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字”时代图书馆基本特征研究

2017-03-08 16:06陈鸿雁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世界性本质特征服务性

陈鸿雁

(龙岩图书馆,福建龙岩364000)

基于“大数字”时代图书馆基本特征研究

陈鸿雁

(龙岩图书馆,福建龙岩364000)

探究图书馆民族性与传承性的本质特征、时代性与世界性的生命特征、服务性与学术性的功能特征,旨在让图书馆在面临当今“大数字”时代困惑与迷茫时得以固守本质,重塑信心,开拓路径,创造新局面,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图书馆;基本特征;大数字时代

图书馆汇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态的基本特征,无论是其内涵本质,还是外延载体,均有其独特鲜明的个性,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当今世界,人类已进入“大数字”时代,图书馆相对稳态的基本特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影响了图书馆工作及其事业的发展。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图书馆相对稳态的基本特征作出简要的梳理与分析,重新认识其价值,在融入“大数字”时代的过程中,以更新更具稳态的价值内涵与形式,继续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1 相对稳态基本特征的认识与分析

1.1 民族性与传承性的本质特征

在承载历史的过程中,图书馆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人类的活动及其成果。但对历史的记载,图书馆一开始并非是世界性的,而主要是以本民族本区域范围为起始,以自身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为灵魂,不断延续和传承。

但在学界,对图书馆所体现的民族性本质特征的探讨,大多涉及图书馆建筑本身的民族性和少数民族图书馆的民族性等内容。如《民族院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民族性》[1]、《图书馆建筑的文化性、民族性、艺术性》[2]等文章,即是以图书馆建筑的民族性为主要论述内容;而论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民族性或民族特征内容的文章则更多,如有《民族图书馆特征浅论》[3],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但总观学界却鲜少论及图书馆学作为本身范畴的普遍性的民族特征,由此必将影响到对图书馆学的本质认识与探讨。

纵观历史来看,图书馆在创设的起始上,它唯有以本民族的内容为馆藏。因历史的局限,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人们的交往与活动仅限于本区域本族群本民族范围内,其所体现的早期图书馆藏文化无法逾越其范围。如春秋时代的图书馆就只能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即便至封建社会中晚期普遍兴起的藏书楼与文化书院,其中也有许多著名的图书馆藏,却也少有泊来文化的珍藏。海外各国的图书馆馆藏情况也大抵如此,均离不开本民族的基本内容。因此,民族性的本质特征也是图书馆的原始特征。

在后来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依然是以民族性为本质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图书馆也越发走向世界性,不同国别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会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使图书馆容纳了越发充盈、丰富和多种多样的文化内容,成为人们学习和认知的大海洋。但恰恰如此,保持图书馆学的民族性本质更显其重要性。在文化洪流的汇聚时代,每一个图书馆在广泛吸纳世界文化,呈现多彩开放格局的同时,也一定要持守自己民族的根本。

1.2 时代性与世界性的生命特征

成熟与完善的图书馆藏必然能够顺时而动,与时俱进,同时能够广泛接纳全人类文明的众多成果,既走在时代的前列,又能包藏无限。人们渴望走进图书馆的知识殿堂,在于从中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人类不断前行与进步的生命脉动。因此,图书馆的不竭生命在于它能普遍体现图书馆藏的时代性与世界性,即通过时代性体现图书馆生命的久远与永恒,通过世界性体现图书馆生命的博大与力量。

图书馆事业跟整个人类历史一样,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图书馆藏,而每一个时代的图书馆藏又必然是这个时代历史文明的缩影,它必须能够适时去接受时代文明所带来的一切成果和成就,为这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留下宝贵的记忆遗产,浓缩着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成为薪传人类文明的载体与平台。作为时代性,它不仅是指图书馆藏内容的时代性,同时也是指图书馆藏管理模式的时代性。在历史上,图书馆藏的管理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要有以先秦时代非纸质材料为代表的藏用无分的古老管理模式、以封建时代和近代历史纸质材料为代表的“重藏轻用”的传统管理模式和以当代非物质性的电子科技虚拟材料为代表的“藏用并重”的现代管理模式。

与此同时,随着图书馆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活力与生命力更体现在它的世界性上。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发展,民族性的本质特征不可动摇,但它又不是仅限于民族性,它还应该是世界性的。图书馆世界性的含义,既是指图书馆藏世界性和管理模式的先进性,如图书馆内藏书必须无障碍地最大量地吸纳全世界各种各样的进步资源,以满足全社会对各种不同知识、文化与科学技术的需求,并在管理模式上以适应世界性馆藏与使用的需要,而采用世界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满足社会对图书馆的期待与需求;同时,馆藏图书不仅要向本地区、本民族、本国人开放,鼓励全民阅读,全民学习进步,还应该是图书资源世界共享,不分国籍、民族与种群等,向全人类所有渴望知识与智慧的人开放。如今在“大数字”时代,虚拟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更高、更迅速,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1.3 服务性与学术性的功能特征

