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财富崇拜取代马云创业的初心

2017-03-06 17:30李杏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40期
关键词:八卦崇拜马云

李杏

最近马云“复仇爸爸”的名号越来越响亮了。“马云要买肯德基”传言温度不减,人称马云报了“一箭之仇”。近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现身阿里巴巴杭州总部,马云回忆起自己12岁时赴澳被拒签7次的往事,再次意外“走红”。

“复仇”当然只是笑谈,但足以看到马云举手投足的舆论分量。前不久,被王健林“一个小目标”的说法刷屏,引来跟风者无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顶尖企业家们开始走进公众视线,也有各路媒体主动逢迎,但扒开热热闹闹的企业佳话仔细端详,更多看到的只是娱乐八卦。

这确实是一个企业家的好时代,也是需要企业家奋力拼搏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出现、成长、壮大的一批企业财富精英,在创业市场,在青年一代的心目中,不仅被视为创业榜样,甚至被当作人生导师。这当然是值得欣喜的现象。但有时候,这种学习变成了追捧,而且盲目,这不得不叫人反思。

“企业家”不同于传统社会描述的“巨商富贾”,他们以创业和创新,以不断更新发展的经营业态,增进社会财富,也创造美好生活的想象。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是社会精英,利润的获得是他们社会担当的实力基础。可是在甚嚣尘上的娱乐八卦之中,企业家变成了娱乐明星,他们被聚光灯宠爱的原因不过是因为太过成功,他们是被当作人生赢家拿来顶礼膜拜的。

成功的企业家受到追捧不足为奇,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公司(Baidu)、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腾讯(Tencent)]的成长史一直以来就被视为创业界的经典案例。但不难发现的是,在如今的叙事节奏里,成功者已经变得更像是传奇,关于他们的描述和理解日益支离破碎,聚焦于“财富”的热情正在取代“创业”的初心。他们当初是怎么瞄准互联网契机,如何渴望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创业史哪里去了?如今更多为人称道的是他们的资本游戏、收购、兼并、重组,商业兵法覆盖了创业的故事。

财富崇拜的逻辑是赢者通吃,财富铺垫下的娱乐八卦故事,是成功者的一切都被不假思索地观摩、传播。似乎很多人喜欢欣赏成功人士笑看风云的淡泊与宁静,哪怕只是从偶尔流露出的只言片语中,仿佛也能品味出成功的情怀与风尚。“先挣它一个亿”的“小目标”,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甚至上升为“现象级”名言,诸如此类的爆红体不断更新换代,描摹着成功学佳话。

审视之不难发现,围绕着财富英雄的,很多是无条件的赞美与艳羡,一个成功的富豪,就像善与美的化身,至于那些严肃和深刻的发问和反思,在膜拜面前反而显得“不合时宜”,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当财富被等同于成功,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尺,就意味着失去了价值的判断和坚守,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有梦想的实干家。与很多人对财富的看重相比,财富其实只是他们追求梦想的一个副产品,而不是根本和唯一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马云说自己从未想过当首富,未必不是肺腑之言,非常值得去体会,也是今天重新审视成功和财富观念的一扇窗。

(选自《長江日报》2016年9月8日,有删改)

在当今社会,成功与财富是有区别的,企业家是梦想实干家,而不是八卦制造者。在“追星”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更看重企业家所表现出的正能量,将财富崇拜转为成功崇拜,立榜样学习,而非盲目跟风。本文在理性思辨上有独特之处,值得大家注意。透过观象看本质是基本的思维方法,考生在作文中要学会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这对于当前突出思辨,重视理性的高考作文来说,尤其重要。

猜你喜欢
八卦崇拜马云
伏羲创八卦
我崇拜的那条“龙”
马云:提前退休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西夏天崇拜研究
马云,你听我说
我最崇拜的人
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