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在孝感地区的源起、发展与传播研究

2017-03-08 23:09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湖北孝感43000美国纽约皇后大学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孝感市孝感花鼓戏

田 丹,刘 晨(.湖北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孝感 43000;.美国纽约皇后大学)

楚剧在孝感地区的源起、发展与传播研究

田 丹1,刘 晨2
(1.湖北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2.美国纽约皇后大学)

我国的地方剧种样式繁多,丰富多彩,各个省份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剧种。湖北孝感地区最有名的剧种要数楚剧。楚剧在孝感城乡已成为老少妇孺同赏、同唱的乡音艺术。走进孝感,楚剧戏迷比比皆是,从社区到街巷,从田间到谷场,处处都能成为楚剧爱好者的舞台。

楚剧;孝感;地方戏剧;戏剧

一、楚剧的历史流变

清代道光年间,湖北东部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等地的山歌、高跷及民间说唱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声腔剧种,被称为黄孝花鼓戏。黄孝花鼓戏由于在湖北一带广受欢迎并流传,1926年黄孝花鼓戏更名为楚剧。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1.源起。楚剧形成于湖北黄陂和孝感一带,因而又叫黄孝花鼓戏。相传,楚剧起源于清朝时期茶农采茶时所唱的山歌,在清朝道光年间,湖北黄梅的一种采茶小戏在元宵节玩灯时流传到黄陂、孝感一带,由一旦、一丑两个角色以踩高跷的形式,一边行进一边演唱,到了清朝后期,受清戏的启发,演出者被分成不同的角色,舞台改成在平地上,演唱形式由单人演唱发展为男女对唱和多人演唱,并配以锣鼓,形成表演故事的“打锣腔”,这种演出形式就是后来人们统称的黄孝花鼓戏。[1]

2.发展。黄孝花鼓戏在清道光时期主要以水陆码头为演出地点,被称为“府河路子花鼓”。浙江余姚人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中描写了黄孝花鼓戏在汉口市区外围的土荡湖(今长堤街、统一街一带)演出的情景:“俗人编自爱风情,浪语油腔最喜听,土荡约看花鼓戏,开场总在两三更。”到了民国初期,黄孝花鼓戏开始进入各租界的茶园或者剧院公开演出,以前的人声帮腔发展成用胡琴进行伴奏,被称为“西路子花鼓”。民国十五年(1926年),汉口戏剧界人士组成了湖北剧学总会,正式将黄孝花鼓戏改名为楚剧。楚剧的演出范围很广,先后到达过的省份有湖南、贵州、广西、四川、河南以及上海等地。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宣传抗日,楚剧艺人组成了抗敌宣传队,到各地进行巡回演出,鼓舞了各地抗日军民的士气。为了表彰楚剧在抗战中的功绩,郭沫若还特意题写条幅:“一夕三晖唱楚歌,霸王垓下叹奈何,是事从兹浑无敌,铜琶铁板胜干戈”[2]。

3.声腔。楚剧声腔乡土气息浓厚,能将花鼓戏与弹戏、东流戏以及清戏融为一体,主要有小调、板腔和高腔三种。小调指的是各种曲词,大约有六十余支,如《叹五更》《探亲家》《十枝梅》等,其风格各具特色,使用范围广泛。小调按创作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曲调格式填写,对唱词的句数和句子长短都有规范要求,如《十绣调》;另一种是报字接腔,曲调开头和结尾被固定起来,中间可按照词的长短分为上下两句灵活报字,如《卖棉纱》。板腔的腔词有迓腔、悲腔、仙腔、四平、应山腔和十枝梅等。迓腔是主要的唱腔,分男腔、女腔、悲腔、西皮腔四种。迓腔节奏灵活,既能叙事又可抒情,特别有表现力,运用十分广泛。高腔又称湖北高腔,属于解放后的新腔调,多由二胡、三弦以及马锣伴奏而成,具有湖北民间锣鼓的特色,主要剧目有《董永卖身》《乌金记》和《思凡》等[3]。

