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勇攀高峰为实现航天强国梦而不懈奋斗

2017-03-07 12:3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集团公司航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雷凡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导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科技发展道路,为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公司党组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排头兵”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国为重,牢记使命,刻苦攻关,追求卓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航天重大工程任务取得重要进展,大幅提升了中国航天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5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80次发射任务,实现第200次发射的历史性跨越,发射成功率位居世界前列,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成功首飞,构建了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发展序列,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载人航天工程先后完成神舟十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和天舟一号共4次任务,突破并掌握了航天器组合体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重大技术,为我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实现中国首次落月探测,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实现,形成了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正在朝着全球组网目标迈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分辨率达到亚米级,满足了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迫切需求。导弹武器系统亮相九三阅兵和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一大批战略战术武器装备成功研制并交付部队,筑牢了国家战略安全基石,极大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和装备实战化水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航天基础制造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年来,以重大航天型号工程任务为牵引,航天科技工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功能完善、功能配套、设施完备的现代航天科技工业体系进一步发展,航天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验证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型号并行研制、批量生产、高密度发射的能力大幅增强,具备现役火箭年在线研制140余发、出厂25发(CZ-3A当量),以及航天器年在线研制100余颗、出厂30颗(1吨及以上的卫星)的研制能力,满足了当前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使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增强。2016年,我国运载火箭发射首次突破20次,位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我国共有140余个航天器在轨稳定运行,形成了以通信、遥感、气象、海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为主的一系列空间基础设施,在推动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国航天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集团公司积极参与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航天产品成为我国高端出口的“名片”。5年来,集团公司共实施国际商业发射8次,实现整星出口项目4个,向国际客户提供6次搭载发射服务,将9颗国外载荷送入太空。其中,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在轨交付,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成功发射亚太九号通信卫星,我国首次向国际成熟卫星运营商提供通信卫星在轨交付服务;成功发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我国卫星首次出口东盟国家;成功发射白俄罗斯通信卫星,我国整星在轨交付业务首次打开欧洲市场。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政府间合作平台,与欧亚非等地区国家在安全防务、空间科学、卫星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与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成立了16个国际研发中心,国际化资源利用能力不断增强。

探索形成具有航天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集团公司贯彻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技术共生、能力共享的新机制。发挥航天技术优势,重点在卫星应用、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及应用、信息技术等领域,发展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专、精、特、优”业务,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积极推进优势民用技术参与军工科研生产,部分军民技术已形成双向转化、良性互动、螺旋上升的局面,军工技术源源不断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又源源不断反哺军工。截至2016年底,集团公司民用产业总收入达到1280亿元,占集团公司总收入的“半壁江山”。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五年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上榜财富世界500强,2017年排名第336位。连续13年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4个任期获“业绩优秀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称号,2016年度位列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第一名。

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培育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型航天领军人才。集团公司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从集团战略层面系统谋划党的建设,构建了以能力体系为核心,以组织、责任、制度、考评体系为基础的党建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将党建工作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之中,层层传导,加强党建的责任和压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促进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和业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不断强化各级领导人员的“一岗双责”意识,为航天事业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内部环境。坚持党管人才,着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目前,集团公司员工队伍中35岁以下的人数占比超过50%,拥有两院院士32名、国家级专家100余名,“万人计划”专家14名、“千人计划”专家30名,航天科技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幅提升,为圆满完成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

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发展道路

五年来,集团公司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归根到底源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航天事业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发展道路。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最深厚动力、最根本保证。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航天事业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明确要求以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战略构想,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五年来,集团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充分发挥党组(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坚持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为圆满完成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始终坚持以国为重,牢记使命责任。航天事业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必须把党和国家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树立以国为重、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创造辉煌业绩的思想根基。以国为重是航天人的精神追求,我们将以国为重的核心价值观根植内心,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勇于承担起富国强军和建设航天强国的神圣使命,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需求,全力以赴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战略核心力量建设等重大航天任务。

三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激发创新活力。航天技术是战略性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唯有创新才能掌握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占领技术制高点提供核心驱动力。创新是航天文化的鲜明特征,我们以创新为荣、以创新图强,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逐步攻克和掌握了一项又一项航天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不断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四是始终坚持科学管理,保持优良作风。坚持系统工程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以“航天零缺陷系统工程管理”理论为指导,以航天工程全过程精细化质量管控为手段,以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保证能力为基础的中国航天质量管理模式。坚持质量第一,牢固树立“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理念,大力推行质量问题“双五条归零”“质量管理72条”等管理办法和措施,保障航天工程任务的成功和航天事业的科学发展。大力弘扬严慎细实的优良作风,广大员工立足岗位,追求卓越,以高质量的工作保证高质量的产品,以高质量的产品创造高质量的业绩,以高质量的业绩实现高质量的人生。

五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扬航天精神。人才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我们关注各领域领军人才的培养,倾听人才发展诉求,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努力打造一支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的航天人才队伍,为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集团公司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其内涵,用传承的航天精神鼓舞斗志,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力量,在航天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员工自我价值。

奋力实现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展望未来,我们将牢记使命,坚定政治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责任担当,力争到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前300强,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迈入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强化使命担当,着力实施好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集团公司将不断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努力构筑以导弹武器装备为标志的维护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基石,不断提升战略威慑能力和装备实战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圆满完成国家航天重大专项任务,使我国具备全面的宇宙空间探索和应用能力,完成载人空间站建设,成功建成中国独立自主运行的空间站;完成探月工程,实现“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统探测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使中国具有更高的导航、定位、授时能力和空间、时间、光谱对地观测能力;完成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运载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建成以通信、导航和遥感卫星系统为主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到2020年,实现中国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发射数量达到30次左右。

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增强航天强国建设的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系统谋划、重点突破,特别是要着力提升核心能力,加快推动航天研制模式从科研型向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转型,在保成功、保质量、保进度的同时,提升航天型号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清晰、有技术支撑、体现军民融合特色的重点项目,打造一批规模经济效益显著、整体竞争优势强的航天核心产业群;大力发展商业航天,借力资本市场,为军民融合发展开拓新空间、搭建新平台;充分利用政府间合作平台和“一带一路”倡议,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提升航天新概念、新原理、新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重大航天工程的集成创新能力,实现中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航天技术指标从30%提高到60%,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升航天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扛起管党治党责任,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建设的全过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党组及各级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党员成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关于航天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注重在科研创新管理一线、重大工程项目一线发现、培养和选拔企业领导人员和技术领军人才,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发扬严慎细实的优良作风,不断提升航天人才队伍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重点造就一支与国际一流相适应的航天高素质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集团公司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年年有“鱼”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分析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逐梦航天日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辉煌六十载业绩耀千秋--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