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理解本质探析

2017-03-09 02:53张德敬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听者听力学习者

张德敬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德宏 678400)

英语听力理解本质探析

张德敬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德宏 678400)

听力是语言技能中最基本的一项。而听力的复杂性也是阻碍众多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一大障碍。了解听力理解过程的本质,熟悉听力理解的特点,掌握听力理解的模式,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降低听力学习的焦虑,克服听力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进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英语听力;本质;模式

一、引言

听力是语言技能中最基本的一项,同时也是其它语言技能发展的基础,Krashen( 1997) 指出学习者习得语言的最佳条件是要有可理解性输入,只有有了足够的和合适的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才能习得语言,而听力是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来源之一。Cooper (1988)指出,听力活动至少占到了总的交流活动的42%,即人类的交流活动大约一半是通过听力来完成的。总之,听力不仅仅是交流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听力,交流和学习将无法进行。

听力虽然是一个重要而普遍的活动。但听力理解却被广泛地认为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首先,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听者要能够分辨出音、词、重音、句法、音调、相关背景知识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对材料的误解。其次,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回头重读不理解的材料;在写作和口语中,我们可以用熟悉的单词代替不熟悉的单词,但听力理解却是一个即时的信息处理过程,它要求我们对材料的快速处理和理解,不能停留在不懂的地方。具体到课堂中的听力教学,对老师和学生们来说,如何教好和如何学好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对听力理解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不再认为听力理解仅仅是个接收性过程,即听者仅仅是被动的接收所听到的信息,而把它认为是一个听者可以积极地构建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积极地运用各种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构建,从而达到对材料的理解。这种认识上的转变促使了对听力学习策略的研究,即听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自己的理解。由于听力策略可以有效地揭示听力理解过程的特点和听者听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因此,西方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对听力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是关于善听者和非善听者之间的对比研究(Defillipis, 1980; O’Malley and Chamot, 1989; Laviosa, 1991; Bacon, 1992 etc); 少数研究者也做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的听力学习策略对比(Politzer, 1985; Hickson, 1994)。所有的这些研究都表明,在善听者和非善听者之间确实存在听力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听力学习策略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二、英语听力理解的定义

Hirsch (1979) 将听力定义为人耳从他人处接受声音刺激然后通过一系列步骤在大脑中对信息进行解释并记忆。这个定义只是简单描述了听力中信息传递的渠道,并没有具体阐明听力理解到底是怎样发生的。Vandergrift(1997) 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必须辨别各个音,理解词汇和语法结构,识别重音和语调,并结合语境对信息进行迅速的理解。同样,这个定义具体解释了什么是听力,但却忽视了对听力理解的阐述。O’Malley 和Chamot (1990) 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有选择地注意所听信息,构建意义,然后与已有知识相融合。Rost(2005)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定义:听力过程中,听者从说话者那里接受信息,然后通过想象、合作、转换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理解。这两个定义具体解释了听力中理解过程的一些特点,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听力理解的定义。

总的来说,听力理解是一个动态的和有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利用从文本中获取的新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在各种策略方法的帮助下达到对所听材料的理解。在理解过程中,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语言知识包括音系知识、词汇知识、句法知识、语义知识、篇章结构知识等,非语言知识包括对所谈话题的熟悉程度、对语境的把握程度等。听力理解就是在这些各种知识的相互配合下对所听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修正的过程。

三、英语听力理解的特点

听力理解过程的构建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听力材料是以声音的形式编码、传播的。她包括发音的变化。不规则的停顿、音调的变化等,听者必须首先辨别这些发音才能够正确理解所听材料。第二,听力是线性的和即时的。和阅读理解不同,读者可以重复阅读没有充分理解的材料,听力材料的传播是一个持续的语流,听者必须立即理解所听到的材料,没有机会去重复听未被理解的材料。这两个特点使得听力理解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为了正确理解所听材料,听者应该采取各种适当的策略来帮助理解所听材料。

Anderson (1985) 将听力理解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感知、解析和利用,这三个过程按照顺序循环进行。

在感知阶段,听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口语文本上,并将一部分信息储存在了短时记忆中。由于短时记忆的存储空间极其有限,并且新的信息不断出现,因此,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可能按照原有的单词顺序进行存储,而是按照听者自己的筛选和排列进行存储。当某些信息被储存在短时记忆中时,一些初步的语言分析已经开始,这些分析会把存储的信息转化成有意义单位体。在这个过程中,听者会有选择地注意那些对材料理解起到重要作用的信息,而听力过程中的停顿、重音等的变化则会暗示听者哪些信息可能会是重要的信息。因此,为了成功地理解所听材料,听者应学会有选择地注意那些重要的信息。

