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豆类间作技术浅析

2017-03-06 02:52杨东文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豆类间苗间作

杨东文

(泸水市六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泸水 673100)

六库镇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是怒江州、泸水市的两级政府所在地。全镇总耕地面积为2 067.73 hm2,其中水田:26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2.86%,旱地1 801.73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7.14%,人均占有耕地0.08 hm2。改变传统单一种植方式,釆用间作方式是老百姓增产增收的一种新途径。

1 技术概述

玉米与豆类(大豆或四季豆、矮脚豆、蚕豆等杂豆)间作,是六库镇玉米种植中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六库镇旱地面积1 801.73 hm2,2017年种植间作核心区、示范区面积93.07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4.6%。随着科技推广力度的加强、种植面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玉米间作种植方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地力、空间、减轻旱涝灾害,实现增产增收,此外,还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并通过豆类根瘤固氮,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2 增产增效情况

玉米与大豆间作经测产,核心玉米单产达562 kg,大豆单产达185.5 kg,复合产量达747.5 kg;与四季豆,矮脚豆等杂豆间作,每667 m2能收青豆菜200~300 kg,按5元/kg市场平均单价计,每667 m2能增收1 000~1 500元。间作示范区玉米产量达472.3 kg,大豆产量143.6 kg,与四季豆,矮脚豆等杂豆间作,每667 m2能收青豆菜150~200 kg,按5元/kg市场平均单价计,每667 m2能增收750~1 000元。间作与单作相比能在稳定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了豆类收入,增收效果明显。

3 玉米与豆类间作的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玉米选用紧凑或半紧凑型,株高在250 cm以内的抗逆性强的高产良种,豆类选用耐阴,抗倒的中晚熟矮脚豆类品种。

3.2 精细整地,施是底肥

适时播种地块应选择在海拔2 000 m以下,肥力中等的沙壤土为好,播前要求翻犁两次,敲碎土块,清除杂物平整地块,玉米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500 kg和玉米专用肥50 kg作底肥;豆类每667 m2施入腐熟农家肥500 kg及磷肥20 kg,钾肥5 kg作底肥,播种时要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于3月底4月初播种。

3.3 播种模式与规格

玉米采用宽窄行开沟播种,豆类采用等行距打穴播种,行比2∶2。规格为200 cm开墒,玉米大行距150 cm,小行距55 cm,株(塘)距50 cm,每667 m2种植3 500~4 000株;玉米宽行内种植2行豆类,豆类行穴距均为30 cm,玉米行与豆类行间距55 cm,豆类每穴播2~4粒,定苗2~3株,每667 m2达6 000~6 500株。

3.4 田间管理技术

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于幼苗3叶前补种或移苗补栽,豆类只能采取补种,若遇干旱、需浇水1~2次。

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水分,当玉米长到3~4叶,豆类4~5叶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确保玉米每塘达2~3苗,豆类每穴3~4苗。

中耕除草:结合间苗,追施肥,中耕除草2次,一般幼苗长到4~5叶1次,6~9叶1次。采用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化学除草。

适时适量追肥:在追肥技术上,玉米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并重,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秆穗肥的施肥方法;豆类则根据地块肥力及墒情酌情施肥,一般玉米苗肥(5~7叶期)每667 m2施尿素30 kg,秆穗肥(大喇叭口期)每667 m2施康素40 kg,氯化钾10 kg;豆类于始花期,视长势墒情酌情追肥,一般每667 m2施过磷酸钙30~35 kg,氯化钾4~5 kg;个别长势较差的地块可每667 m2增施尿素3~4 kg。

控旺长,防止倒伏:玉米与豆类间作,两种作物共处,能全面体现复合群体间的各种互补关系,有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在防控措施上常采用的技术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每667 m2用40%玉米健壮素25~30 g兑水20~30 kg均匀叶面喷施;豆类于分枝期或初花期每667 m2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30 g,兑水30~50 kg喷施茎叶。

3.5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危害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虫冥,玉米虫牙等。防治上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并重,发生时,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百净清、多菌灵、井冈霉素等药剂按比例浓度配兑防治,虫害可用辛硫磷、氧化乐果,地灵通等药剂按比例浓度配兑药液或毒土防治。豆类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白粉病、锈病、花叶病毒病等,虫害主为蚜虫,龟甲虫、豆荚螟等,若与玉米同时发生,病害,虫害防治药剂与玉米大致相同,可按一定比例剂量同时施药;若不同期发生,可分开施药。

4 适时收割

适时收割是农作物栽培的最终技术,在六库镇玉米均选用中晚熟夏玉米杂交品种,全生育期在160~190 d之间,豆类为地方老品种和杂交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在140~145 d之间,多种植于高海拔阴雨地区,成熟期不尽一致。在收割时间上要坚持九黄十收。当玉米茎:、果穗苞叶泛黄,籽粒进入蜡熟期,呈现栽培品种的颜色和光泽时,即可收割。豆类生育时期较短,在植株枯黄,豆荚饱满,完熟时期收割。

5 结论与讨论

间作与单作相比能在稳定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了豆类收入,增收效果明显。在实际生产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作物种间杂搭乱配。在玉米与豆类间作中随意播种南瓜,黄瓜等作物;二是种植规格技术较为粗放,田间种植布局不尽合理;三是田间除草麻烦,田间管理技术跟不上。施肥技术传统,中耕除草趋向于化学除草,不能充分体现栽培的作用与效益。

[1] 刘巽浩.耕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 李建明.农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3] 张忠诚.中国农村实用科技百科全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豆类间苗间作
关注 | 豆类的消费风险提醒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间作黄豆、花生对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间苗与掐花
间苗与掐花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缅甸政府计划将缅甸豆类拓展到中国市场
多吃扁豆少得糖尿病
豆类食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