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下的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2017-03-07 19:04刘珍刘凤仙
关键词:广东文化

刘珍,刘凤仙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419)

SWOT分析下的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刘珍,刘凤仙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419)

在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精神前提。目前,中国正面临着西方反华势力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严峻挑战。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是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文化渗透锁定的重要区域之一。在SWOT分析下,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建设有其优势,但也存在其弱势,面临着机遇及挑战。为了维护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应进一步抓好百姓文化、官方文化、学术文化建设,构建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同时抓好学校在培养青少年对文化安全的认同作用等方面的工作。

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全球化;SWOT分析;措施

一、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问题分析

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各种看法或观点,如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法律等观点。“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理论层面讲,只要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都属于文化。学术界把文化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识形态部分,一类是非意识形态部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比如哲学、政治、道德、法律等都具有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比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

当今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问题,是针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可能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和威胁而提出的,它涉及到一个国家能否独立自主地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其基本内容应包括:解决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处境、地位和发展方向问题,以及面对国际间不同意识形态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保持特定国家意识形态文化的独立性,使其在体系上不被解构,在风格上不被改变,在价值上不被消解等等。所以,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家安全。

目前,在全球化浪潮下,一种“超国家领域”的控制权——文化控制权,正在通过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传媒等途径成为强势文化扩展的手段。正如美国心理战专家理查德·克罗斯曼所说:“美国间谍情报机构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以可观的财力支持着西方高层文化领域,名义上是维护言论自由,”“这场战争具有一个庞大的武器库,所藏的武器是刊物、图书、会议、研讨会、美术展览、音乐会、授奖等。”[1]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现状分析

(一)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优势分析(strength优势)

1.广东有着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底蕴。广东地处沿海,人杰地灵,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以来,西方列强以生产方式入侵中国,广东人在最先受到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同时,也从中最先领略了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的漫渗。在同西方经济和文化漫长的近现代历史较量过程中,聪明的广东人不但学会批判性吸收西方社会先进的经济经营管理理念,而且注意批判性吸收西方社会的文明政治和意识形态文化的一面,于是才使得昔日的广东得天独厚成为我国辛亥革命的发源地,以及之后的广东人为中国人的民主、自由,为国家的独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些是今日广东加强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建设的优势之一。

2.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笔者通过近些年对广东人的接触、了解和一定的社会调研,认为“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这句话有其道理。虽然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一定是同步的,但广东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文明程度确实在不断提高,比如,广东人具有的包容性、热情大度,从公务员到从商人员的责任心和周到的服务理念,从广东的城市到农村可以处处感受到广东人比内地人文明礼貌程度较高等。

3.广东注重抓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其突出表现在:一是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近年来每年的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专门设立有学校德育研究专项课题,鼓励全省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理论和专项调查研究,以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每年定期举办全省大学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的备课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和优质课、精品课课程建设项目,以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三是注重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文化教育。一方面体现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广东省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省文明社区建设等相关文件中;另一方面表现在全省各地开展的各种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文化教育的文体活动,以及电视、电影、报刊各种媒体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四是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看好。

(二)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弱势分析(weakness弱势)

1.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者云集广东,使其意识形态文化不易突显地方特色。1978年以来,“孔雀东南飞”现象使得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成为包容万象的区域,数以千万计的外来务工者及各种人才从全国各地纷纷聚集到了广东,其中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也不乏许多底层的打工者。比如东莞,曾几何时这里成为全国廉价劳动力的汇集地。这些廉价劳动力一般学历较低,综合素质不高,这给东莞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些复杂因素。省内其他城市,像广州、珠海、汕头、佛山、深圳、惠州等地也基本如此。虽然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早已成为“新广人”,但对一个地方的优秀意识形态文化传承或创新来说,毕竟增加了难度。

2.商品化的倾向对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影响。如市场经济的竞争和逐利原则的负面效应,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日益泛化,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观念受到空前的挑战;要求文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观点在相当范围内存在,文化本身日益失去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有逐步蜕变为一般商品的危险。

3.思想文化领域缺乏对抗外来威胁的“内应力”。就目前全国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状况来看,还存在文化创新不够,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片面理解“建设”,忽略甚至排斥必要的抵语和争论的倾向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意识形态文化发展所走的路仍是晚清以来“现代化派”所走的效法西方、追求富强发展的路。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以夷变夏”,从服饰、饮食、节日、礼仪中人们都可以感受到:中国儿童在幼儿园连母语都没有学好就用大量时间学习外语;城市小孩甚至一些发达区域的农村孩子,从小穿的是运动鞋、牛仔服,喜欢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喜欢喝的是可口可乐,喜欢听的是摇滚乐,喜欢看的是美国大片,过西方的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这些都表明中国人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日益西化。西方当代文化全球化推行的“三片文化”(大片、薯片、芯片),其实是在“三争文明”(“三争”指西方的“三争”文明,认为:人与人之争是竞争,群体之间是斗争,国际之争是战争)。历史证明,变文化首先从日常生活细节的改变开始,即古人说的“变文化自变衣冠变风俗始”,这是中国文化在当今面临的最大危机。广东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西方当代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在这里的表现也更加凸显。