图书馆的功能特征有很多,有大有小,有典型性的有非典型性的,但无论如何都不能仅仅把图书馆看着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足以遮风蔽雨或休闲聊天,而要真正能够看到它是一座伟大神圣的智慧殿堂,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具有服务性、学术性、知识性和产业性等众多重要的功能特征。图书馆不同于社会多数实体以追求功利为目的,它必须把服务功能当作至上功能,并体现学术研究功能。总体来说,图书馆服务性的功能特征主要体现在面对读者,包括学者、研究者等受众的服务上;而图书馆学术性的功能特征则主要是体现广大学者、研究者在学术领域研究的过程及其成果上,当然也包括图书馆学及其图书馆管理工作本身的学术研究方面。

2 “大数字”时代的冲决及其特征的稳态与变化

2.1 “大数字”时代冲决中的迷茫

图书馆稳态特征的长期浇铸与形成,具有巨大的价值,使人类社会长期得益于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但在当今人类社会高度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化、多样化的“大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价值存在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困惑,以往人类的智慧精华与知识曾经高度集中于图书馆,但现在,开放的网络载体、技术手段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另一渠道。虽然如今图书馆之藏书越来越多,楼宇空间也越来越大,来此求知之人却比往昔要少,因此图书馆事业将如何继续前行与发展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重大课题。但必须明确的是,图书馆业在当今时代并非已到了尽头,它必将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大数字”时代继续充当人类进步的神圣殿堂。

2.2 基本特征的稳态价值

由民族性与传承性的本质特征、时代性与世界性的生命特征、服务性与学术性的功能特征等所构成的图书馆基本特征,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或是未来,都将具有其相对稳态的价值,不失其鲜明的魅力存在。虽然在当今时代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其基本特征不可变。这不仅因其基本特征的显现是鲜明的,富有深厚的底蕴,更在于它本身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在参与“大数字”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它将不断完善和丰富,产生更大的时代价值。

作为民族性与传承性的本质特征,不会因由时代的变化而弱化或淡出。新时代网络与信息的无限广阔与便捷,世界联系的无限深度与广度,也无法逾越民族性的本质特征,民族性多彩多姿的表现形态与内涵又恰恰是图书馆存在的本质要求。具有民族性的特征才是世界性的特征,也是时代性的特征。各民族的源远流长以及各自不同的表现特征成为图书馆长期承载的必要,因此它的传承性与民族性同为一体而不可分,而面对时代的冲击,图书馆事业的稳定与牢固也不可能放弃自身民族性与传承性的本质把握,唯有更加注重民族性与传承性的文化建设,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时代变革的新宠儿。

作为时代性与世界性的生命特征,恰恰体现了图书馆本身的先进性与生命力,时代无论如何变化与发展,它都将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步伐,适时调整自身与社会相适应的需要,不会因为受到当今时代的冲击而退出历史的舞台,也不会因为以民族性为本质特征而排斥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丰富存在与地位。因此,仅从图书馆所具有的生命特征来看,图书馆事业都将具有无限发展的前途,都将生生不息而不断前行。

作为服务性与学术性的功能特征,在新时代尤显重要。图书馆的功能特征离不开服务性与学术性,往昔的工作主要是以简单的纸质服务过程,但在新的“大数字”时代,其服务面必将极大地扩大,从有形服务到无形服务,从现实到虚拟,从馆藏空间到社会以外的广大空间,作全方位的服务功能拓展,以满足新的受众需要。但作为服务性的功能特征并非可有可无,更不能被消失,而是需要更加的扩大和强化。同样,图书馆作为学术性的功能需要,也并非在新的时代里因知识的全面贯通和学术研究的无限开放而失去价值,其权威性的学术引领与组织地位不可动摇,其集中性的高端学术研讨与传承是当代信息时代所无法代替的,所具变化的不过是满足学术需要的形式、手段与渠道,是工具性的变化而已,因此图书馆作为社会学术高端地位同样不可撼动。

由此可见,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在当代社会所呈现出来的稳态性依然不变,这是图书馆事业能够在新的时代继续发展与进步的十分重要的内涵价值。为树立全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的信心与信任,理解、梳理和挖掘图书馆基本特征的内涵价值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坚守、开拓与创新的成功之道

