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素养培育导向的历史课堂

2017-03-07 20:13宗加银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引领教育改革深化和课堂教学转型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方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走出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泥潭,转变知识立意类课堂,升华能力立意型课堂,追求以“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知性与德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3-0053-02

【作者简介】宗加银,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江苏如皋,226500)教师,高级教师,如皋市骨干教师。

随着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印发和实施,核心素养已经置于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国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体系作为国家对于教育的顶层设计,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指引课程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成为引领教育改革深化和课堂教学转型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方向。从教育实践层面看,核心素养培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必然要求我们对学科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重新定位和考量,以彰显学科本质和独特的育人价值。

就历史学科而言,史学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的立足之本和历史教学的重要标杆。但是,当前一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只注重史实的识记,忽视史论的升华;只强调机械背诵概念,缺乏史法、史观的引领。下面笔者结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走出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泥潭,转变知识立意类课堂,升华能力立意型课堂,追求以“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一、以史实为基础,关注故事和细节,激发培养学史兴趣

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面对两种规律,一种是学科自身的规律,另一种是人的身心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因此,要打造素养培育导向的历史课堂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现实生活,激发培养学史兴趣。一方面,教师要以生动的讲述还原历史,以对历史细节的生动描述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重塑有生命的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三包含了哲学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反映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枯燥难懂,比较抽象,没有生動的故事情节,跨学科性特别强。往往学生厌学,教师困惑,教学尺度不好把握。而基于以上教学理念,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运用了数字化教育资源优化历史教学,如: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结合生动描述,帮助学生理解“汉字演变的简化趋势”。运用多媒体呈现了汉字从甲骨文、篆书到隶书,经历了从图画化、线条化和笔画化的变化。通过展示清晰的图像,讲述图文并茂的实例,多角度、多方位提供信息,既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展现有生命的历史,又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了内容的连贯性,还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历史课堂上出历史韵味。

二、以史料为载体,注重分析和评价,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增强历史洞察力”“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注意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等要求。因此,我们应立足于挖掘历史的学科思想,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教学生带着思辨的眼睛和思想的大脑去学习和感悟历史,从而达到“读史明智”的境界。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载体,运用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具有“素养培育”导向的教学设计就是以相关史料为载体,唤起学生积极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在历史分析和历史评价中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专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破解“李约瑟难题”: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1%,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今译为《中华科学文明史》)中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笔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求学生根据相关史料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对外政策等方面的时代背景,分析说明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原因。

三、以史观为灵魂,重视价值观教育,催生历史智慧

历史教育要给学生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让他们对人类历史有一个总体认识与全局把握,既为他们今后行事处世提供必要的历史资源,更在于培养他们的价值观。

因此,历史教师不能仅限于对知识点的落实,更应该注重挖掘历史教学内容的价值,以多元的历史视角,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史观语境下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教给学生人生的经验。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和科技史”的教学,首先要从“唯物史观”的视野看问题,要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思想文化。我们教学时,不能只简单介绍思想内容,文学作品内容,而应该更要着重教学生弄明白这些思想、文学、科技等现象及相关人物出现的经济、政治等时代背景,并从中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如:分析宋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呈现通俗化和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时,就必须引导学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等时代背景探究这一文化特征的成因。笔者教学时就是采用詹子庆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记载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的。

其次,思想文化和科技史的教学也要重视从文明史观、全球(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等视角来重新认识历史现象,并形成新的价值观教育之取向。如:笔者在教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专题时,一方面以重大的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和发展线索为载体,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非凡的想象力、高超的发明力和卓越创造力,以此领悟古代中国科技成果的独特魅力,认识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另一方面把古代中国科技发明放在世界文化史的大背景下考察,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的不足,坚持实事求是,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

总之,以历史素养培育为导向的中学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强调知识与技能目标,而要让学生在形成历史意识基础上获得关键能力,培育适合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参考文献】

[1]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

[2]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J].今日教育,2016(03).

[3]刘万海.从“知性教学”走向“德性教学”——论当代教学的价值重构与实践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02).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