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溜须拍马多些干事创业

2017-03-09 03:22☉李
政工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万庆马屁太宗

☉李 伟

少些溜须拍马多些干事创业

☉李 伟

贞观五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好转,唐太宗命令一窦姓大臣,遵循简约原则,修缮洛阳宫。该大臣以为讨好太宗、立功升迁的机会到了,于是极尽铺张奢华之能事,计划将洛阳宫雕饰装扮得华美无比。太宗知道后,严词责备他浪费太甚,下令立即停止修缮,并罢免其官职。原本还想讨好太宗、加官晋爵的窦某,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军报上刊发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少吹吹拍拍,多兢兢业业》,文章中指出:“据说,因贪腐而落马的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有着超强的体育才能,他参加足球比赛,进球总是最多;参加龙舟大赛,总能带队夺冠;学习游泳,仅下水三次就能第一个横渡江河。万庆良真的有这样的本事吗?非也,是因为有人爱拍他的马屁,把各种荣誉都让给他。而他自己也爱吃这一套,对各种虚名照单全收且引以为荣。”

俗话说,身子坐轿易发福,思想“坐轿”易发霉。领导干部有了权力,“抬轿子”的人就多了,如果只想听溢美之词、不想听逆耳之言,就会松动戒骄戒躁的防线、失去求实务实的品格,久而久之,就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一些被查处的贪官在自白中常如是追悔:“如果身边少一些抬轿子的、多一些泼冷水的,少一些吹鼓手、多一些敲打声,自己就不会堕落得这样快、沦陷得这样深,也不会走上法律的审判台,更不会被人民戳脊梁骨。”

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表扬了溜须拍马的,提拔了指鹿为马的,冷落了当牛做马的”。虽说有些夸张,倒也道出了官场上某些不良的现象。时下,一些党员对领导盲目推崇,只要是上级决策,只要是领导指示,无论对错与否,无论是否可行,常常虚妄地“夸大”“表扬”“唱赞歌”“拍马屁”,以博取对方好感,幻想以这种方式让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为自己的成长进步增加砝码;还有一些人将“溜须拍马”当成“聪明人”的表现,认为只会埋头苦干、不会迎合上级的人是“傻子”,坚信“一个‘马屁’拍得好,比干10件事情更管用”的歪歪理,工作中不脚踏实地,成天琢磨领导喜好、揣摩上级想法,想着搞歪门邪道谋求进步。

试问,如果每名党员都“溜须拍马”地奉承,不管对错好坏,一味迎合上级领导,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敢说真话实话,长此以往下去,势必会败坏党风,还会大大打击干事者的积极性,助长“溜须拍马”的歪风邪气,使得愿干事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很可能发展到大家都变成了不干事的人。这是多么可怕的局面啊!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要狠刹“溜须拍马”之风,激起干事创业浪潮。首先,领导干部要率先抵制,表明不喜欢听“好话”“吹捧”的态度,鼓励下属给自己提建议讲问题,对好的意见建议要及时采纳,对敢于说真话干实事的人要及时表扬,多给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敢说诤言之人创造谋事干事的空间和平台,营造“谁拍马谁挨批,谁干事表扬谁”的良好氛围。其次,党员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品格,不空谈、不虚假,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自觉摒弃内心盘算的“小九九”,敢于叫响“溜须拍马”不出我口、歪风邪气“到我为止”,切实把知与行统一于岗位履职之中,以工作成绩获得上级认可和领导认同。最后,要立起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以谁干事多、谁成事多、谁工作绩效突出为依据,量化评比谋事干事的业绩,看成绩说话,以鲜明的导向强固党员干部队伍硬气、清爽政治生态正气,把那些真悟打仗之道、真思打仗之策、真练打仗之功的同志用在位上。

【作者系94783部队某分队上士】

猜你喜欢
万庆马屁太宗
肱骨良臣魏玄成
家长群成马屁群源于家长的“成功焦虑”
马屁的“境界”
白老师的“马屁经”
太宗纳谏
武则天对太宗的情感性质分析
这回是真的
这回是真的
马屁族三层境界
英武太宗亦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