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福会》中跨文化婚姻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2017-03-08 23:09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福会喜福会露丝

纪 莹(湖北工程学院 新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喜福会》中跨文化婚姻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纪 莹
(湖北工程学院 新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跨文化通婚是个日趋普遍的社会现象。它貌似时尚浪漫,可由于双方的各种差异,几乎每段跨文化婚姻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痛苦和窘迫。著名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给我们讲述了生于、长于美国的第二代华裔女性曲折的跨文化婚姻生活。从跨文化、女性主义角度深入剖析《喜福会》中第二代华裔女性坎坷的跨文化婚姻的缘由,对现代女性处理跨文化婚姻有一些启示。

《喜福会》;跨文化婚姻;华裔文学

《喜福会》是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亦是她的成名作,是美国华裔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它一出版即获得盛名,随即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喜福会》主要讲述了四位性格、命运迥异的中国女性历经国仇家恨、移民美国、实现“美国梦”,以及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成长、婚恋和工作的故事。三位第二代华裔女性都经历了跨文化婚姻,也从中体味了许多酸楚和伤痛,最终她们选择了成长,认识到只有融合中美文化的精华,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这对于当代准备选择跨文化婚姻的女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喜福会》中跨文化婚姻的文化因素

文化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国家或民族内部人们之间交流的普遍认可的内容。“根据泰勒(Tylor)的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能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1]生活在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处事原则等方面会大相径庭,当他们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时,文化的碰撞和冲突就会十分明显。《喜福会》中三位第二代华裔女性的婚姻亦或曲折,亦或不幸,正说明文化因素深深地影响着跨文化婚姻。

1.种族歧视。《喜福会》中母亲们历经人生重大挫折,抛却国仇家恨,历经千辛万苦,远涉重洋来到美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安稳的生活,实现其“美国梦”。然而美国并非理想的天堂,那时的美国社会各阶层已基本固化,白人在主流社会依然占主导地位,黑人及少数民族的地位虽有明显提高,但他们并未完全融入美国社会。母亲们没有技术和高文凭,想过上中上层阶级的生活谈何容易。她们把实现“美国梦”的愿望只好寄托在女儿们身上。女儿们生于、长于美国,并且受到好的教育,但她们的外貌、文化属性等始终无法完全被美国社会所认可,很多时候被“边缘化”,生存艰难,一直忍受种族歧视。

在《喜福会》中,作者用许露丝与她未来婆婆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展示了华裔遭受的种族歧视。在交谈中,乔顿太太说“她们家族对少数民族一丁点都没有偏见”,同时,她又告诉露丝“病人和其他医生们不可能像我们乔顿家那般通情达理……越南战争,又是如此丧尽人心”[2]100。她借越南人影射所有的亚洲人,暗示许露丝可能会影响儿子的前程。就此,她的种族歧视暴露无遗。

2.性别歧视。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妇女们要求在政治上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在社会上享有谋求职业的平等权,在婚姻生活中享有平等权。美国虽然标榜“民主、自由和平等”,但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并未实现。

丽娜·圣克莱尔受到美国教育,帮白人丈夫哈罗德成立建筑公司。可是,丈夫还打着“夫妻平等”的旗号要求她平摊各种开销,“我想只要我们一直保持各自在金钱上的独立,我们互相的爱,即会得到最大的保障”[2]139。她认为,自己在工作和家庭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就连在夫妻生活中也是如此。“他是那样肆意、不羁地、完完全全地俘虏了我,我任凭他肆意地、放纵地在我身上寻觅欢快,却一点不计较,他从来不过问一下,我的感觉如何。可直到今天,我得到些什么呢?”[2]142丽娜心里烦恼、不平衡,她在忍受隐形的、白人男人对华人女性的歧视和大男子主义的欺凌。她最后总结:“我们的婚姻基础,到底该是什么……根本不是这种账单,而是谁该付给多少,谁又该找回他多少……”[2]148被妈妈打碎了的花瓶暗示这段不平等的婚姻结束是早晚的事。

二、《喜福会》中跨文化婚姻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1.自立、自信、自尊、自爱,做好自己。在美国,女性并未真正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依然是弱势群体,只是在美国男权思想更为隐性。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对许露丝和丽娜婚姻的描写,恰到好处地说明了这一点。露丝在婚姻中把自己定位在服从、受保护的角色上。婚后,虽然特德反复强调希望她有主见,但她不愿意操那闲心,把自己定义在传统的女性角色上。当特德没有将病人的病治好时,他身上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消失了。他开始逼迫露丝作出决定,可是露丝已习惯了传统文化中的顺从和无话语权。当露丝仍像从前一样不做决定时,他就指责道:“你不可以这样毫无责任心”[2]102。于是,他处处逼迫露丝,故意折磨她。其实这是“平等”外衣下的男权主义思想在作怪。露丝和他之间并不平等,只是表现得更加隐性。在婚姻危机之时,她听取了母亲的建议,为婚姻再努力一把,大胆说出想法。在这种传统“根”文化指引下,她重新找回了自信,积极争取,重新赢得了丈夫的尊重与爱恋,最终挽救了婚姻。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妇女的地位一直极其低下,多年来妇女们恪守“三从四德”,饱受封建主义、父权主义和夫权主义的压迫。较之传统女性,现代女性普遍接受良好教育,从事体面、高薪酬的工作,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早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男女内外协作”模式。女性的自我觉醒一旦出现,她们的潜能也不容小觑。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女同胞们必须要比男性更加努力、高效地工作,增强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独当一面,以此赢得社会的认可。许多职场女性,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过硬,在单位担任要职,回到家里也是温柔的妻子和体贴的妈妈,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工作上和家里都是一把好手。

