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建设研究*

2017-03-08 16:10杜立文
关键词:工作坊应用型理论

杜立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北秦皇岛066004)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各种不同思想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交融和交锋愈发频繁,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发展更加多元、多样和多变。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如何展示和传播社会正能量,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得共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出全新挑战。

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纬交互、好戏连台,“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汇聚成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高校的基本使命是通过教学和科研,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各高校必须结合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立足校情实际,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时代需求,也是弥补应用型人才培养短板的切实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有研究型大学,也有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应用型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地处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下的难得机遇。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以下简称“思想理论”)教育的角度看,在明晰发展定位,努力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期,学校实施“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模式是值得尝试的。

一、实施“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的现实合理性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的更好。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的基本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向,走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建设思路。究竟改什么、怎么改,这是高校必须直面的问题所在。实施“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模式不仅是对改革和发展的回应,而且有其现实合理性。

(一)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时代需求

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其实质是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争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一方面,伴随“一带一路”“金砖+”、亚洲投资开发银行等一系列中国方案的实施,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为加强外宣、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供了广阔平台和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在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坚持让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让创新引领未来,又要加强内宣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来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需求

高校“思政课”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创新“思政课”建设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存在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受办学层次和历史沿革等因素影响,应用型高校一些“思政课”教师学术深度欠缺,紧跟形势发展的研究力度不够,大多尚未形成术有专攻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在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正视和回应学生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度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学生毫无学习压力,缺乏学习动力;在实践教学层面,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形式单一,实践基地数量有限且深化和扩展力度不强;参观、学习和考察基地,只能外派少数学生代表,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正在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对此,改革势在必行。

(三)实现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的“木桶理论”(又称“短板”理论)指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长期以来,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侧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理想信念、思维训练、法律意识、诚实守信等人文知识教育相对弱化,这已经构成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教育的短板。目前,很多应用型人才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非常突出,最后却因为贪污腐败、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等断送自己原本闪亮的人生,这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敲响警世钟。学校必须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理性和辩证地去看待、分析和解决,这样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有助于学生实现“专业发展”和“思想进步”的双赢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素质高、思维活、能力强,而且需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所以,具备高智商和高情商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最受欢迎。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应用型高校在注重专业基础的同时,须加强历史、政治、法律、哲学等人文社会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明白民族发展历程,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掌握法律法规常识,能够运用哲学思维思辨,遵从内心感受,热爱国家和人民,维护民族利益,严格要求自己,实现爱国、爱家、爱自己。“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模式可以为学校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提供很好的范式,以期实现学生“专业发展”和“思想进步”的双赢。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已经走过96年春秋的中国共产党,无论时势如何艰险,都能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百折不饶的勇气、力量和担当,带领各族人民不断地积极抗争、上下求索和与时俱进,接连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使国家进入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自1921年建立伊始,党就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所有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也是192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后一直秉承的重要原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了我党我军的革命底色和战斗能力,是中国建党、建军和建国的成功经验之一。在我国,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机构,高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特征。无论是专业课程的培训,还是思想理论的学习,高校人才培养均不可偏废。

二、“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的理论依据、基本内涵和实施步骤

(一)理论依据

“工作坊”概念最早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以培养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为宗旨。该学院的创建者格拉皮乌斯倡导“技术与艺术并重”。在此教学理念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校安排导师专门负责艺术理论的教学,引领专业发展;有“工作室师傅”担任技术和手工艺制作课程,负责辅助指导实践教学,学生日常实践的空间被称为“工作坊”(workshop),由此形成了所谓的“工作坊教学”。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坊”被逐步引入到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工作坊模式被运用到思想理论层面,同时受到隐性课程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启发。一是隐性课程理论。1968年美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菲利普·杰克逊教授在其著作《课堂中的生活》中指出,隐性教育就是要“为受教育者创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场所和文化氛围,并有意识地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认之,使受教育者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感化、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示,进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的目的。”[2]隐性因素涵盖了物质性、精神性、制度性和行为性等四大方面。其中,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产生积极作用。二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的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大多数人的潜在能力都能够得到实际的发展”,“这些智能绝不会在真空里发展出来。它们是在自身拥有实际含义和切实后果的发展着的文化中,被符号化的活动调动出来的。”[3]学校培养的诸如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逻辑能力等,都将成为某些社会角色十分看重的能力。我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看法和追求,可以学习和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更加细致的、准确的分析和研究。比如鼓励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动心,以多元化方式表达观点或分享心得,逐步培养学习型团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习、自表达、自组织能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说,对原生态工作坊理念、隐性课程论和多元智能论的充分吸收和借鉴,奠定了“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的理论基础。

(二)基本内涵

“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表述、辩论、现场演示等为手段,以解疑释惑、提升参与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播社会正能量为目的,也可以被称为专题研习工作坊。在讨论内容上,努力将思想理论教育与专业发展、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历史性与时效性融为一体,增强思想理论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在讨论方式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沟通方式,引导和吸纳学生积极参与,弹性地开设不同专题内容和实践教学,实现互动式学习。

