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多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7-03-06 21:56那宏壮张晓臣
化学工程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孔菌多糖活性

谢 洋,李 鹏,隋 新,付 东,杨 帆,那宏壮,张晓臣

(黑龙江省科学院 高技术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8)

桦褐孔菌多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谢 洋,李 鹏,隋 新,付 东,杨 帆,那宏壮,张晓臣

(黑龙江省科学院 高技术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8)

多糖是桦褐孔菌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本文总结了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分离技术,对其多种药用活性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桦褐孔菌多糖;提取;活性;进展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又名白桦茸、桦树茸,是一种寄生在白桦、榆树和银桦等树干或树皮上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在北纬45°~50°的地区[1]。多年来,桦褐孔菌作为民间药物被应用于癌症、肝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防治和治疗方面。桦褐孔菌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萜类、酚酸类、黑色素类及木质素等[2,3]。

药用真菌多糖是真菌中十分重要的活性成分,它能够调节细胞的新陈代谢,抑制细胞的分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已经有大量的案例能够证实,真菌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凝血、抗衰老等种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毒副作用非常小。目前,已经上市销售的多糖类药物也有很多,随着药物研发力度的加大,多糖类药物也必将会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就近年来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分离、干燥方法及药用活性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1 提取方法

1.1 溶剂浸提法

溶剂浸提法是提取桦褐孔菌多糖最常见的方法。因采用溶剂的不同,提取效率也会有所不同,常见的溶剂有水、弱碱水、乙醇等。许泓瑜等[4]以水为溶剂,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宗时春等[5]采用了30%乙醇为溶剂,对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证实与传统水提工艺相比,不仅提高了多糖得率还降低了提取物中重金属的含量。

1.2 物理方法辅助提取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提高溶剂浸提法的提取效率,研究者们采用多种提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比较常见的有微波、超声、闪式及高压脉冲辅助提取等。物理方法辅助提取能够提高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率,而且弥补传统方法反应时间长、有效成分易受热分解的缺点。王冰等[6]采用挤压喷爆预处理后再提取多糖,结果表明经挤压后的桦褐孔菌多糖溶出率提高6倍;刘琳等[7]采用微波辅助乙醇/碳酸钾双水相提取及分离了桦褐孔菌发酵液中的多糖和三萜,效果较好。

1.3 酶提取

酶可以降解细胞壁,使细胞中活性成分更易溶出。酶提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提取纯度高等优点,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酶提法可以提取多糖,还能分解提取液中的淀粉、蛋白质及其它物质,使后续的提纯操作更加简便。但是,酶提法生产成本、生产要求高,较难实现工业化生产,制约了酶提法的发展。

2 分离方法及干燥方式

多糖中常见的杂质就是蛋白质和色素。除蛋白质常用的方法有三氯乙酸(TCA)法、蛋白水解酶法、Sevage试剂法。有文献中报道[8],采用蛋白水解酶法+TCA法对蛋白的脱除率较高、耗时少,且桦褐孔菌多糖保留较多。

除去色素常用的方法有双氧水(H2O2)法、活性炭吸附法、次氯酸钠法、聚酰胺层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法等。有文献报道DEAE凝胶法能够在去除色素的同时对多糖进行分离和纯化[9,10]。

干燥方式的不同对多糖的化学成分、分子量分布、粘度、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常见的干燥方式有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真空干燥、烘干及微波干燥。通常来说,平均分子量分布、分子链构象以及单糖组成的改变都会导致多糖生物活性的改变。Ma等[11]研究了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桦褐孔菌多糖物化性能、流变性、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相比其它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3 药用活性

3.1 抗肿瘤

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对多种肿瘤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如黑色素瘤、S180肉瘤、胶质瘤、肝癌、卵巢癌等,其在体内、体外都表现出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而且还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间接产生抗癌作用[12]。

3.2 降血糖、血脂

研究表明,桦褐孔菌的菌核中含有的多糖可以降低机体的血糖浓度,并使血糖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高愿军等[13]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多糖可以修复胰岛素β细胞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其降血糖的效果与二甲双胍相近。王艳波[14]验证了桦褐孔菌多糖的体外降糖作用,认为其降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多糖促进了外周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提高了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多糖类化合物还能够促进胆固醇的转运和代谢。多糖能抑制了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减少自由基损伤。有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明显降低大鼠的高脂血症。

3.3 增强免疫

多糖类化合物一般都有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生长的作用。桦褐孔菌中含有的多糖类化合物和超氧物歧化酶(SOD)可以提高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清除机体内的自由基,延长传代细胞的分裂时间,提高外周血中T-cell的含量。国内外都有文献报道,桦褐孔菌多糖能够增加小鼠的抗体数量,提高巨噬细胞功能,从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5]。

3.4 抗氧化

桦褐孔菌多糖能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抑制细胞间核酸的氧化,增强SOD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16],具有抗氧化的作用。Du等[17]从桦褐孔菌多糖中分离出的单糖组分均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自由基清除率与多糖的浓度有关。张秋平等[18]对桦褐孔菌多糖进行了硫酸化修饰,得到的修饰多糖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

