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用不“高级” 的文字写高级的故事

2017-03-08 19:30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男朋友作家小说

她常常被打上“美女作家”或者“90后代表作家”的标签,可是但凡看过她文章的人,便不会再拿她的美貌和年龄说事,而是会把她当作一位真正的作家,开启一场严肃的对话。在不熟的人面前,她不大说话,但对方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她那双尖锐的眼睛。

写小说的人一定都是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旁观者,方慧亦是如此,她的小说充满了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她试图探索掩藏于日常生活中的复杂人性。她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然后将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把所有的灵感倾注于一篇篇精彩的小说里。

“生活庞大而琐碎要经过层层筛选和加工才能为写作所用”

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

方慧:小学时没有别的消遣,无意中在书店看到一本厚厚的《格林童话》,漫不经心地翻开看了几页,谁知道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得走不动了,一直坐在那里看到天黑,最后用我所有的零用钱买了下来。从此迷上阅读,看得多了,就会蠢蠢欲动地涌起创作欲,偷偷地开始了写作和投稿。初一时投稿给《语文报》的小诗被刊登了,当时学校里很多同学都订了那份报纸,所以风光了一把,也因此有了最初坚持写作的信心。

你的写作风格是什么样的?什么因素促使你形成这种写作风格?

方慧:我的小说大多是从生活出发,注重心理和细节描写,以现阶段都市男女常见的情感状态为突破口,表达一些现代社会的现象。例如第一本书《手机里的男朋友》,就是以网恋、异地恋、社交网络时代的友情等故事来呈现这个便捷但又略显冷漠的社交网络时代。

你是怎样和韩寒的“ONE·一个”?APP结缘的?

方慧:最开始是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自己的小说,被“一个”的编辑看到,觉得比较适合“一个”,于是开始在“一个”发表小说。《S小姐的朋友圈》《微博自杀记》《手机里的男朋友》等小说都在发表后得到了不错的反响,甚至先后登上微博热搜榜前三名,所以,可以说“一个”是我的写作命运转折点。

你的创作灵感都来自哪里?会把自己的故事写进小说里吗?

方慧:主要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我的任何小说都是受启发于生活中某个细微的点,然后慢慢发酵,长出枝蔓,成为一个故事。例如《微博自杀记》写的是一个发微博获取关注成瘾的女孩,最终通过假自杀获得前所未有的瞩目,最后骑虎难下,不得不真自杀的故事。我的灵感来自自己最初玩微博时很期待评论数量一点点增加的微妙心理。

我不介意在写小说时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但不会完全Copy自己的故事,因为生活庞大而琐碎,每个人的故事摊开来看大多是乏善可陈的,要经过层层筛选和加工才能为写作所用。

“我不喜欢辞藻过于华丽、晦涩但内里空洞无物的文字”

最喜欢自己的哪篇小说?

方慧:《手机里的男朋友》,写它时很曲折,屡屡中断,因为其中的负面情绪太强大,容易入戏,也确实流了几次眼泪。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对异地恋情侣长期依靠手机和电脑联络,好不容易真正见面了,却发现与对方异常陌生和疏远,一直以来爱的都是那个幻想出来的手机里的对方,最终不得不重新回到手机里交往的故事。虽然写的不是我的故事,但其中那种把爱情当成生活的全部和救命稻草,又爱得脱离地面、摇摇欲坠的状态,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触。

你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理,你是一个喜欢观察的人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观察人的方式?

方慧:我从小观察和捕捉能力都比身边的人敏锐一些。在生活中,我时时刻刻都在留意周围人的言行举止,遇到有意思的就会立刻记下来。比如有一次我跟表妹蹲在外婆家门口感慨一只正在吃米的公鸡好大,舅妈在旁边插一句,“对啊,嚼不烂”,我当时就觉得生活好奇妙,短短一句话就显露出每个人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所以连忙记了下来。

你最喜欢哪位作家?或者對你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谁?

