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友善观内涵及其培养

2017-03-06 13:00赵宇佳张卫平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赵宇佳,张卫平

(1.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辽宁工业大学 学生工作处,辽宁 锦州 121001 )

论大学生友善观内涵及其培养

赵宇佳1,张卫平2

(1.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辽宁工业大学 学生工作处,辽宁 锦州 121001 )

友善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重要组成,在个体的现实生活中时刻体现。因此,大学生对友善的认同程度、践行状况和深层培养,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大学生友善观认同与践行的现状出发,展开对大学生友善观的内涵分析,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体本身等路径开展大学生友善观培养的对策。以期重新构建大学生友善观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

大学生;友善观;培养

自“友善”被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学术界关于友善观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步。友善观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统一,培育和践行其价值内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更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作用。随着物质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国民的精神层面开始转向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由此也衍生出相应的思想道德和伦理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友善观的认同和发展现状予以关注,扬长避短,及时引领和培养,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人格完整和素质高低,更关乎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一、大学生友善观的基本内涵

友善,从狭义上主要指人际、伦理之间,友好、尊重、诚信、善良。但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与人为善的含义也已经有了变化,并且已经逐步扩展到与己为善、与物为善、与自然为善。

(一)与己为善

每个个体首先要学会处理的关系应当是与自己的关系,内外和谐、人格统一。与己为善,核心是对自己能正确评价、合理期待、学会接纳。具体地,指不过度追求完美,不对自己提出超出能力和现实条件的期待和要求,主观地给自己带来焦虑和不满意;正确评价自己,着眼于自身的成长状况,不妄自菲薄,也绝不盲目自大。学会先与昨天的自己比较,再与他人比较。既兼顾自我评价,也要结合他人和社会评价,既看到自由公开的自己,也要看到盲目、隐藏和未知的自己。接受人类个体的局限性和不完美,学会扬长避短,对短板、长板都能善待。

(二)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的含义,在传统解释中,友善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强调待人应像朋友之间一样友好善意,互帮互助,善解人意、相互体谅。更强调主动、积极地对人怀有善意、施以善行。但现代社会,与人为善的内涵更强调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善待,内化为一种本能、存在,是一种自然而言的原本就有的一种认知或情感,而非刻意的、甚至带有功利色彩的人际思维和要求。大学生的与人为善,应灌注于人格之中,成为一种本能和生存需求。

(三)与物为善

与人为善,更递进的层次是与物为善。比如与动物为善,是指将对人的善意和情感拓展到动物。善待没有功利关系和情感基础的动物,有条件和机会的可以善养,至少不应存在虐待动物、滥用动物资源的行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且以动物生命为代价的服装、饮食等消费需求。比如与植物为善,植物似乎没有生命,但也没必要损坏花草。公共设施、整洁的环境,虽无生命,但也不随意破坏。与物为善,相比较少人际功利诉求,更能彰显善的境界。

(四)与自然为善

去“人类中心”观念,重新认识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提升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重视之心、善良之心。加强“可持续”观念,尊重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不强求、不掠夺、不过度使用,增强环保意识,不乱排放、不污染环境,学会与自然更长远地和谐相处。

作为现代大学生,存有更广义的友善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友善的深度理解、丰富善的情感、强化友善的行为。努力实现“内外和谐、人际和睦、世界和平”的美好前景。

二、大学生友善观认同与践行的现状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从总体看,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还是要高出同龄人群。但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道德认知水平、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等多种因素,大学生友善观的认同和践行状况也有需关注之处,具体表现在:

第一,自我观走极端。一种现象是没有自我,过分在意他人和环境评价,没有自己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期待系统,对待自己过于苛刻或完全没有自我。另一种现象是过度自我,表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敬他人,不能换位思考,体恤和观察他人情绪,外显为骄傲自大、待人冷漠,对于需要帮助的人采取漠视的态度,不施以援手,在公共场合不注意影响,常常打扰到其他人的工作。他们认为只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不用也不该去管其他人,这样就造成这部分大学生跟社会大家庭脱轨,无法融入社会、集体之中。

第二,人际观重功利。对人的态度部分学生趋向功利化,“有用没用”成为价值判断单向标准。友善的情感和行为更多投放到“有用”的人身上,对于“没用”的人表现出冷漠、疏离和排斥。对于与己有利的,或者为了暂时和眼前的利益,破坏规则、伤害他人的情感,比如学习过程中弄虚作假,例如无故逃课的现象层出不穷,考试作弊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是对老师、对自己的不友善、不负责的体现。家庭生活中,心情功利明显,当与家长出现分歧和需要冲突的时候,出现情绪问题时,没有理性解决,顶撞父母、甚至杀父弑母的悲剧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与物交流缺乏平等意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之际,因此极其容易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事。况且如今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这样就造成他们更加不懂得与他人平等相处。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便是大学生漠视其他个体、动物,对待他人趾高气扬,甚至出现虐猫、虐狗事件,实在令人痛心。其根本原因便是大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友善观,因此大学生行为与社会所倡导的行为出现很大的偏颇。

第四,生态观呈淡漠倾向。许多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离生态、自然相对较远,因此许多学生只是对生态环保等的宣传标语具有印象,更具体的生态知识比较缺乏,生态意识不强,环保行为停留在注意公众形象、体现修养的层面,并没有对自然和其他生物有深度的感情,也即没有深入内化为一种稳定的理念和认知。其结果是生态环保行为并不稳定,受外界情境和个体情绪的影响而摇摆。

三、影响大学生友善观认同与践行因素分析

研究大学生友善观缺失的现象,是为了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找出造成大学生友善观缺失的因素。根据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不友善现象来看,大学生友善观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大学生对友善观的自我认知不充分,另外还包括家庭教育、高校教育的缺失与失衡以及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所致。

