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思想探析

2017-03-07 18:30王路坦
湖湘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管理权领导权话语权

王路坦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 西安71006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思想探析

王路坦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 西安710061)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思想充分体现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夺取并捍卫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供思想指南、行政保障和舆论支持。毛泽东强调把握领导权以提高革命认同,巩固执政基石;把握管理权要不断完善意识形态管理机构,擅抓善管宣传工作;把握话语权重在实现话语转换,提高表达张力。这些思想为新形势下加快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系统性建构提供了宝贵经验。

毛泽东;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范畴及概念,但在强调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指导宣传教育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转换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探析毛泽东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思想,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对加快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系统性构建,捍卫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革命认同与执政基石:毛泽东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

“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77,毛泽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无论是提高革命认同夺取政权,还是执政建设巩固政权,始终强调“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435,警惕意识形态淡化对政权的松动。

早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就肯定了在农民中普及政治宣传、占领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重要意义。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提出要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强调紧抓党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同时,他不断地深化着对领导权实现途径的认识:“以正确的策略领导群众,以宣传工作说服群众”,“充分利用工农群众实际生活中的每个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3]11,采取具有针对性、战斗力、吸引力的解释代替命令指挥。为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队伍建设和理论工作,1938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了马克思列宁学院,毛泽东身兼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着力打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通过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号召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争取革命认同。撰写《矛盾论》《实践论》批驳“本本主义”等教条化倾向,突破以往纯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介绍,将马克思主义锻造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修筑革命事业的精神防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升为社会指导思想,为了巩固执政地位、捍卫革命成果,毛泽东提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中之重。1955年3月,毛泽东在《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中强调:“必须唤起全党的注意,进一步认真地加强党的思想工作,各级党委必须真正做到把思想领导当做自己领导的首要职责。”[2]501基于当时国内思想领域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影响,1956年之前毛泽东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通过一系列“破旧立新”予以实施。大致分为三条路径:一是国内的党外范围,深入农村开展清匪反霸运动,废除封建宗法制度和婚姻制度,废除国民党统治遗留的生活恶习和资产阶级作风,彻底消灭三大残余势力,改造帝国主义、封建法西斯主义等在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同时采用群众运动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开展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活动。1951年各级宣传部门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传播马列主义,开展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批判。1957年8月发起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通过开展辩论、反复教育等方式,启发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与此呼应,在城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以提高城市各阶层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由此巩固了党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二是国内的党内范围,加大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的共产主义教育,在党内大力推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清醒地分析了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转变的历史时期可能面临的糖衣炮弹攻击,提出要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众监督,加大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可能出现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予以防御,并通过开展“三反”运动严惩有问题的高级领导干部,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三是对国际上敌对势力的封锁。禁止尚未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外通讯社、广播电台等传播媒介在核心城市的一切活动;对于西方攻击我国的不实报道,毛泽东提出“要登出一些,让人民知道有人在骂我们,帝国主义在造谣,引起人民反感”[3]11。

二、擅抓与善管: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管理权思想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管理权思想体现在高度重视宣传教育,不断完善机构建设,科学利用传播媒介,将擅抓与善管寓于宣传工作实践中。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4]110,党报要完成“喉舌”向“武器”的转换,适应异常尖锐的国共两党意识形态斗争,成为“争取广大群众的重要工具”[4]4;不但要坚持党性原则,从党的立场记载消息,还要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除正规报刊外,灵活使用传单、宣言、墙报、画报等,“粉笔亦是我们的宣传利器之一”[4]54-55,“要把墙报当做自己组织工作、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性的武器”[5]113-114。浅白平实又不乏生动的表达形式符合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阅读习惯,通俗化和群众化的宣传工作才能达到争取群众的目的。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评价报刊宣传的力量,以“开门办报”为宗旨要求全党办报,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讲究科学性,务必做到能管善管。随着全国性公开发行的《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创刊,新闻宣传事业蓬勃发展,党报工作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也先后成立,党报管理体制逐步健全,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工作持续推进。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刊物是必要的。”[4]602并强调宣传机关和媒体的党性原则,宣传工作务必服务于党的政策,同时更加注重组织性,利用党报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方针,要通过党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新闻媒体汇集群众的意愿、建议、情绪,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对此,毛泽东要求各级党委“必须亲自注意报纸的编辑工作,要使党的编辑部和党的领导机关的政治生活联成一气”[4]319,各级各地党的负责人和党报刊物的工作人员要互相参与会议座谈,及时把握政策和群众的思想方向,有针对性地鼓动群众、及时纠偏。