大数据时代,高校的信息生态、舆论生态和关系生态等发生重大改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交锋和较量日趋复杂和尖锐,构建意识形态教育话语体系任务凸显。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大数据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这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师的新时代必修课。因此,我们必须以创新性思维,推动“线上面对面”工作坊的建设,搭建“线上线下”工作坊双重互动交流平台;工作坊讨论可纳入学校学分制管理,设有考核评价和反馈环节。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与否,是否具有独到的创新点等均构成学生的学习成绩记入学分。简单地说,“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模式主要是针对某个专门领域的新课题或新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将参与者聚合一起,采用多元化形式,彼此相互交流和切磋,实现知识信息共享,以期快速精准地解决问题。

(三)实施步骤

1.设定目标和内容

一是明确工作坊实施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教育和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认识,健全人格,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二是明确工作坊探讨内容,必须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问题意识,据此设定思想理论讲解的重点和难点,建立起多角度,多层次的具体工作目标。

2.成立工作坊团队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校,针对不同的讨论议题,配置学有所长、术有所攻的师资,加强同各二级学院、团委等部门的合作互动,充分吸收优秀的专业教师加入其中,组建工作坊教研团队。二是坚持积极地“引进来”。积极有效地引入和整合京津冀周边高校各项优质资源,同时,不定期的邀请或长期聘请兄弟院校同仁、资质良好的企业优秀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等加入讨论。三是坚持主动地“走出去”。通过骨干研修、单科进修、会议研讨、参观访学等多种形式,大力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准和业务能力。四是要组织相关教师期开展教学研究,对相关课题内容进行研究和讨论,精心准备讨论提纲。

3.确定活动人数、时间和场地

一是确定参加人数。针对学生文理科的不同学习背景,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工作坊将开设不同专题,实施开放性原则。工作坊中的每位成员都是参与的主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共同调查、分析和讨论,寻求答案或付诸实践。二是确定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工作坊的开展,不但需要平衡有教学任务的教师,也会邀请校外产学研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远道而来,必须确保配备布局合理且固定化的工作场地,遵守协商安排的活动时间。同时,工作坊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这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比如可根据参加学生人数灵活布置的桌椅,计算机、投影仪和一些软件程序等。

4.实施评估反馈和整改

评价和反馈是工作坊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要成立工作坊评估小组,专人负责,客观分析和评价工作坊开展期间出现的问题,既要关注校内外专家讲授的主题和内容,又要注意工作开展中所出现的相关细节;既要理性看待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又要关注虚拟网络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实施评估环节,针对问题,及时发现和反馈,尽快整改和调整,这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也有利于促进工作坊的健康建设,不断提升工作坊建设实效。

三、理性对待“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面临的问题

应用型高校实施“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具有充分的现实合理性,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作坊的运作的确存在不可忽视的一些困难。学校应该在政策、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给予鼓励、支持和引导,使教师们无后顾之忧,从而可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直面挑战。

(一)学校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尚待加大

应用型大学应该改变重视专业学科而轻视思想理论建设的做法。一是要加大对思想理论教育宣传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具体的激励机制。二是创新对思想理论教学和科研项目的评定方法。应用型大学一般均设有社科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但是多数并不招收本专业学生,使该部门在学校的地位并不突出。学校每年度教研项目和科研项目的评定,往往侧重的是应用型学科和专业,虽然也安排部分“思政专项”,但研究层次、资金资助要弱化很多。与应用型专业研究成果并列评优,“思政专项”大多名落孙山,沦为陪衬,严重打击相关教师教研和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创新针对思想理论教师的考核要求与晋升机制。对思政课的教学,学校应抓大放小,支持和鼓励教育者先行先试,不宜统的过死。比如,教学督导组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实事求是得说,教学督导有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又管的太细太死,严重制约教师教学改革和尝试的积极性。

(二)教育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专业经验、灵活开放的思维和参与精神,充满热情,善于组织,反应迅速等。大学教师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不仅要求科研能力突出,教学能力良好,更要成为好的知识传播者。“教学和科研本是大学体系中相互耦合的两个构件,而不是大学中独立的两个体系”。[4]无论是对教师个人,还是整个学校,都要养成教学、科研和知识传播并重的教学文化氛围。以往的业务培训、骨干研修等教师进修培训等学习形式,侧重的是教学内容变动、教学方法改革研讨等同质化问题,“对于不同教师的个性需要关注很少”。[5]提升教师教学发展能力,必须善于发现问题,实现精准的个性化培训。显然,这对于应用型高校的挑战力度更大一些。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大数据已经并将继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和运用数据,这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对未来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方面所提出的迫切要求。

结 语

“思想理论面对面”工作坊会促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想法,促进教师紧跟形势发展,探究事物发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实效性。同时也为学生开阔眼界提供平台,增强他们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时间管理等各项能力,使其懂得相互借鉴、相互包容和共同分享,有助于切实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软实力,实现自我可持续性发展。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进步,也必将促进应用型大学实现内涵式的长远发展。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1).

[2]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55-57.

[3]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周光礼,马海泉.教学学术能力:大学教师发展与评价的新框架[J].教育研究,2013(8):37-46.

[5]多强,钟名扬.俄勒冈大学TEP项目及其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121-125.

猜你喜欢
工作坊应用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