在解析阶段,即听力理解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单词和词组被用来进行重新的意义构建。听者首先将所听到的单词与长时记忆中的存储知识进行匹配,以理解单个单词的意思。Anderson(1985)指出听力理解最基本的单位是长时记忆中的命题知识,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听者利用已有的命题知识对所听到的材料进行分解和重组,以形成自己的理解。

第三个阶段:利用,它是指将所理解的听力材料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融合。听者将会激活与所听材料相关的已有知识,然后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相融合,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利用阶段是听力理解过程中的核心阶段,Kasper (1984)指出,只有当新知识与旧知识想匹配和融合时,真正的理解才会发生。听者对已有知识的激活和融合程度越高,对材料的理解就会越彻底,对材料意思的记忆就会越深刻。

总的来说,听力理解是一个主动的意义构建的过程。通过感知、解析和利用这三个阶段,材料中的隐含意义被揭示出来。在每个阶段,复杂的认知处理和各种策略帮助听者对材料意思进行挖掘,推测和融合,各种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英语听力理解的模型

(一)自下而上的模型

听力理解的第一个模型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自下而上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的解释,听者对材料的理解是从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开始的,音位被用来识别各个单词,然后从单词到了较高的句法层面,然后再到语义层面以达到对所听材料基本字面意思的理解。最后再结合材料发生的具体语境以达到对材料的彻底准确理解。总的来说,自下而上的模型将听力理解看做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线性的阶段构成的,前一阶段的输出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每个阶段环环相扣。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自上而下模型将听力理解过程看做是一个从音位辨别到文本理解的线性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语言系统的各种知识以辨别音位,然后理解单词,理解短语、句法、语义,以致整个文本(Celce—Murcia, 1999)。运用这个模型的听者会对新的语言知识比较敏感,并会对那些与其自假设不相符的文本结构和文本内容感到不知所措。

(二)自上而下的模型

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是指信息处理者在已有图式知识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进行预测。图式通常指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Carrell (1984)指出,任何文本,不管是书面形式还是口语形式,其本身并不携带任何意思,它只是为读者或听者提供一个指导方向,告诉他们如何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检索以构建意义。

在听力理解中,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是指利用背景知识来促进对输入信息的理解。背景知识包括各种相关知识和信息,如具体的场景,对话题的已有知识等。也就是说,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是一个听者对所获文本信息进行意义重新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利用相关背景知识,结合具体的话语场景对材料进行理解。这样的信息处理过程可以帮助听者对材料意思进行预测、推测和联想,以达到对所听材料的更好理解。

总的来说,自上而下的听力理解模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听者需要激活相关背景知识,以达到对所听材料的理解。第二,听者有选择地注意所听材料,并通过音系、句法、词义的分析达到对材料的基本理解。第三,在对字面意思理解的基础上,听者结合特定的语境以推测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第四,听者将所理解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入自己的已有知识框架,保存在长时记忆中(Rost, 1994)。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模型强调意义的重建而不是对语言形式的解码, 相关背景知识的利用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交互式模型

如果说听力理解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模型的话,那么很自然地会有一个将二者合二为一的模型,这就是交互式模型。Rubelhart(1975)指出,这个模型最先是在阅读理解中被发展起来的,但它同样也适用于听力理解,即对语言信息的处理是在不同层面上同时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音节知识、句法知识、语义知识、语境知识和各种背景知识交互进行。

由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模型本身都具有自己的缺点,因此,要想达到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在听力中应结合两者同时使用。在交互式模型中,高一级的信息处理会影响低一级的信息处理,如段落层面的句意处理可能影响单个单词意义的处理:当听到一段文章时,听者可能用上下文信息对前文不理解的单词意思进行推测。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模式占主导地位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听者的语法知识水平、对所听材料的熟悉程度、能够激活的相关背景知识、听者的目的等。

交互式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适应不同听者的不同学习风格。因为有的听者擅长使用自下而上的模型,而有的听者擅长使用自上而下的模型。从群体的角度来考虑,初学者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单纯的语言形式的解码和理解上,即较多使用自下而上模型,而水平较高者已经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单词和句法知识,因此倾向于将相关背景知识和图式融合于所听材料,但对难度较大的材料,他们也需要较多使用自下而上模式。