1942年10月,毛泽东进一步强调党报党刊作为舆论教育工具,作为党联系人民的纽带,应坚持党性原则绝不放松。他在《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中作出具体指示:“整个通讯社及报社的新闻政策及社论方针,分局必须经常注意,加以掌握,使我们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2]4991943年中央宣传委员会取代中央党报委员会,统筹管理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新华社、解放日报、出版局和文委等机构,将政治报纸和党内刊物打造为“党政军民的共同言论机关和党的建设与教育的工具”,将通俗报纸作为“社会教育的工具”,将通俗性地方小报作为“当地问题的鼓动机关”,强调一切报纸杂志都要求反映现实,反映当地社会情况与工作情况,反映群众呼声,极力纠正那种主观的、表面的、教条的、公式主义的、无的放矢的和空谈的缺点。在发行出版上,中央设立发行、出版两个科,区地一级设立发行部,党支部设立发行小组,所有发行员的组织关系都归党组织领导。为适应全国胜利后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提出意识形态管理要及时调整宣传重心,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主要内容,为政治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服务。1948年8月,毛泽东在《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中继续强调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与此同时,转变文化教育领域的管理制度,取消原大中小学的反动训导制度,艺术上提倡“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宣传教育,提高文化教育领域的意识形态管理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新闻行政部门党政分开。1950年改新华社为国家通讯社,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广播事业局,统一为新闻总署管理,由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对新闻发布、政令传达、社会教育以及文化娱乐等工作协调部署。毛泽东强调要转变管理理念:“各地中国共产党党报的社论、论文和新闻按语,也要注意不再用行政命令的态度和口气,而应该用号召、建议和商讨的态度和口气。”[4]32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广播电台58座,市县一级广播站扩展至1458座,邮发报纸由建国初的140种增至1236种,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总体布局,在指导思想、工作队伍和管理水平上都取得很大进步。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管理思想除了不断健全意识形态管理机构,同样重视对党和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和监督。由于党的历史地位发生重要变化,党和政府工作人员不但要提高自身修养,还要接受舆论监督,毛泽东提出利用新闻传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公开透明党的决策,树立典型官员榜样,大力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三、话语转换与表达张力:毛泽东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

毛泽东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转换中,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极具个人魅力。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对象是党组织成员、党领导的军队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各界群众,宣传任务是服务于革命需要,要求各地党组织用报纸、刊物和图册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办劳工组织讲习所、成立工农兵代表会组织,宣传党的制度和唯物史观,破除封建宗法的思想制度,以唤醒农民、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一方面,毛泽东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突破点,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内涵。在论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时,汲取中国历代圣贤探讨的“知行合一”“知易而行难”等范畴,从“知行”视角切入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因此就有了1937年的《实践论》。其标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不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和接受,而且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中国话语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毛泽东着意把握中国民俗民风和社会心理,使马克思主义融合中国文化,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加工整合,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共鸣。例如用“吃一堑长一智”的俗语论述实践有助于形成科学的认识,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中国式表达说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连续性和阶段性思想,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转换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在报刊用语上,提醒文章撰写“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在理论宣传上要有说服力,不能装腔作势“没有货色”。[5]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毛泽东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展露出依据受众实际情况构建话语体系的尝试:“乡村小学校的教材,完全说些城里的东西,不合农村的需要”[1]40,但是“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1]35。对人民军队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讲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了解战争的目的、政党的立场、肩负的使命,从而统一军队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利益而战的思想认识。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中得到系统发展。《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一文对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典型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指正,注重教育群众和党内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步开展。通过土改和整党运动,把教育、宣传、整训和各项任务结合起来,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宗旨,“关心群众痛痒,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展现马克思主义话语感染力,最终“在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示了自己是人民的朋友,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1]184因此,毛泽东肯定:“现在共产党说的话,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1]185也就是说,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政党接受和民众认同。