二、楚剧在孝感的代表剧目与人物

楚剧的创作数量庞大,现存剧目约五百多个,多取材于历史和民间传说,不仅具有题材广泛、贴近民生、乡土气息浓重的地方特色,还大量吸取京剧、汉剧等剧种的精髓。楚剧表演艺术家众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杰出的代表。

1.剧目。在孝感地区经常上演的楚剧剧目有两百多个,较有名气的剧目有《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九件衣》《乌金记》《卖棉纱》《哑女告状》《赶斋 》《杀狗惊妻》《三世仇》《吴汉杀妻》《蔡鸣凤辞店》《葛麻》《百日缘》《白扇记》《思凡》《赖婚》《汲水》《董永卖身》等。

2.人物。在孝感表演楚剧的艺人很多,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优秀的代表。19世纪末,丑角陈哈子的一出《北拦马》名震孝感水乡,戏迷赞誉:“吃鸡要吃鸡胯子,看戏要看陈哈子”。稍后的谈脚云,是孝感地区著名演员,无论是花旦、老旦,还是丑角,样样精通,他的拿手好戏有《活捉三郎》《北拦马》《打豆渣》《晒罗裙》《吊楼》等。同时,孝感地区还出现了一名女艺人胡桂香,她的艺名叫白莲花,她在《送香茶》里扮演张月英,因为扮相清俊俏丽,唱腔圆润悦耳,表演动作形态逼真,获得了观众的青睐,当时孝感地区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看戏不看白莲花,心中好像鸡子抓”。到了20世纪,孝感地区又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楚剧艺术家,他们是章炳炎和关啸彬。章炳炎从十六岁开始拜名师杨贵喜学唱花鼓戏,他的演出潇洒大方、朴实明快,能够准确地把握剧中人物的个性心理,尤其是讲究“一字清”唱法。他的代表作有《左维明巧断绣花鞋案》《吕蒙正赶斋、泼粥》《卖油郎独占花魁》等。他于1914年在汉口组建了演出花鼓戏的剧院——玉壶春,并在1923年对楚剧唱腔进行了改革,将胡琴伴奏引入楚剧。随后,他又与同行们一起,将黄孝花鼓戏更名为楚剧。建国之后,他继续为楚剧的发展献计献策。关啸彬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学唱花鼓戏,主攻花旦。1935年他演唱的一出《大访友》震惊四座,一举成名。他的花旦扮相娇美,声音甜润,表演动作婉约可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他独创的 “关派”唱腔缠绵悱恻,保持了黄陂腔、孝感调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他讲究“唱四月,说半斤”,对楚剧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代表作品有《女驸马》《杜十娘》《银廉公主》《棒打无情郎》以及《李三娘》等[4]。

三、当代楚剧在孝感地区的传播

楚剧来源于民间,服务于群众,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活泼轻快的声腔以及贴近人民生活的剧情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楚剧的繁荣和发展,湖北省政府和孝感市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大力传播楚剧文化。

1.开办楚剧团艺训班。从1976年开始,孝感楚剧团就开始主办艺术培训班,挑选具有楚剧表演天分的学生进行艺术培训。每年招收一届学员,每次招生20人左右,所用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剧团负责管理。[4]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目前孝感楚剧团已培养出了大批楚剧人才,他们之中有的已经成为剧团的授课教师,有的已经是著名演员,成为剧团的顶梁柱。 为了挖掘民间楚剧文化资源,使楚剧表演长久传承,从2009年开始,孝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注资孝感市体育艺术学校,开办孝感巿“楚剧新苗班”,从孝感各地挑选50名十多岁左右的学员,进行为期三年的楚剧专业培训,毕业之后到各县市区剧团工作。[5]之后,在孝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和孝感市文联的联合组织下,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好的剧本,并从中挑选出具有天赋的编剧进行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各类楚剧展演。孝感地区现有专业的公办楚剧团5个,民间业余团体及乐班则多达300多个,专业和业余楚剧演员已达2万多人,专业楚剧团平均每年演出千余场,业余剧团及乐班则达上万场。[6]从2006年开始,福星科技集团每年投入30万元,支持孝感市在每年重阳节前后举行楚剧展演。从2009年开始,湖北省财政每三年划拨一笔不低于2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孝感楚剧展演,省财政自2012年起,每年还专门划拨了送戏下乡补贴,以支持孝感城乡楚剧表演文化活动。政府财政和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使得楚剧文化获得了孝感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激发了群众极高的参与热情。除每年一次的孝感楚剧展演成为孝感地区群众的重要节日外,孝感地区的汉川剧院也是当地群众经常光顾的地方,每场演出座无虚席,有的百姓甚至从十几里之外的地方赶来看楚剧。在农村,一般重大节日或者家庭的红白喜事,也会请专业楚剧团或者业余戏班子搭台唱戏。为了把楚剧推广到农村,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孝感市委、市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楚剧剧团送戏下乡,真正实现了政府买单,群众看戏。2009年孝南区政府在孝感市宝成路建了一座850平方米的剧场,使孝感地区的楚剧演出活动场馆得到进一步完善,2012年孝感市又将楚剧研究保护和发展经费正式列入专项财政预算,对孝感市孝南区的广场社区、街心公园以及楚剧下乡公益演出给予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另外,孝感地区的相关文化部门组织专业和业余楚剧团进行民间巡回演出,并结合孝文化活动主题创作了一些深受群众喜爱的楚剧,如《民造村官》《董孝子新传》《可怜天下父母心》《云梦黄香》等,极大地丰富了孝感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6]

