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发展学生作文核心素养

2017-03-09 14:24重庆市铜梁区第一实验小学罗世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3期
关键词:随文母鸡课文

重庆市铜梁区第一实验小学 罗世莉

随文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随文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为什么要在阅读中随文练笔,发展学生作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系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要创新,作文教学也要创新,要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生作文更多的是培养一个人日后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担当起这种责任,把好作文的标准定位在“抒发性灵,张扬个性,展现才情,发展学生作文核心素养”上。什么是学生作文核心素养,2016年10月6日,中国学网,王亮编辑发表了一篇《小学语文作文培训五大核心素养》的文章,文章提出的五大核心素:一是思维广度。二是思维深度。三是个性表达力。四是文字典雅度。五是情理均衡度。

二、怎样在阅读中随文练笔,发展学生作文核心素养

(一)仿写课文,由“此”及“彼”

在教学《小雨沙沙》一文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小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谁会怎么样?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仿写了很多诗节: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山坡上,树苗乐得向上拔;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校园里,小朋友乐得笑哈哈……

另外,《日记两则则》一课以日记的格式写出了作者在外婆家观察到母鸡孵小鸡的喜悦感受。通过对这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日记的格式和日记的基本写法,因此,课后我安排了一次小随笔:写一篇日记。通过练笔,学生能很快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

(二)续写课文,发展想象

在教学《这条小鱼在乎》一文后,我问学生:沙滩上的人还有很多,当他们看到小男孩的举动后,他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学生们积极思考,发言非常踊跃,在口头表达到一定火候时,我又顺势启发:你们说得这么好,能不能把它写下来呢?因为有了说的引领,学生们写得轻松,写得出彩。他们大多都能顺着课文的思路去写,写沙滩上的人们都来帮小男孩救鱼,由此看来,此举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诗词改写,变“略”为“详”

古诗文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语言精练,但意境深远。《所见》一诗就是以短短20个字,生动地勾画出了一幅牧童骑牛捕蝉图。学习了这首古诗后,见学生们兴致勃勃,余兴未尽,我巧妙地设计了一次小练笔,让他们将这首诗改编成一则小故事写下来,可适当加进一些自己的想象。学生通过扩写故事,再次感受了诗歌描写的意境,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不仅要求把重点写具体写详细,还要求言简意赅地把意思表达清楚,这是小学表达训练的重要两端。

(四)巧写批注,化“繁”为“简”

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了让学生写具体,却忽视了让学生简练地表达。为了落实这一训练要求,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写简短的批注。例如可以在学习新知时,让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对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写一写注释;或是在疑难处写上自己的质疑;再或是对文章精彩之处在反复诵读品味后,写下自己的感悟,体会。通过这些圈点批注的方式,实现了以写促读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记录思想的好习惯。

(五)有感而发,随时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六)教学案例

西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母鸡》

《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一课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中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交流读书体会。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在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了母鸡的母爱后,让学生比较老舍写的《猫》和《母鸡》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在比较欣赏后,让学生进行改写,带着对母鸡的喜爱之情来写一写,随机出示老舍描写“猫”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一设计,我认为是本节课的亮点,突出了爱的主题,让学生从感悟文本走向自己的生活体验,很有必要。在课文的结尾,教师再推荐给学生的一些写母爱的课外阅读文学,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等,这样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得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总之,课堂随文练笔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去探究,去尝试,去运用。我相信,只要找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安排合理的内容进行小练笔,激活儿童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够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从而开拓出一片读写结合的新天地,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随文母鸡课文
母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母鸡下蛋
背课文的小偷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母鸡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