2.坚强乐观 ,笑对生活。丽娜虽受过良好教育,也是位很出色、上进的职业女性,但仍忍受着传统女性的苦楚。她对公司、家庭的付出与丈夫同等,但丈夫的收入是她的七倍,她还被迫和他平摊各种开销。她在事业上支持和帮助他,却总得到他的漠视。丽娜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生活中的一切,都弥散着哈罗德气息的感觉,他从来不过问一下,我的感觉如何。可直到今天,我得到些什么呢”[2]142。根源是他打着“平等”旗号下的男权主义思想,他无视丽娜对工作和家庭的付出,斤斤计较,缺乏责任感。本章结尾处被妈妈打碎的花瓶象征着她们即将破碎的婚姻,哈罗德不愿改变这种失衡的婚姻,那么它的破裂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那些高品质的附加品也会随之而来。与其同床异梦,忍辱负重,不如一刀两断,各自开始新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离婚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如果婚姻出现危机,自己已尽全力去挽回仍无希望,那么不如学习丽娜平静地结束它。失去婚姻,还可以更用心工作,更热爱生活。如果生活欺骗了你,要笑对它,聪明一些,快乐一些,糊涂一些,大度一些,善待自己,活在当下,活得自在,活出人生真性情、真境界和真意义。

3.互相尊重, 换位思考。薇弗莱·龚一直小心翼翼地把话题引到未婚夫里奇身上,想让母亲能够认可他。因为“她反正对谁都看不顺眼,对谁都能挑出一大堆的不是”[2]151。比如,妈妈挑剔里奇送她的貂皮大衣。左思右想,她终于想到一条妙计,用激将法,让妈妈做一顿好菜给爸爸过生日,她把里奇带去。赴宴前,她十分紧张,反复叮咛他“饭后你一定要对她说,她烧的菜,是你尝过的最好的中国菜”[2]161。然而,里奇却表现不尽人意。首先,他买来高档法国酒,殊不知,她父母不爱此酒,他连饮满满两大杯冰镇酒,而别人却抿着嘴尝。而且,她母亲谦虚地说自己厨艺不好,他信以为真,当众批评她妈妈的厨艺,而且按照自己口味把很多酱油倒入排骨,更糟的是,走时他还对她父母直呼其名,还以为未来岳父母对自己很满意。

中美文化之间巨大的差异注定了他们的婚姻充满了曲折和坎坷。爱对方,就要尊重对方以及家人的风俗、习惯和礼仪,遇事多换位思考,切不可用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去衡量他人。很多时,跨文化婚姻交际中,人们需要更多的技巧,给予对方极大的支持和理解,光有好心是远远不够的。要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信任、开朗、随和,避免跨文化婚姻中的本位主义,才能知己知彼,入乡随俗。一旦遭遇冲突,要及时协商,必要时多做出些让步,本着“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原则,双方共同成长。

三、结 语

如何构建幸福、和谐、美满的跨文化婚姻,是我们现代人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谭恩美的《喜福会》给我们讲述了生于、长于美国的第二代华裔女性曲折的跨文化婚姻生活,揭示了中美两种文化冲突中所展现的西方隐性的种族歧视和男权主义思想。要想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现代女性要实现政治、经济上平等的权利,就要革新思想文化观念,正视自己,发挥优势,自尊、自信、自立、自爱,不可盲目崇拜对方文化而丢失自己的文化精髓。

[1] 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M].夏建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1-2.

[2] 谭恩美.喜福会[M].程乃姗,贺培华,严映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张晓军)

The Enlightenment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inTheJoyLuckClubfor Modern Women

Ji Ying
(CollegeofTechnology,HubeiEngineering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Along with the gradual globalization, the cross-cultural marriage has been an increasingly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It appears to be fashionable and romantic, but due to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uples, pain and distress exists in almost every cross-cultural marriage but is rarely known by the outsiders. The famous Chinese-American writer Amy Tan informs us of the unfortunate cross-cultural marriage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hinese-American women. Based on Amy Tan's novel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unfortunate intercultural marriages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Chinese-American women and intend to offer some enlightenment for modern women..

TheJoyLuckClub; Cross-Cultural Marriage; Enlightenment

2017-01-1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G284)

纪 莹(1983- ),女,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讲师。

I206.7

A

2095-4824(2017)02-0052-03

猜你喜欢
福会喜福会露丝
Never Let Go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论《喜福会》中麻将游戏的文化建构意义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喜福会》文学评论初探
惩罚和保护都是爱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