3.5 抗病毒

桦褐孔菌多糖能抑制病毒细胞在机体内的增殖,抑制病毒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具有抗病毒的活性。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实验中发现,将抗病毒药物与多糖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缩短治疗过程。有研究表明[19],桦褐孔菌多糖具有体外抗新城疫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3.6 其它

桦褐孔菌多糖能够抑制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性[20]。张艳等[21]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经诱导的急性炎症肠病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7表达有关。孙艳美等[22]发现桦褐孔菌多糖对辐射导致的胸腺损伤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4 展望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虽然我国的研究者们一直致力研究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主要集中在提取工艺的优化、粗提物的分析和活性上,研究一直不够深入、具体。

对于桦褐孔菌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制定合理的桦褐孔菌多糖产品质量标准;(2)对桦褐孔菌多糖的组分、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3)研究桦褐孔菌多糖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作用机制,明确发挥作用的结构单元;(4)对桦褐多糖进行修饰及改性,以期获得更优异的生物活性;(5)开发桦褐孔菌多糖类保键食品;(6)研究桦褐孔菌多糖与其它药物的配伍作用等。

[1] Zheng W F,Miao K J,Liu Y B,et al.Chemical diversity of biologically active metabolites in the sclerotia of Inonotus obliquus and submerged culture strategies for up-regulating their production[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0,87(6):1237-1254.

[2] Ma L S,Chen H X,Dong P,et al.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extracts and compounds from the mushroom Inonotus obliquus[J].Food Chemistry,2013,139(10):503-508.

[3] Ham S S,Kim S H,Moon S Y,et al.Antimutagenic effects of subfractions of Chaga mushroom(Inonotus obliquus)extract[J].Mutation Research/Genetic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2009,672(2):55-59.

[4] 许泓瑜,孙军恩,陆震鸣,等.桦褐孔菌菌粉多糖提取工艺优化[J].分离与提取,2008,34(11):175-179.

[5] 宗时春,俞兆程,赵德义,等.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31(2):167-172.

[6] 王冰,张光,刘琳琳,等.挤压预处理对桦褐孔菌多糖溶出率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6,16(5):109-114.

[7] 刘琳,宋丽敏.桦褐孔菌发酵液中三萜化合物和多糖的微波辅助双水相萃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5):246-252.

[8] 玄光善,郑晓,孙钦勇,等.桦褐孔菌多糖的纯化及其单糖组成分析[J].中南药学,2014,12(10):981-984.

[9] Huang S H,Ding S D,Fan L P.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five polysaccharides from Inonotus obliqu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2,50(12):1183-1187.

[10] Fan L P,Ding S D,Ai L Z,et al.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 from Inonotus obliquu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2,90(3):870-874.

[11] Ma L S,Chen H X,Zhu W C,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mushroom Inonotus obliquu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50(3):633-640.

[12] Chen Y,Huang Y,Cui Z,et al.Pur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biological activity of a novel polysaccharide from Inonotus obliqu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5,79(8):587-594.

[13] 高愿军,张家泉,王娟娟,等.桦褐孔菌多糖口服液降血糖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10,35(7):93-99.

[14] 王艳波.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纯化及降血糖作用研究[D].山东:青岛科技大学,2014.

[15] 姜新,常影,陈佳静等.桦褐孔菌多糖对STZ诱导后的C57BL/6小鼠糖脂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4(12):158-160.

[16] Zhang N,Chen H X,Ma L S,et al.Physical modifications of polysaccharide from Inonotus obliquus and theantioxidant proper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romolecules,2013,54(8):209-215.

[17] Du X J,Mu H M,Zhou S,et al.Chemical analysi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extracted from Inonotus obliquus sclerot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3,62(8):691-696.

[18] 张秋平,徐向群.桦褐孔菌多糖的硫酸化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J].渐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5):754-758.

[19] 蒋月,盛鹏飞,张玲.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新城疫病毒活性试验[J].中国家禽,2014,36(1):47-50.

[20] Jasmina G,Ana C,Milos N,et al.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Chaga (Inonotus obliquus),amedicinal“mushroom”[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5,162(4):323-332.

[21] 张艳,李静雯,金桂花,等.桦褐孔菌对萄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急性炎症性肠病模型小鼠的影响[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6,39(4):253-256.

[22] 孙艳美,钟秀宏,吕士杰.桦褐孔菌多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报,2015,35(2):758-759.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s

XIE Yang,LI Peng,SUI Xin,FU Dong,YANG Fan,NA Hong-zhuang,ZHANG Xiao-c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ciences,Harbin 150068,China)

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e ingredients of Inonotus obliquus.Study the progresses of Inonotus obliquus,including the extraction,isolation,purification,medicinal activity,and offer the futher research and prospect of 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s.

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s;extraction;activity;progress

TQ281

A

10.16247/j.cnki.23-1171/tq.20171155

2017-06-27

谢 洋(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研究员,201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提取、分离。

猜你喜欢
孔菌多糖活性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Co3O4纳米酶的制备及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骨碎补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简述活性包装的分类及应用(一)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 活性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拟黄薄孔菌菌丝体的固体培养条件及CAT和SOD活力动态研究
红缘拟层孔菌发酵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