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桥蛋白表达与胃癌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17-03-08 02:22吴倩岚路三军魏娉桂红武杨学丽姜琳娜安欣尹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异质性淋巴结

吴倩岚,路三军,魏娉,桂红武,杨学丽,姜琳娜,安欣,尹峰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 病理科,河北 邯郸 056000)

骨桥蛋白表达与胃癌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吴倩岚,路三军,魏娉,桂红武,杨学丽,姜琳娜,安欣,尹峰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 病理科,河北 邯郸 056000)

D O I:10.3969/j.i s s n.1005-8982.2017.03.028

目的系统评价胃癌(G C)组织中骨桥蛋白(O PN)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 ed、C ochrane Li brary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研究。应用R evM an 5.3软件进行M et a分析。结果入选17个研究,共1 965例患者。O PN在G C表达率较对照组升高。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O PN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O PN表达随G C的浸润深度、进展程度、分化程度、TN 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结论O PN可以作为G C临床诊断和评价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骨桥蛋白;胃肿瘤;系统评价;M et 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

胃癌(gast ri c cancer,GC)因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所以诊断指标和发现特异性靶向治疗的生物学因子显得尤为重要。骨桥蛋白(Ost eopont i n,OPN)是一种多功能分泌型钙结合磷酸化糖蛋白,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及肿瘤细胞[1]。近年来OPN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被公认为肿瘤转移相关基因[2]。但由于文献样本量较小,各文献质量差异较大,导致OPN阳性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分析结果并不一致[3-5]。本研究运用M et 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OPN表达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研究OPN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

1.1.2 观察对象 病例组为接受手术并经术后病检确诊的胃癌患者,对照组为术中切除或活检并经病检证实为非癌的胃黏膜组织。

1.1.3 观察指标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胃组织中OPN的表达阳性例数。文献中必须有或可计算出优势比(odds rat i o,OR)值及95%可信区间(conf i dence i nt erval,CI)的数据。

1.2 排除标准

①检测方法为非免疫组织化学法;②无对照组;③未完整提供OPN在胃癌和非癌胃组织中表达的数据;④重复报道、质量差、报道信息太少和无法利用的文章;⑤综述、评论、会议摘要及病例报道类文章。

1.3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 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Cochrane Li 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11月25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胃癌、胃肿瘤、骨桥蛋白、OPN,英文检索词为st om ach neopl asm、OPN、ost eopont i n,并同时结合自由词和各数据库的主题词进行检索。再通过手工方式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1.4 质量评价

根据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ewcast l e-ot t awa scal e,NOS)文献质量评价标准,针对病例对照研究制定的8条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6]。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暴露因素的确定3方面进行评分,总分9分。由2位评价员按照上述标准独立进行,遇分歧者讨论解决或咨询第三者。

1.5 数据提取

由2位研究者独立阅读所获文献题目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后,阅读全文,以确定是否符合纳入标准。2位研究者交叉核对纳入实验的结果,遇不同意见讨论解决。按照预先制定的资料提取表提取以下内容:研究者姓名、发表时间、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数量、表达阳性数量等。如果是同一作者或单位的报道,则仅保留病例数最大,数据最全的文献。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 an 5.3统计软件进行M et a分析。衡量危险因素的指标为OR值及95%CI值,并对资料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发表偏倚风险评估,各研究的异质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如P≥0.05,I2≤50%,则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较小,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P<0.05,I2>50%,则认为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逐一排除研究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有统计学异质性研究结果之间的合并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若异质性过大无法合并则放弃M et a分析,只做一般的统计描述。当纳入研究数目≥9时,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的分析[7]。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及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初检文献418篇。排除重复文献后筛出205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初步纳入63篇,经过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最后纳入17篇,所有纳入文献都以中文或英文发表。病例组1 311例,对照组654例。本文纳入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依据M OOSE声明[8]绘制文献检索流程。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续表1

2.2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纳入的17个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2个研究的组间年龄、性别等因素具有可比性;13个研究控制入选病例术前未行放化疗等治疗的重要混杂因素;5个研究所有入选病例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根据NOS文献质量评分标准,纳入文献的分数为4~8分。见表2。

