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

2017-03-09 14:24广东恩平市恩城第四小学陈艳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3期
关键词:思维教师教学

广东恩平市恩城第四小学 陈艳嫦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同时是教师轻松教学的突破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开展思维的必要条件。

一、营造愉快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往往是“权威――服从”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学的活动要受到教师的限制,这样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多鼓励、少批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民主意识。

二、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且情景设计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可以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利用地板砖、蜂窝等图片引入镶嵌,利用生活中的活动门、伸缩衣架、栅栏等找出特殊四边形。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也可以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以趣设疑,诱发学生的思维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人们渴望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新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谜语、笑话、小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就对学生说:“只要你随便说出一个数,我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字力求难住老师,有位学生还说出他爸爸的手机号码,我判断后让他们验证。这种人为设置的神秘色彩能使学生好奇、惊叹、羡慕,然后我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指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如果不用圆形而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这样以一种见惯的现象,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欲望,激励他们从小立志成材,从小时候起养成创造的习惯,长大以后才会有创造发明,从而为以后开创性的工作播下种子。

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索,激发创新思维

“智慧于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应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和积累的,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认识的心理活动转化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条件。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事先为每组学生提供了材料:一张圆形的纸片、一盒粉笔、一块橡皮、一根一米长的细绳、六个苹果图、一幅小狗图。然后这样来引导学生参与操作活动:先让每组学生以1/2为例,运用现有的材料,动手切一切、拆一拆、分一分。再用不同的材料来说一说1/2的意义。由于教师事先提供的材料具有代表性,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相互交流,很快用不同的材料说明了1/2的意义,再通过比较归纳,得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从而突破理解单位“1”这一难点,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同时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又如在教“三角形面积”时,我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合拼、旋转、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三角形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由此摧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五、“趣中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发展,而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想别人设想不到的、去找别人没法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于联想,好于假设、怀疑,追求尽可能新颖,尽可能独特,做到与众不同。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求异,让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失败,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我采用的训练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求异,放手学生尝试,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杨振宇博士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向导,是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内驱力。兴趣也是神奇的力量,能让人从平实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能赋予人热情和毅力,能增强人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教师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