽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但同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比重仍然偏低,并且2/3的研发投入经费来自企业,政府的投入力度不高。虽然已经搭建基础的科技研发平台,创立大型的科研设施,但还存在着盲目重复的购置以及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由于其缺乏较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很难打造国际品牌,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

(二)科研力量布局和结构调整不明确

目前,在辽宁省的科技事业单位中,存在多、弱、散等问题,大多表现为各类研究机构的重复设置以及高校科研所的交叉布局。辽宁省对于有关卫生健康等公共科技的投资存在严重的不足,公益类院所的人均经费相对比重较低,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也落后于基础研究类。公益性科技研究、平衡基础研究以及前沿技术研究三者间的关系略有偏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研发造成一定的障碍。此外,装备制造企业过多地从微观角度投入科研经费,没有从整体上研究公益性科技并重新合理安排,对于各个层次科技力量的布局也没有综合的考虑,使得创新人才无法充分发挥科研力量。

(三)创新科技人才流失和培养激励不足

截至2015年末辽宁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9.7万人,其中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17.4万人,专利申请4215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332件,授权专利2518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569件。2015年共有21项成果荣获国家的科技奖,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不仅如此,研发投入的人数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另外,人才培养梯度出现断层,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并且,有不少创新型的人才在出国深造后并没有回国,这与个人职业的发展相关,也与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相关,创新人才的激励政策不足。

三、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自主创新动力

优化创新服务,加快设立“互联网+”的创业网络体系,建设少部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并建立“创业大街”、“创业园区”,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链条。在辽宁省内依托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实施产业化项目,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推动产、学、研、用协力合作,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助推辽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参与到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相关标准制定中,使自主创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从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出发,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基地,使辽宁装备制造企业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二)构建全面的自主创新体系,创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

一般来说,创新体系的核心来源于政府,主要负责对整个创新体系的调控,使各个参与主体实现良性互动合作。在政府的宏观指引下,高等院校、中介机构和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功能,这些机构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和自主创新的源泉,主要进行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其特征是生产无形知识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基础性知识。构建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测试检测平台,装备制造领域的平台企业或自主,或通过牵头协会、联盟等形式,组织提供一般装备制造所必需的全方位生产性服务。完善装备制造业研究成果共享的政策机制设计,从横向打通产业链,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产品在政府采购和政府性投资工程中的应用比重。

(三)加大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資本化和产业化。强化顶尖人才团队的培育和引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注重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装备需求相结合,对高端数控机床、自动化控制系统、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产品提供便捷服务。注重与经济发展阶段中最具潜力的新的装备需求相结合,如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对外开放度,使装备制造业率先走出去,推动轨道交通、重型机械和数控机床等骨干企业利用全球市场资源谋求发展,发挥辽宁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合作中彰显装备产品性价比好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人生哲理等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辽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