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温热经纬》诊治妇人温病的特点

2017-03-07 13:33王卫红李晓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经水叶天士经纬

王卫红,刘 常,李晓艳,易 满,曾 倩*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浅析《温热经纬》诊治妇人温病的特点

王卫红1,刘 常1,李晓艳1,易 满1,曾 倩2*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妇人温病多与男子无异,然因其有经、孕、胎、产的独特生理过程,温病常多发于胎前、产后及经水适断适来之时,或恐温邪害妊,或惧邪陷血室,故临证时除了肃清温邪外,还要固护妇人本身的生理特性以及对疾病的影响。王士雄《温热经纬》中论述了对妇人妊娠、产后及经期三个不同阶段温病的认识及诊治特点,现作一浅要分析,以滋效法。

《温热经纬》;妇人温病;妊娠;产后;热入血室

王氏研修温病,尊重理论源头,所著《温热经纬》一书,“以轩辕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1],全书共引用40余位注家治学之精华,荟萃前贤,博采众长,但又尊古而不泥古,以辨证论治为主,对不符合临床的观点,加标注“雄按”二字来阐述自己的不同见解[2],并新立“新感”、“伏邪”两大辨证纲领。叶天士《温热论》“再妇人病温与男子同,但多胎前产后,以及经水适来适断”,用一句话概括了妇人温病的临证特点[3]。王氏《温热经纬》则以叶氏的观点为基础,“择昔贤之善者而从之”,从三个不同阶段论述了自己对妇人温病诊治的不同见解。

1 妊娠期诊治特点

1.1 四物之用

胎儿在母之腹,母胎一体,与母同呼吸,共安危,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4]。故此时母体病温,可危及胎儿,且用药不当,亦有损胎元,治疗时总以护胎为要,正如《时病论》所言:“凡治胎前之病,必须保护其胎”。且胎前用药禁忌颇多,大凡破血、祛瘀、峻下、耗气等药均应禁用或者慎用,故《温热论》云“大凡胎前病,古人皆以四物加减用之,谓护胎为要,恐来害妊,如热极用井底泥、蓝布浸冷,覆盖腹上等,皆是保护之意”[5]。王氏对古人治疗此期温病有三点看法:①胎前为病应时时固护胎元,勿使伤动其胎,治疗时当以四物汤为主;②“邪得补而愈炽,浊被壅而愈塞”,在滋腻补益之药无效时,当再次详细辨证,不可执用四物一方,若温邪下陷而妄用滋腻血药,则有引邪下陷之虞,反使病情加重,即叶氏所谓“不可认板法”;③《温热经纬》云“如温热已烁营阴,则地黄未尝不可用”[1]。王氏认为叶天士对温邪下陷不可用四物之说太过片面,若温热之邪入营,煎灼营阴,四物汤中的地黄亦可使用,以养阴清热,助邪外出。

1.2 巧用清下之法

《温热经纬》云:“故如伤寒阳明实热证,亦当用承气下之,邪去则胎安也”[1]。且《内经》有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有殒,亦无殒也……衰其大半而止,不可过也”[6]。胎前病温除了要固护胎元之外,亦要祛除温热之邪,王氏认为若温热之邪尚在卫表,可使用辛凉透表之法,使邪从表解;而当阳明热盛时,则当适时选择承气汤攻下,使邪从下焦而解,邪去则胎元自固,此时是针对疾病用药,并不会对母胎造成影响,即是“有故有殒,亦无殒也”的体现,切过于顾虑胎元而延误攻下时机,此与叶天士“亦要看其邪之可解处”之说亦相符。“但投药之际……慎勿过剂耳”。(《瘟疫论》)临床用药时还须掌握用药尺度,适可而止,“衰其大半而止”,用之不当,反会伤胎害胎,总以“治病与安胎并举”为原则,以护胎为要,巧用清下之法。

2 产后诊治特点

“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景岳全书》)产后失血伤气,致气血两虚,正气不足,外邪极易趁虚入体,故治疗产后病,古人宗朱丹溪所言:“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症,以末治之”,均以燥热温补为用药原则,王氏则认为治疗此期温病当本着“勿忘于产后,勿拘于产后”的原则,治疗时应“量其虚实……寒者宜温,热者清降”。(《女科辑要》)

2.1 勿忘于产后

《温热论》云:“至于产后之法,按方书谓,慎用苦寒,恐伤其已亡之阴也”[5]。王氏认为母体在产时消耗大量的阴血,形成了“产后多虚”的特殊生理变化,故产后不论所患何病,治疗时均应考虑到这一特点,叶天士亦认为产后“当如虚怯人病邪而治”。且因产后瘀血内阻,温热之邪极易传变,若下陷胞宫,则易与瘀血相搏结,此时使用温补之药则既可补气血,又可散瘀滞,临床多以生化汤加减为用。若忘“产后”二字,而妄用苦寒伤阴之药,将加重阴血的伤耗,尤以下焦肝肾为甚,产后下焦本元亏虚,若再用苦燥伤阴遏阳之药,则更易伤正留邪,于病情无益[7]。