3.收集、保护、整理楚剧技艺和资料。为了防止传统表演技艺的失传和珍贵资料的流失,从2012年开始,孝感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经费支持楚剧文献的收集、保护和整理工作。一些楚剧古本如《打金枝》《百日缘》《送香茶》《恩仇记》等文献,不但得到了整理和改编,还分别登上了孝感楚剧展演的舞台,极大地充实和提高了楚剧展演的文化内涵。同时,楚剧团和相关研究部门合作,对孝感本土楚剧名家关啸彬、章炳炎、陈哈子、谈脚云等人的谱系脉络进行了疏理,为楚剧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2011年,孝感市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的民间艺术之乡获得批准,2014年,楚剧被纳入了湖北省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7]

楚剧在孝感城乡已成为老少妇孺同赏、同唱的乡音艺术,在孝感,楚剧戏迷比比皆是,几乎人人都会哼上两段。走进孝感,从社区到街巷,从田间到谷场,处处都能看到学楚剧、唱楚剧的景象。无论是纳凉休闲时切磋交流,还是婚丧嫁娶时寄托喜忧,无论是忙碌之余借以消愁,还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楚剧已成为孝感民众进行精神文化交流的载体。正可谓:楚剧一唱心情快畅,戏锣一响一片和祥。

[1] 王思思.湖北黄陂与楚剧[J].戏剧之家(理论),2006(1):54.

[2] 黄鹤TV.楚剧百年[J/OL].(2014-09-01)[2016-10-09].http://whbc.com.cn/whr/wgzx/201605/t20160519_678688.shtml.

[3] 高翔.楚剧导演艺术发展简述[J].戏曲艺术(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1(3):82-84.

[4] 闻莺.孝感楚剧的历史概况与发展[EB/OL].(2009-09-14)[2016-12-19].http://big5.huaxia.Com/xgtb/xgcq/msfq/2009/09/1570067.html

[5] 孝感市体育艺术学校.学校荣誉[EB/OL].(2013-06-19)[2016-12-19].http://www.xgtyys.com/html/01/03/20130618/3.html.

[6] 殷伟,陈建东.湖北孝感:为群众送上楚剧“大餐”[EB/OL].(2015-08-20)[2016-12-19].http://www.xgrb.cn/mtkxg/2015-08-20/188344.html.

[7]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EB/OL].(2014-12-03)[2016-05-0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203/c1001-26140975.html.

(责任编辑:张晓军)

2017-01-05

田 丹(1978- ),女,湖北安陆人,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

刘 晨(1991- ),女,湖北孝感人,美国纽约皇后大学硕士研究生。

J809

A

2095-4824(2017)02-0055-03

猜你喜欢
孝感市孝感花鼓戏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湖北孝感 一条短信让救助更暖心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兴安加油——致敬赴孝感医疗队
孝感令
厦门吉宏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孝感市再设全资子公司
孝感市:出台《孝感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孝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