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3-08 16:32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杨华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课堂教学

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第一初级中学 杨华昌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一)教师的指导思想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从教师的指导思想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要有大胆的突破和改进,才能确立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克服在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有的教师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教学活动,实验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新观点,或者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等都是创新能力的体现。一个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是否被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的方式方法是否新颖,独特。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灵活有效地驾驭教材,把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的思维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去主动的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的意识,营造出创造性思维,创新性学习的环境,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意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克服那些在课堂上老师唱主角,部分学生当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听众的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多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好师生的交流合作,使教师、学生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设计集体讨论、查缺补漏、分组讨论等,才能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互相讨论,才是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或将几个见解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方法,培养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的任何方式,都不能让部分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教师应细心把握,责任明确,把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能。

(三)教师恰当的质疑和归纳总结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题目,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质疑。 同时也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教材上的内容,敢于质疑教师的讲解 ,特别是学生的观点,由于探讨的余地较大,更要通过质疑,勇于实践、验证,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教师要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分析,或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更能发现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对每堂课都进行各种归纳和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归纳总结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既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又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的能力。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让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较好的总结能力,拓展思维。

二、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动力

教师要合理的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习失去信心。因此, 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此外,运用数学中图形的美感,物理实验中的现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让学生产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尽力的把生活中美丽的图形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习的内容讲述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理论的发展所经历的沧桑,科学家成才的事迹,科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学生常常认可教师的评价,以教师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取得的好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给予表扬。学生也常常从教师的表情或语言,来判断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体会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好奇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 学生就会点燃的思维的火花,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和支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发展,只有在师生的共同的配合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