2.2 勿拘于产后

王氏云:“胎前产后非确有虚寒脉证者,皆勿妄投热剂,暑月尤宜慎之”。王氏认为虽“产后宜温”,但若感受温热之邪而无“虚”、“寒”之象,仍以大剂量温补之药为主,非但不能治病,且有助温邪下陷,此时则不应拘于“产后”二字,当辨证采用清热祛邪之法,秉着“治上不犯中,治中不犯下”的原则,使用寒凉药物,使邪热得清,则病自愈。当然阴血亏虚是产后的主要特点,苦寒之品有伤阴之弊,因此宜中病即止,不可过用[8]。若见邪退,即应注意调补脾胃,以滋气血生化之源。总之,当如叶天士所言:“无犯虚虚实实之禁”。

3 热入血室

历代医家对热入血室的认识可谓众说纷纭,并无统一标准,但可将其症候归纳为发热、月经失调,神昏谵语、胸胁满如结胸状等[4]。治疗此证,张仲景有二法:一者热在血分,在脏,或可刺期门,或可等血自出,热随血出而病能愈;二者热在半表半里,在经者予小柴胡汤和解之[9]。王氏则在先贤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治疗原则:

3.1 破其血结

《温热经纬》云:“如经水适来,因热邪陷入而搏结不行者,此宜破其血结”[1]。《伤寒论》亦指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妇人若于经水适来之时感受温热之邪,温邪内传,经由太阳阳明少阳三经,下陷胞宫,与血相搏结,造成下焦血结症,此时中焦胃已受邪,若仍予小柴胡汤中参枣等补益之品,于祛邪无益,反有助邪碍邪之虞。叶天士等医家治疗此证时兼顾经期的特殊生理,并配以活血行气,祛邪通络的方法[10],王氏推崇叶天士的观点,认为此时当以活血化瘀为宜,可用陶氏小柴胡汤去参、枣,加生地、桃仁、楂肉、丹皮或犀角等活血化瘀之药,血下则热随之泄也。

3.2 养营清热

《温热经纬》云:“若经水适断,而邪乃乘血舍之空虚以袭之者,宜养营以清热”[1]。经水适断之时因旧血下泄,新血又暂无以的生,致胞宫内阴血相对不足,此时若温热之邪趁虚下陷,可形成营血亏虚、瘀热于内之证,王氏认为此时治疗当以养营清热为宜,可法叶氏于清热祛邪方中加入生地、丹皮等养营之药。董文然[11]等亦认为,经水适断之时出现潮热,需用四物汤以养心血,清虚热。

3.3 清热安营

《温热经纬》云:“其邪热传营,逼血妄行,致经未当期而至者,宜清热以安营”[1]。《伤寒论》指出妇人感外邪内传阳明,虽未逢经期,但阳明里热太盛,亦可热入血室,邪热迫血妄行,可出现下血[12]。王氏也认为若邪热传入营分,热迫血行,将在非经期出现出血的症状,此时的治疗除了清热之外,还应以安营为主,热祛营安则血可止,病即愈。

王氏诊治妇人温病,从胎前、产后及经水适断适来三个不同的时段,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擅于传承,并勇于创新,师古而不泥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治规律,对指导后人治疗妇人温病有着重大的意义,值得我们深究。

[1] 王孟英.温热经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3.

[2] 李赛美.王士雄《温热经纬》治学精微述要[J].新中医,2005,37(12):6-8.

[3] 冯亚宏.叶天士诊治妇人温病的规律探析[J].四川中医,2012,30(6):29-30.

[4] 叶天士.温热论评注[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3:62.

[5] 代桂满.浅谈妇人温病论治[J].河北医学院学报,2011,2(4):210-212.

[6] 闫 颖.谈谈对温病学家论治妇人温病的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1):95-96.

[7] 倪喆鑫.《伤寒论》“热入血室”探讨[J].河南中医,2016,36(11):1864-1865.

[8] 李 莎.叶天士诊治妇人温病特点[J].河南中医,2016,36(9):1515-1517.

[9] 董文然.浅析“经病发热”[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4):63-64.

[10] 罗 勇.论《伤寒论》热入血室的证治[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1):54-55.

本文编辑:吴玲丽

R254

B

ISSN.2095-8242.2017.010.1972.02

曾倩,女,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经水叶天士经纬
《灵枢》十二经水理论探微
经纬股份
工会经纬
月经过多源流考
叶天士棋子治病
市场经纬
《傅青主女科》从肝论治月经病
叶天士拜师谦学
医学家叶天士治贫
市场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