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马克思主义上升为指导思想,意味着党掌握了意识形态领导权和管理权。但话语权是表达权利和话语权力的有机结合,依赖于意识形态的阐释力和民众的认同感。由于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多是基于战争需要,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加之革命地区的民众缺乏理论素养,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采取种种限制措施,这些不利因素造成在新中国成立之际,虽然马克思主义一词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并不陌生,但对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认知和情感共鸣却是寥寥。毛泽东对此有清醒认识,指出建国初期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取得民众的广泛接受和内心认同。

首先,加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力度,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舆论宣传相结合,积极推进教育、文化和宣传改革。这一时期毛泽东注重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传播教育。1950年底《人民日报》重新发表了《矛盾论》和《实践论》,毛泽东以其特色鲜明的表达风格进行理论阐述,以接地气的话语构建通俗易懂的理论框架,适合广大干部群众阅读接受。《矛盾论》在讲解片面性时写道,“孙子论军事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徽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战”[1]313。采用中国人民熟知的历史典故增强了理论的表达张力和情感共鸣,深受群众欢迎。同时,《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三卷先后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也相继面世,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提供了理论文本,扩大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普及范围。为配合全国政协开展的思想改造运动,党内建立了干部学习与轮训制度,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理论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初见成效。

其次,在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同时加大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毛泽东提出:要深入农村开展封建思想批判运动,在全社会发起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批判;要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在小学开设政治常识课,中学开设政治课,教授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要“用新民主主义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用马列主义观点和方法,代替国民党反动统治时充满唯心论、机械论,以及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反动课程”[6]10。通过开展思想改造运动,加大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覆盖范围和发声力度,帮助了人民群众塑造科学的思想观念。但是,这一时期在对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批判中强制性意味较强,用阶级斗争的简单方式对待思想理论基础尚且薄弱的广大群众,这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出现的偏差埋下了隐患。

最后,采用多样化表达方式扩大意识形态话语张力,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共鸣。文艺形式相较于政治宣传更加生动活泼,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传播载体,文艺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有力武器。为了鼓励文学艺术发展,毛泽东在1956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为了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和认同度,毛泽东强调与传统文化融合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但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绝不能毫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四、系统性建构:毛泽东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思想的当代启示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通过一系列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范围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为夺取并捍卫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思想指南、行政保障和舆论支持。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凸显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系统性、科学性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时代场景的转换意味着历史使命的更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既有来自西方国家愈加猛烈的意识形态渗透,又有国内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今大国崛起带来更为敏感的国际关系,经济社会双重转型下新的矛盾频发,人民群众在开放社会氛围中的观念动态充满不确定性。

对国内而言,意识形态建设的环境、对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紧迫性日益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方面,这项工作离不开意识形态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建立现代化传播体系,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传播载体、形式、手段、业态,提高意识形态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这项工作离不开话语权建设。一个执政党如果话语体系僵化,那么随之失去的将是与时俱进的能力。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内化”,打造符合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才能提高认同、激发共鸣,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

对国际而言,一个只能出口空调、电脑、手机配件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改革开放不仅仅只有经济指标增长、经济格局重塑一个维度,需要比翼齐飞的还有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弘扬、中国形象的树立,否则国际话语权难以维系。我们从不缺乏“中国好故事”,但把握世界舞台的话语主动权,除了讲好“中国好故事”,还需传播好“中国好故事”。除了切实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外,管理权层面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对外传媒管理水平,双管齐下抵抗文化顺差下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侵入和渗透,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可见,新时期捍卫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意识形态领导权为管理权和话语权提供政治保证和发展方向,意识形态管理权为领导权和话语权提供宣传载体与行政保障,意识形态话语权为领导权和管理权提供政策解读与舆论支持。我们必须加强“三权”的系统性建构,提高协同运作水平,在尊重差异中扩大政治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提高新媒体驾驭能力,扩大中国话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巩固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基础,稳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少奇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几次讲话[G].北京:北京新闻学会编印,1980.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G].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5]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闻出版社,1983:178.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0.

责任编辑:曹桂芝

A8

A

1004-3160(2017)02-0074-05

2016-10-25

王路坦,女,河南南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管理权领导权话语权
主办侦查员的侦查资源管理权配置研究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论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医保管理权归属不宜“一刀切”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医保整合管理权归属应尽快明确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演说辞》中“领导权问题”矛盾论述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