表2 NOS质量评分表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O PN在胃癌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分析17个纳入资料中,1 311例胃癌患者中OPN阳性表达729例,对照组654例OPN阳性表达67例。对入选研究的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48.31,df=16(P=0.000);I2=67%,研究间异质性较大。对纳入研究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测定方法进行亚组分析。17个研究中,16个研究包括3种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Envi si on法。1个研究未明确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法类型。①SP法:9个研究采用SP法。647例胃癌患者中OPN阳性表达为476例,对照组306例OPN阳性表达6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13.33,df=8(P=0.10);I2= 40%,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ˆR=14.36,(95%CI:9.89,20.85),P=0.000],表明OPN在胃癌中高表达(见图1)。②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4个研究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269例胃癌患者中OPN阳性表达为202例,对照组192例OPN阳性表达5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0.68,df=3(P=0.88);I2=0%,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ˆR=120.11,(95%CI:44.63,323.25),P=0.000],表明OPN在胃癌中高表达(见图2)。③Envi si on二步法:3个研究采用Envi si on二步法。152例胃癌患者中OPN阳性表达为119例,对照组132例OPN阳性表达2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5.06,df=2(P=0.08);I2=60%,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OˆR=113.61,(95%CI:12.04,1040),P=0.000)],同样表明OPN在胃癌中高表达。见图1。

图1 Envision二步法检测的OPN在胃癌和对照组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

2.3.2 O PN与胃癌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①有6个研究分析OPN与胃癌年龄的关系。由于各研究分组年龄不同,故行亚组分析。其中2个研究共含有患者年龄>60组75例,年龄≤60组56例,研究间有异质性(P=0.41,I2=5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合并数据,结果显示,两组间OPN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ˆR=0.99,(95%CI:0.30,3.28),P=0.99]。其中2个研究共含有患者年龄≥60组95例,年龄<60组94例,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59,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合并数据,结果显示,两组间OPN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ˆR=1.18,(95%CI:0.61,2.25),P=0.63(]见图1、3)。②分析OPN与胃癌性别的关系。共纳入6个研究。其中,男性组450例,女性组193例,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90,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分析,结果显示,组间OPN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ˆR=1.18,(95%CI:0.81,1.72),P=0.38(]见图4)。

2.3.3 O PN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纳入文献中13个研究分析OPN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738例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有565例OPN表达阳性,而386例不合并淋巴结转移者有202例OPN阳性表达。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14.73,df=12(P=0.26);I2=19%,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ˆR=3.30,(95%CI:2.49,4.37),P=0.000],表明OPN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见图5。

图2 3种检测方法的OPN在胃癌和对照组中的表达阳性率比较

图3 OPN与胃癌患者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图4 OPN与胃癌患者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2.3.4 O PN与胃癌远处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纳入研究中,有4个研究探讨OPN与远处转移的相关性。145例有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中有117例OPN表达阳性,而161例无远处转移胃癌患者中有93例OPN阳性表达。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χ2=10.74,df=3(P=0.01);I2=72%,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敏感性分析,剔除1个研究后,χ2=0.07,df=2(P=0.96);I2= 0%,异质性消失,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ˆR=4.62,(95%CI:2.25,9.46)P=0.000]。提示有远处转移患者OPN表达高于无远处转移患者。见图6。

图5 OPN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图6 OPN与胃癌远处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2.3.5 O PN与胃癌浸润深度的相关性分析 7个研究探讨OPN与胃癌浸润深度的关系。根据国际胃癌2010年指南[23],T3期: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期: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或邻近组织结构。因此,对其中1个研究的T1~T3组数据合并为无浆膜侵犯组,T4为有浆膜侵犯组。纳入有浆膜侵犯组461例,无浆膜侵犯组272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22,I2=27%,研究间存在较小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ˆR=3.58,(95%CI:2.48,5.17),P=0.000],表明有浆膜侵犯胃癌OPN表达高于无浆膜侵犯患者。见图7。

图7 OPN与胃癌浸润深度的相关性分析

2.3.6 O PN与胃癌进展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3个研究探讨OPN与胃癌进展程度的关系。早期组40例,进展期组18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57,I2=0%,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ˆR=4.93,(95%CI:2.32,10.48),P=0.000],表明进展期胃癌OPN表达阳性率高于早期胃癌。见图8。

图8 OPN与胃癌进展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3.7 O PN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0个研究探讨OPN与胃癌分化程度的关系。高中分化组489例,低分化组40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 0.27,I2=19%,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ˆR= 1.73,(95%CI:1.27,2.36),P=0.001],表明低分化胃癌OPN表达高于高中分化患者。见图9。

图9 OPN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3.8 O PN与胃癌TN M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7个研究探讨OPN与胃癌TNM分期的关系。Ⅰ、Ⅱ期组325例,Ⅲ、Ⅳ期组374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 0.29,I2=18%,研究间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ˆR= 3.00,(95%CI:2.13,4.22),P=0.000],表明Ⅲ、Ⅳ期胃癌OPN表达高于Ⅰ、Ⅱ期胃癌。见图10。