(一)大学生对友善的认知水平较低

友善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的作用,更是被中国共产党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友善观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头脑和观念中。大学生对友善观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大学生对于“友善”的理解并没有上升到精神层面。相反,大学生认为“友善”毫无价值,因为存在于大学生头脑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便是“付出就会有回报”,而待人友善、施以援手并不会直接地带来物质性的回报,就算付出真心也不一定会获得真心,因此就会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一种友善观对自身没有任何价值的错觉。这种对友善观理解上的偏差和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友善观的偏失。

(二)高等教育中对友善的教育系统性较弱

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依目前的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在教育工作上有着严重的失衡,在为大学生安排的课程中,专业理论课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而传统文化课、道德修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等占了相对较少的部分。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或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将来毕业之后获得高的就业率。在传授理论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友善教育,而在实践活动中,往往也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

(三)家庭教育对友善观的培养缺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第一任启蒙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发展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其生活习性、品格习惯的养成都跟家庭息息相关,而家长往往忽视这一点。过于溺爱孩子,往往使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在人际交往过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对待他人,不懂得谦让;而对孩子过于严苛,也会让学生厌恶与人交往,处处以一副刁难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同学与朋友;更有甚者,家长之间闹矛盾常常是不避忌孩子,这也会造成大学生在与人意见相左的情况下缺乏沟通。这都是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失职,使当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这一人生考题下错洞百出,无法答出满意的答卷。

(四)社会大环境复杂产生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外来文化的渗透打破原有单一文化的模式,人们一时间还难以适应,再加上人们利益心的膨胀,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社会中不友善的现象与日增多,人和人之间像是筑了一道城墙,很难坦然相对。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很容易效仿社会人的相处模式,再加上社会法律的不健全以及道德舆论不足,无人来宣判或谴责这种不友善,就更加恶化了大学生友善观缺失的现状。社会应弘扬一些正能量,使人们能够在接受时代转变的同时,还能保持一颗不骄躁、积极向上、友善待人的心。

四、大学生友善观培养途径

大学生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拥有健全的人格,这就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大学生友善观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理应成为新时期下社会培育的一个重点。面对大学生友善观缺失的现状,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都应该深刻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多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素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能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以及未来中国发展水平的提升。

(一)社会要加强对友善观的宣传

社会良性、健康、有序地发展对于促进大学生友善观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大学生友善观念不足的表现,社会层面有责任调整治理力度,缓解大学生的人际矛盾,调整大学生的不良心态。

首先,国家、社会应该加强友善观的理论研究,提高友善思想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正能量,将一些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友善人物作为新一代青少年的榜样进行宣传、鼓励,将培养友善观提到日程上来,而不是仅仅提出一个可有可无的宣传口号,应将友善观念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同时,社会还应该健全监督机制,建立明确的赏罚机制。目前,面对不友善的现象,我们还依然停留在仅仅靠道德舆论谴责的层面,没有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这就很容易使违反社会道德的人钻了法律的空子。况且,没有完善的赏罚机制也会造成行善之人因无法获得及时的鼓励而懈怠。健全赏罚机制,使大学生能够改变到“友善”一无是处的错误观念,能够对社会充满信心,做一个友善之人。

(二)高校要注重友善观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有着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对于友善观的认知,注重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并依托一些专题、讲座等的活动教育,将友善思想的渊源、内涵、价值以及意义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将感恩、宽容内化为每一位大学生的内心概念及想法,形成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传授友善思想理论知识的同时,高校还应该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扶贫、送温暖,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所带来的乐趣。

高校育人的最终目标应该是通过教育手段将外在教育内化为大学生友善观的自我教育,使其思想中有对友善观的明确认知,再将其转化为外在的行动。

(三)家庭中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友善观

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的,而且也是复杂的。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生活磨合过程中形成了属于本家庭独有的文化,这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习惯、性格多半也是在各自的家庭生活环境中练就而成。因此,要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友善思想,家长应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和谐、体恤的家庭亲情环境,使大学生在形成自己完整、独立的价值观之前,感受亲情的温暖,体味人间的温情,能够首先学会与父母长辈沟通得体,其次做到尊敬陌生人、以德待人,拥有最基本的道德素质。

(四)重视自我修养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群体,理应走出家庭、学校的象牙塔,在集体中学会明辨是非、宽容友善,塑造更为完美的自己。在完善自身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对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学习生活中,应多关注一些有关友善思想的理论,丰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行善的意识;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保持谦卑、恭敬,与人和善地沟通,遇事不急躁;更要学会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用感恩的心来看待世界,回馈世界。大学生不仅应该学会对身边人友善,更要在走向社会之际,学会对陌生人友善,学会对自然友善。友善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个人的外在修养,是从头脑中的认知最终回归到社会交往实践中去。

大学生友善观作为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群体提出的一种价值观念。能够从人性的层面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道德素质、习惯养成均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友善价值观念的培养,应从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与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合力进行,使当今大学生能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整体道德水平,做到与人友善相处,与社会和谐相融,与自然共处共生。这是一项远大而又重要的工程,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人生重要课题。

[1] 马汝伟.友善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美德[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19): 79-80.

[2] 李亚云.浅议对大学生开展友善教育的重要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6): 351-352.

[3] 李亚云.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再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1): 230-231.

[4] 李慧.友善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11): 95-97.

[5] 崔雪.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5): 120-121.

[6] 李建华.友善:必须着力倡导的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3(7): 11.

(责任编校:付春玲)

G641

:B

:1674-327X (2017)01-0092-04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1.028

2016-06-22

赵宇佳(1992-),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生。

时间:2016-12-16 16:25:46;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415.C.20161216.1625.006.html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