(四)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辅助性知识

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还需要一系列的辅助性知识,包括:

1. 音系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我们需要用音系知识将听到的信息首先分解成单个的音,这是我们进行理解的基础。音系知识具体包括音位:最小的用来区别音的单位。重音:对某个音节的重读,它可以发生在单词层面和句子层面,任何一个单词只要有一个以上的音节,必然会有其中一个重读。重音在单词识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句子层面的重读会提示听者哪些是需要注意的重点信息。

2.句法知识:语言是一个生成性的系统。它运用有限的规则生成出了无限多的句子。任何一个句子的意思都不是句子中各个单词的简单相加,句法知识确立了句子中各个单词之间的关系并赋予了整个句子丰富的含义。

3语义知识:语义知识是指句子中单词的意思和句子中单词和单词之间的关系,也指文本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语义知识在句法处理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因为句法处理中的关键步骤——对单词意思的理解和单词与单词之间关系的理解需要用到语义知识。事实上,在正常的句子理解中,语义知识占据着主导地位,当出现不确定的语义知识时,句法知识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语用知识:语用知识是指对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任何一个句子都不是孤立的,都和上下文及整篇文章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听力过程中,如果不熟悉句子所处的整体语境,不熟悉说话人所处的具体场景,就不能够对句子做出正确的理解。因此,在听力过程中,听者应熟悉说话人所处的具体场景,结合句子产生的具体情景进行理解。

四、总结

作为听力学习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听力过程中,单纯地注意语言形式、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单词上、一个一个单词地听等这些传统的方法会严重影响听力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听力练习中,学习者应从材料的整体意思上去把握,利用材料中的各种线索对材料意思进行合理的猜测和预测。这些线索包括上下文信息、已有背景知识、题干信息等。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学习者还应该积极地激活已有的与材料内容相关的知识,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融合,以达到对材料的彻底理解。

此外,听力学习者应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听力学习机会,如利用网络媒介,收听广播,看新闻等。对大学生来说,仅仅依靠有限的听力课堂所提供的听力学习机会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网络媒介、新闻广播等渠道,听力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真实的听力材料,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熟悉英语听力的特点,提供更多的机会去熟悉英语单词和语法,练习听力策略的使用,降低听力学习时的焦虑,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最后,听力学习者应积极进行反思和总结,并积极向善听者请教,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听力学习策略。王初名和齐鲁霞(1992)运用内省法和追思法研究了两名英语学习者的听写策略。两名受试者均来自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的大三本科生,一个为班上最优秀的学生,被认为是善听者,而另一个为班上较差的学生,被认为是非善听者。研究结果表明,非善听者最常用的策略是推理和猜测策略,但这些策略未给他理解听力材料提供帮助,因为他不能很好的辨别单词,不能正确理解单词的意思。因此,并不是说非善听者不知道如何运用策略,而是他们不能对单词做出基本的辨别和理解。对善听者来说,听力策略的使用并不多,因为她发现完成听写任务很简单,没有必要使用任何策略,只有当遇到个别的困难时,会使用联想策略来帮助自己理解。最后,王和齐总结到,听力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使用的策略并不能直接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学习者是否能够从策略使用中受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语言水平。他们还总结到,西方研究者过分强调了听力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而事实上听力策略的有效性和语言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听力学习者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英语基础能力,进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并在此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听力策略。

[1]黄子东. 西方二语、外语听力策略研究评述[J]. 外语界,1998 (2).

[2]刘绍龙. 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J]. 现代外语,1996(2).

[3] 王宇.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J]. 外语界,2002(5).

[4]杨春梅. 一项关于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与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9).

[5] 蒋祖康. 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1).

[6]姚瑛.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现状及其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4).

AnAnalysisontheEssenceofEnglishListeningComprehension

ZHANG De-jing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Dehong Yunnan 678400, China)

Listening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part of English proficiency.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English listening has always been a huge barrier to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ers’ English listening ability. Getting familiar with the essence as well as the features of 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will reduce learners’ anxiety during English listening learning, which will, to some extent, facilitate their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listening; essence; model

H319

A

1671-3974(2017)04-0043-04

2017-05-23

张德敬(1983- ),男,硕士,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听者听力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劳工(外二首)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