图10 OPN与胃癌TNM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2.3.9 文章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 对研究OPN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性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的评价。以OPN表达阳性率为基准,以 OˆR值为横坐标,以SE为纵坐标绘制漏斗图。结果显示,漏斗图散点分布向顶部集中,但左右不对称,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或质量低下。其原因可能与纳入文献样本例数少,结果评定过程中大多未实施盲法导致文献质量低,灰色文献无法纳入有关,故其分析结果仅供参考(见图11、12)。对探讨SP法测定OPN在胃癌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及OPN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性分析的3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文献后再合并 OˆR值,合并前后O ˆR值及可信区间未见明显改变,说明纳入文献稳定性较好。

图11 OPN和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漏斗图

图12 OPN和胃癌分化程度的漏斗图

3 讨论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中国癌症死亡率第二位[24]。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是公认的治疗胃癌的主要措施。但血管转移、腹腔种植及淋巴结转移等易导致肿瘤的复发。因此,寻找特异性的诊断指标继而研发特异性靶向治疗因子显得尤为关键。

OPN于1979年SENGER等[25]首次报道后,便日益受到肿瘤研究者们的关注,成为肿瘤浸润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热点。OPN含有含凝血酶切割位点和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 y-Asp,RGD)残基,被凝血酶分解成2个大小相近的功能片段,包括RGD结构区在内的N端片段,可以和细胞外基质多种整合素受体结合,如αvβ3、αvβ1、αvβ5等,促进肿瘤细胞转移;此外,通过肝素桥接和氨基酸缩聚反应,C端片段可分别与细胞黏附分子和CD44v6和CD44v3结合,参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功能[26-27],目前研究已证实,OPN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包括乳肝癌、胃癌、肺癌、宫颈癌等[28-29]。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17篇相关研究进行M et a分析,结果表明,OP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非癌胃黏膜组织明显升高,说明OPN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过程。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患者的OPN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OPN表达随胃癌的浸润深度、进展程度、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而与年龄、性别无关,由此说明OPN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总之,上述结果提示,OPN可能作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评价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尽管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但是尚存在以下不足:①虽然采用广泛的检索策略,但诸如增刊、会议论文及未发表文章等灰色文献无法获取,语种限制为中文及英文,因此不能排除潜在的发表偏倚,且漏斗图也表明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②虽然纳入研究对照组均来自医院活检或手术切除的非癌胃组织,但各研究的对照组不完全一致,类型包括正常胃黏膜及慢性胃炎、胃溃疡、非典型增生等非癌胃疾病黏膜,且各原始研究表明OPN在不同的非癌胃组织中表达情况不一,因此可能导致选择偏倚;③纳入研究中仅3个研究提到评定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结果时采用双盲法,其余均未提及盲法评定结果,且所有纳入研究均未提及其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使用的试剂盒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因此可能导致测量偏倚;④纳入研究中仅2个研究提供预后方面的数据,但由于两者提供的现有数据不能合并,OPN能否作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1]OLDBERG A,FR ANZEN A,H EINEGARD D.Cl oni ng and sequence anal ysi s of rat bone si al oprot ei n (ost eopont i n)cDNA reveal s an Arg-Gl y-Asp cel l-bi ndi ng sequence[J].Proc Nat l Acad Sci USA,1986,83(23):8819-8823.

[2]商冠宁,赵岩,王玉名,等.骨桥蛋白与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2):419-422.

[3]郝永延.骨桥蛋白与胃癌发生发展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9-10.

[4]陈庆疆.骨桥蛋白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长沙:中南大学,2007.

[5]徐娟,高志安,李春宏.胃癌组织中OPN和M M P-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28(3):44-46.

[6]W ELLS G,SH EA B,O’CONNELL D,et al.The newcast l e-ott awa scal e (NOS)f or assessi ng t he qual i t y of nonrandom i sed st udi es i n m et a-anal yses[J].BM C Publ i c H eal t h,2014,14:290.

[7]EGGER M,SM ITH G D.M et a-anal ysi s bi as i n l ocat i on and sel ect i on of st udi es[J].BM J,1998,316(7124):61-66.

[8]STROUP D F,BERLIN JA,M ORTON S C,et al.M et a-anal ysi s of observat i onal st udi es i n epi dem i ol ogy:a proposal f or report i ng. m et a-anal ysi s of observat i onal st udi es i n epi dem i ol ogy(M OOSE) group[J].JAM A,2000,283(15):2008-2012.

[9]马桂芳,蔡红星,丁凤云,等.胃癌组织中OPN、c-M et蛋白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J].重庆医学,2012,41(36):3823-3824.

