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与策略探究

2017-03-08 11:30刘春颖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职称

刘春颖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与策略探究

刘春颖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本文对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

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1 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

首先,作为一名旅游专业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既要富有教书育人的思想,又要具备旅游职业指导的能力。其次,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包括:旅游专业及其职业的相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要求教师既能讲授与旅游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又能完全独立的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指导,提高其实践能力。最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能力,一名“双师型”教师能够同时对学生们进行与旅游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具体实习的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为一体,全面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避免了从前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2 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2.1 “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加强独立学院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师资数量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必须达到学校专业课程教师总数的80%以上[1]。但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均不满足这一要求,有的甚至还相差甚远,这给“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场所,要求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但据调查发现,多数独立学院在引进“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只注重证书,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根本不去考究,使得部分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的实践经验少,实际动手能力较弱,还未能达到既能上讲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能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的水平。

2.2 “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缺失

“双师型”教师是旅游专业教学的核心力量,他们担负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重任务,其能力较强,压力较大。因此,应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年龄层次以及不同的教学经验,分别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但据调查发现,大量独立学院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和普通教师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即使某些独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机制,但在实际的执行工作中,也并没有严格的按照激励机制进行。

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大量流失,不仅与薪酬补贴有关,还与独立学院缺乏获得副高职称的机会有关。目前,大量独立学院依然是依附其母体学校进行生存与发展,而这些母体学校内部对于副高职称的竞争十分激烈,为减少更多的竞争者,母体学校完全不给独立学校教师评选副高职称的机会,而独立学院本身又不具备评选教师职称的资格[2],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双新型”教师在人才市场获得讲师职称后,不能获得更高的职称。最终,由于缺乏职称晋升的激励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

2.3 学校与本地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合作

很多独立学院的旅游专业都与当地的旅行社、酒店等企业有着一定的联系,有的还签订了协议。但是,这样的合作大多只停留于表面,实际上的合作却并不深入。如:当地的酒店每年都需要大量员工,包括实习员工与正式员工。但由于独立院校所在的城市一般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酒店,大量的学生毕业后为了开阔眼界并不愿留在当地企业,而学校为了扩大办学影响,也愿意让他们去大城市发展。这就违反了当初的协议,使当地的企业觉得学校缺乏合作诚意。同样,当地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往往也会觉得当地的教师水平有限,其宁愿花更高的费用去聘请外地的普通教师,也不愿花更少的费用聘请当地的知名专家。如此一来,学院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失去了原有的意义[3]。

2.4 “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随着各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专业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使得独立学院旅游专业的教师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旅游专业的教师离职率较高,因此,独立学院所拥有的教师多数为新入职的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各独立院校对于新入职教师实际能力的培训往往不够重视,而是更重视对新入职教师课堂水平的指导及提高。部分管理者甚至认为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实现充分的互动就算达到了教学效果,导致了“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除此之外,实践机会匮乏也导致了“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由于独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有限,使得独立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地方知名的旅游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不愿选择顶岗实践的教师,其认为这些顶岗实践的教师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甚至还会打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同时,由于部分旅游专业教师的能力不足,导致学院也不敢完全放开校办产业作为教师的实践基地。

3 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

3.1 拓宽教师引进渠道,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数量

根据目前的现状,独立学院旅游专业要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须拓宽教师的引进渠道,将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两种方式相结合,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应以内部培养方式为主,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让独立学院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及参加定岗培训,或将骨干教师外派出去参加实践培训。对于校内培训设施较为完善的独立学院,则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教学活动,提升其专业应用技能,同时邀请专业讲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科研项目,促进对其“双师型”素质的培养。

3.2 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要构建一支精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要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母体学校的优秀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带动作用,鼓励独立学院教师积极地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教会他们通过工学交替的方法,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经历相结合[4]。同时,独立学院的教师也应加大与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员工间的交流,与他们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技巧的切磋,提高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

3.3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双师型”青年教师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学院应以年龄、经历等不同层次标准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学校要重视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鼓励,经常开展思想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实践锻炼,获取相应的资格认证、专业技能鉴定,采取多元化措施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学院应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鼓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对于教育教学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且具有显著成效的教师,也可进行一定的奖励。

3.4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相关制度

在对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制定有效的法规加以引导。如:为提高企业与学院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可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减税补贴。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院与企业双方应承担的责任,让更多的独立学院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学院与企业共用合作的新模式。

[1] 贺文瑾.“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解读(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8):45-46.

[2] 康艳.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7):27-28.

[3] 王金华,刘俊芹.论应用型本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9,(05):51.

[4] 蔡铁峰,罗民超.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校之窗,2010,(05):99-101.

Study on the path and strategy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ing staff in tourism major of independent college

LIU Chun-ying

(School of Ar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1,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double-qualified” faculty of tourism major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oblems.

Independent college; Tourism major;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G648

: B

: 1674-8646(2017)16-0122-02

2017-05-30

课题项目:2015—2016 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部)重点立项“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连寺庙旅游文化研究”。

刘春颖(1973-),女,硕士研究生,讲师。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职称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