在“大数字”时代,图书馆的迷茫不是出路。但要能够及早和主动跳出迷茫的过程与阶段,打开新局面。既要在不失自身本质性的基础上创造新内容,又要通过新的形式与内涵反哺本质特征的更加强大和丰富。一味地固守而一成不变必然不通,同样彻底放弃固有特性而迁就于时代的表面乱象更加没有出路。其中的变与不变,坚守、拓展与创新,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3.1 坚守力量的时代意义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阵地,千百年来它之所以能够不断持续稳步发展和盛大,必有其内在不可动摇的根本。体现在它的特征上,不难看出其根本就是它所长期持守的以民族性与传承性为本质的主要特征,以及有同时存在的时代性与世界性的生命特征、服务性与学术性的功能特征。而如今,图书馆虽然要面对极大困惑与迷茫的新世态,传统的格局受到了挑战,但图书馆必然能够坚守自己的阵地,时代越是风云变幻,图书馆越是需要稳住自己的根基,坚守自己的阵地,唯此才能在新的“大数字”时代做大做强,继续发展与前行。

3.2 开拓与创新的最佳选择

在“大数字”时代,图书馆固守自己的原则、开拓与创新,同样都是为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与力量。尤其在面临困惑与迷茫之际,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开拓与创新就成了冲出迷雾、继续前行的主要利器。这就需要图书馆在思维理念、工具业态、管理模式、运行渠道等方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主动自觉和及时地作出调整和改变。比如,网络工具的应用,虚拟图书馆的建立,资源性的开发,从阅读方式到管理模式,从学术探讨到研究成果均要有新的飞跃和新的改变,决不可只一味地固守原则而不变,要有开拓与创新的思维意识和行动自觉。特别需要重视网络资源和技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用户对网络各类资源的搜寻和利用行为成为图书馆学和情报领域的研究重点。”[4]“技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众多能力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资源之一。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的实现与提升通常需要通过技术来推动,而且技术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建设与能力建设的重要工具。”[5]因此,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图书馆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课题,而能够致力于全面的不断的开拓与创新则是图书馆能够成功接受时代挑战的关键因素之一。

3.3 以提升服务性水平与质量为突破口

图书馆的服务性功能是最能体现其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大数字”时代,图书馆首先需要在服务性上下功夫,以全新的服务手段和业态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培育“工匠精神”,全力做好优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图书馆工匠精神’是基于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而对图书馆事业坚守奉献的工作态度,对所从事的图书馆工作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以及对图书馆事业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6]要特别强调在服务管理上,一丝不苟,注重细节,善于做好每一个服务项目和环节,从文献的整理、装帧、装订、修补、上架、分类、借阅,以及当代网络图书阅读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其所有细节都要精益求精,高质量高水平要求自己,充分认识自身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图书馆的服务在于被读者充分利用,因此,应该教育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和技能,要能对读者进行信息检索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信息系统和资源利用培训,与读者合作开发专门项目,不断对课程与研究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只有重视学术研究,重视知识的再学习,才能具备判断、分析、识别、整序传播文献信息的功能,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选择其真正需要的信息资源。”[7]同时,在服务态度上也要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以充分满足广大读者和社会大众对知识文化的需求和渴望。

3.4 拾回信心与自我重塑

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成功的保障。困惑与迷茫并不可惧,可惧的是丧失信心和失去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当今时代图书馆首先要能充分看清自身不可磨灭的价值,理解自身所具有的显著特征和优越条件,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顽强的坚守与不断的改变,为自己树立强大的信心,重塑自己的形象,让全社会重新认识图书馆在新的时代真正的价值所在。

4 结语

研究、探讨和揭示图书馆特征的主旨在于,在当今“大数字”时代,图书馆在面临困惑与迷茫的状态下,能充分理解和肯定自我真正价值之所在和自己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积极寻找出路,改变自己,顺应网络信息与技术蓬勃发展的新趋势,开创新局面,重塑形象,在新的时代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巴根那.民族院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民族性[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3):56-58.

[2]陈建新.图书馆建筑的文化性、民族性、艺术性[J].图书档案,2013(7):141-142.

[3]王才.民族图书馆特征浅论[J].图书与情报,1988(2):8-10. [4]冯向梅.人文社科学者用户对学术型产品使用行为的实证分析[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1):61-66.

[5]龙净林.评价与发挥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能力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12):101-104.

[6]傅宝珍.培育“图书馆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考[J].图书馆研究,2017(1):45-52.

[7]吕改凤.图书馆的服务性与学术性[J].运城学院学报,2005(12):103-104.

Research on thebasic characteristicsof the library in theera of big data

CHENHong-yan
(Longyan Library,Longyan,Fujian,China 36400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nationality and inheritance,the lif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neity and cosmopolitan,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 and technicality.In this big data era,it tries tomake the library stick to its essence,rebuiltconfidence and createanew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of the library.

library;basic characteristics;big digitalera

10.3969/j.issn.2095-7661.2017.02.025】

G250.7

A

2095-7661(2017)02-0081-03

2017-03-14

陈鸿雁(1969-),男,福建龙岩人,龙岩图书馆馆长、资料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理论及图书馆学、地方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世界性本质特征服务性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科学家白蕊:我就是要解决世界性难题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盯住诗的本质特征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林俊:中国皮革业的世界性求索者
从《连线119》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
基于社会网络小世界性改进的信任感知推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