[10]杨力,张东涛,郭新宁.骨桥蛋白和核因子-κB在侵袭转移性胃癌中的表达[J].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6):5-8.

[11]孙现军,侯文红,僧靖静,等.骨桥蛋白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胃癌中的表达[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4,17(1):6-8.

[12]肖海鹏.骨桥蛋白与瘦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大理:大理学院,2012.

[13]郝波,张国新,张炜明,等.骨桥蛋白在人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2):111-112.

[14]张巧英,姚根有,傅燕萍,等.胃癌中骨桥蛋白与OCT2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5):563-567.

[15]赵治国,周明锴,秦胜利,等.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64(5):906-908.

[16]史飞涛,赵治国,刘占举.中期因子和骨桥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82(1):8-10.

[17]王剑.骨桥蛋白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09.

[18]程津津.骨桥蛋白和CD44v6在胃癌血清和组织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19]唐红卫.OPN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5.

[20]SONG G,OUYANG G,M AO Y,et al.Ost eopont i n prom ot es gast ri c cancer m et ast asi s by augm ent i ng cel l survi val and i nvasi on t hrough Ak-m edi at ed H IF-1α up-regul at i on and M M P9 act i vat i on[J].Journal of Cel l ul ar and M ol ecul ar M edi ci ne,2009, 13(8):1706-1718.

[21]王燕东,王忠泉,张品南,等.骨桥蛋白与CD44V6蛋白在人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10):59-60.

[22]QIU Y,H U Y,ZH ANG Z Y,et al.Genet i c associ at i on of ost eopont i n(OPN)and i t s recept or CD44 genes wi t h suscept i bi l i t y t o Chi nese gast ri c cancer pat i ent s[J].J Cancer Res Cl i n Oncol, 2014,140(12):2143-2156.

[23]AJANI J A,BARTH EL J S,BEKAII-SAAB T.NCCN Cl i ni cal pract i ce gui del i nes i n oncol ogy,gast ri c cancer,v.2.2010[Z]. W ashi ngt on:Nat i onal Com prehensi ve Cancer Net work,2011.

[24]PARKIN D M,BRAY F,FERLAY J,et al.Gl obal cancer st at i st i cs,2002[J].CA:a cancer j ournal f or cl i ni ci ans,2005,55(2):74-108.

[25]SENGER D R,W IRTH D F,H YNES R O.Transf orm ed m amm al i an cel l s secret e speci f i c prot ei ns and phosphoprot ei ns[J]. Cel l,1979,16(4):885.

[26]W AI P Y,KUO P C.Ost eopont i n:regul at i on i n t um or m et ast asi s[J]. Cancer and M et ast asi s Revi ews,2008,27(1):103-118.

[27]CH AKRABORTY G,JAIN S,BEH ERA R,et al.The m ul t if acet ed rol es of ost eopont i n i n cel l si gnal i ng,t um or progressi on and angi ogenesi s[J].Current M ol ecul ar M edi ci ne,2006,6(8):819-830.

[28]肖振州,郑天荣.骨桥蛋白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6,28(2):120-122.

[29]BERTINO G,ARDIRI A,M ALAGUARNERA M,et al.H epat ocel l ual ar carci nom a serum m arkers[J].Sem i n Oncol,2012,39(4):410-433.

(童颖丹 编辑)

Correlation between osteoponti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risk of gastric cancer:a Meta-analysis

Qian-lan Wu,San-jun Lu,Ping Wei,Hong-wu Gui,Xue-li Yang,
L
in-na Jiang,Xin An,Feng Yi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Handan,Handan,Hebei 056000,China)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osteopontin (OPN)protein expression and different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astric cancer (GC).MethodsThe published studies were searched in the PubMed,Cochrane Library,CBM,etc.Relevant journals were also handsearched to identify all the relevant case-control studies.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assessed.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software RevMan 5.30 was used to test the heterogeneity,overall effect and publication bias of the combined studies.ResultsA total of 17 studies including 1,965 patients were recruited.Compared with the non-cancerous gastric tissue group,OPN expressio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C.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OPN expression rate in the lymph node positive group than in the lymph node negative group.OPN expression rate in the patients with distant metastasi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distant metastasis.Furthermore,OPN express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invasive depth,progress degree,differentiation degree and TNM staging.ConclusionsOPN can be serv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for early dia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and evaluation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C.

osteopontin;gastric cancer;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case-control study

1005-8982(2017)03-0127-09

R 735.2

A

2016-02-19

路三军,Tel:13730081601;E-m ai l:l usanj un211@163.com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异质性淋巴结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最严象牙禁售令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