方慧:我喜欢日本作家乙一,他的小说语言简练、朴实,却隐藏着对人性冷暖的精准捕捉,就像是波澜不惊的湖水下面隐藏着的涌动暗流。

你判断一篇小说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方慧:说人话,言之有物。

我不喜欢很多辞藻过于华丽、晦涩,但内里空洞无物的文字,乍一看,读者容易被这样的文字吸引,相比之下会觉得简洁朴实的表达并不“高级”,看似谁都可以写出来,但简洁不等于简单,里面的人情冷暖才是重要的部分。

“经常为了写完一篇小说连住几天酒店”

在专职写作之前,你也有过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可以谈谈当时的工作吗?后来为什么决定辞职,在家专职写作?

方慧:我在《手机里的男朋友》后记里详细写了那段时光,当时做着一份影视公司坐班编剧的工作,每天机械地按照上司的想法写着自己并不认同和喜欢的故事,也许正因为那段时间的压抑,导致我对真正想写的东西的创作欲大到前所未有,《手机里的男朋友》这本书里的故事也都是那个阶段酝酿出来的。辞职在家写作也是因为想写的东西梗在胸腔里不泄不快,干脆给自己自由,把真正想写的故事都写出来。

对于“美女作家”这个称号,你觉得颜值是一个作家的加分项吗?长得漂亮有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方慧:关于颜值的话题大都是微博上一些熟悉的读者开的亲昵玩笑,不会太当真,也不会真的觉得自己是美女。因为大多数时候都是宅在家里,形象比较邋遢和随意,跟美女不太挂钩,哈哈。因为没有漂亮到能靠脸来吃饭的程度,所以似乎也没带来什么好处。

在写作上,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成就?

方慧:希望写出几部真正让自己满意的长篇作品。

你有哪些特殊的写作习惯?

方慧:写得过于专注时会不喜欢任何人打扰,不与外界有任何接触。以前刚毕业与人合租时,经常为了写完一篇小说去连住几天酒店,事先买好一天的食物,然后关上门彻底与外界失联,我很喜欢那种完全与自己相处、与小说相处的时光。

“感谢《课堂内外》当时接收到的温暖一直留存在心底”

2016年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又有没有什么遗憾?

方慧:最大收获是有了新的故事,而且自己十分喜欢。最大遗憾是还没有写完手上正在写的这部长篇小说,超过了预期截稿日几个月,希望在春节前写完,2017年就和读者见面。

对于新的一年,有哪些期待或者计划?

方慧:希望再出一本满意的书,然后想出更多更好的故事。还想去喜欢的国家旅居。

有没有感觉“重获新生”的时刻?

方慧:写完第一本书《手机里的男朋友》的时候,有一种终于把现阶段最好的部分留下来了的感觉,大大松了一口气,之后又可以以一个全新的状态去接纳更多新的事物、创作新的作品了。

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生活状态,会让你觉得厌倦或者恐惧吗?

方慧:会,比如我很宅,这两年没有工作,专心在家写作,有时连续几天呆在家里不出门,会有一种与社会脱节的恐慌。但转瞬即逝,因为我也会时不时外出旅游,或者与朋友相聚,这种时候恐慌又会迅速消失。只能说那是一种危机感导致的错觉吧,人都是多疑和没有安全感的动物。

与《课堂内外》有哪些渊源?

方慧:初高中时经常看这本杂志,它始终位于我们学校门口报刊亭最显眼的位置,所以对这本杂志非常熟悉。

说起来,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往事:初一时曾经试过给《课堂内外》投稿,投的是一篇小散文,主题是生命中那些令我悔恨的事,最后稿子虽然没有被录用(据说因为篇幅太短),但编辑给我回了一封长长的信,信中细致体贴地开导我要学会放下,不要让悔恨成为成长的枷锁。那封信现在找不到了,但当时接收到的温暖一直留存在心底,时隔十几年,很想说一句感谢贵刊,也感谢那位不知道名字的编辑!

推荐一本你最近正在看的书。

方慧:法国女作家安娜·戈华达的《我知道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一篇篇轻快有趣的小故事,挺有意思。

猜你喜欢
男朋友作家小说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答应我,千万别让男朋友帮你拍照好吗
你男朋友呢
小巫的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