(三)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机遇分析

1.维护意识形态文化安全促进广东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意义重大。广东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宣传、研讨和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对促进广东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2.广东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应对全球战略挑战。加入WTO以来,我国文化产业遭遇外来文化产品巨大冲击问题已逐渐显现,并进一步遭遇全球战略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引领资金作用,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继续从金融、税收等政策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倾斜。[2]据有关报道,截至2015年,广东依然是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广东在文化产业方面拥有诸多优势:起步早,优势子行业连续多年领跑全国;规模大,占GDP总量的比例高;市场化程度高,重点文化骨干企业持续做大做强;文化氛围较为活跃,对外来人才具有吸引力。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长超12%,已连续14年保持全国第一。

(四)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分析

1.西方反华势力进行文化渗透等外部因素的挑战。目前,西方反华势力利用一切手段,以近乎强制的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如,对中国人才争夺的挑战、文化“植入”的挑战、网络流行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撞击挑战等。而无论哪种挑战,广东仍是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省份之一。

2.威胁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的内部因素及其挑战。主要表现在:

其一,意识形态弱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早在1993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冷战后时代的世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全球开始沿着文化这条线重建,人民之间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经济的区别,而是文化的区别。从我国情况看:一方面,在一些领域、特别是某些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削弱。尽管我们的文件里不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总体来看,支持力度还不够。广东虽然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也还存在着上述诸种问题。

其二,广东文化产业发展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长期以来,广东文化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特别是表现在文化企业资本运作力度还不够大,标杆性的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还不够大,与广东作为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地位还不完全匹配等方面。区域分布不平衡:广东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文化市场发展水平较低,文化产业相对落后。产业主体“小、弱、散”:广东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众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和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总体上缺乏竞争力。仍有些文化产品处于贴牌生产的尴尬境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文化服务业比重偏低;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大文化的格局难以形成等,成为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建设的瓶颈。

三、维护广东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的几点建议

从理论层面看,一个完备的国家文化,至少应有三重层面所构成:一是官方文化,它以法规制度的形式呈现出来;二是学术文化,它以文章著作的形式呈现出来;三是百姓文化,它以老百姓生活言行的形式呈现出来。[3]上述三重文化相互影响、互相作用,交织于一起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整体。百姓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基,它呈现着一个国家文化的历史承继性与现实规定性;学术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希望,它呈现着一个国家文化的现实丰富性与未来可能性;官方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表征,它呈现着一个国家文化的系统整合性与对外标志性。为加强广东的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夯实百姓文化根基,增强全省人民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文化渗透意识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大国的文化输出,要教育全省人民继承广东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传承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保护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引导省内宗教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安全。

(二)充分发挥官方文化的引领作用,制定广东意识形态文化总体战略目标

制定国家文化总体战略目标,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增强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成功经验,从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安全角度来讲,制定和完善广东文化战略总体目标,凝聚全省人民的向心力和创造力,对于实现广东以至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三)倡导和推进学术文化创新,加强全省先进文化建设

推进全省意识形态文化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体制创新;深入开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研究,推进全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四)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弘扬岭南文化

广东省地处我国华南沿海,毗邻港澳,南面与东南亚各个岛国隔海相望,西部靠近中南半岛,为其与港澳和国外的交流交往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理条件。因此广东省应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博采众长,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要坚持广东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熔铸万物,发展壮大自己。

(五)构建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预警机制

在全省建立一套检测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状况的系统,通过一些关键数据的及时采集和分析掌握全省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状况,评估省内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级别,定期不定期就全省文化安全状况,向有关部门或公众发布安全信息。[4]

(六)充分发挥学校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文化安全的认同作用

全球主义体现在美式消费文化、快餐文化和虚拟影像文化等,通过网络媒体在各国迅速传播,成为以15~35岁的网民为主体的青年流行文化的范本。为此,应唤醒学校文化自觉,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流行主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倡导网络先进文化内容,给予青少年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整合广东光荣革命传统资源优势,加强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自觉维护网络文化安全。

总之,在全球化浪潮中,目前中国国内社会思想及意识形态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随着经济、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还将进一步增强;在主流思想文化舆论进一步巩固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还将会有所滋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也还会时有出现。[5]因而,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安全建设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历史表明,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守望好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疆域,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广东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保其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才能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1]李际均.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EB/OL].(2004-03-27)[2016-04-15].http://news.sina.com.cn/w/2004-03-27/11032154765 s.shtml.

[2]2012年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EB/OL].(2013-09-13)[2016-04-15].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311/t20131115_ 129902.html.

[3]徐治道.儒家经典解读——现实儒学提要之为何要解,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发表于:2007-1-2.

[4]夏保成,刘凤仙.国家安全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1):93.

[5]刘云山.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挑战[EB/OL].(2009-07-02)来源:中国新闻网,[2016-04-15].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7-02/1758028.shtml.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学校德育研究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13JKDY011)

刘珍(1965-),女,湖南浏阳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伦理学研究;刘凤仙(1952-),女,河南济源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广东文化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文化与人
《广东电力》简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谁远谁近?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