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让数学课的小组交流更有效

2017-03-09 14:24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中心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3期
关键词:数学课独立思考半径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中心小学 梁 波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交流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在高效课堂实施的今天,数学课的小组交流已经广泛应用到一线教师的课堂中,但是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数学课的小组交流变成了优秀生表演的舞台,学困生只能是“陪太子读书”。如何让数学课的小组交流更“有效”?我认为:有效的数学小组交流,应当要关注“课堂氛围、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教师引领”这几个细节,让学生在良好课堂氛围下,独立思考、引发思维碰撞,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由地表达、倾听,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从交流中得到激励和启示,获得愉悦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课堂氛围——有效交流之前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课堂氛围,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这就是说,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个能让同学之间自由开展交流的良好的、宽松的氛围,能让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交流中去。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时,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汉字呆,问:这是什么结构的字?交换上下两部分,观察是什么字?学生争着回答,是杏,对啊,汉字真奇妙,把一个字的上下部分交换就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我们认识的字,其实,在数学的王国里也有这种奇妙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预习课本,等会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小组交流奠定了基础,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争着发言,达到了我们的预定目的。可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有效前提。

二、独立思考——有效交流之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数学课的小组交流就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学生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交流,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学生有了交流的需要,这样的小组交流才会更有效。如果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交流就会只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例如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首先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列出算式接着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说明,有折纸的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8份,就是一份,3份加1份,就是4份,所以结果是也就是也有画图的:“里面有3个里面有1个加1个就是4个也就是还有的同学直接说:“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3个加1个就是4个,也就是所以计算时只要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就可以了”。小组交流因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精彩,正因为经历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过程,在小组交流时,每人都有话可说,并主动投入到交流中去,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让数学课的小组交流更有效。

三、自由表达——有效交流之主体

由于学生的程度差异,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面对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自由表达和陈述的机会。小组交流中的自由表达很好地让每位学生在灵感实现时就能与同伴分享,获得最广泛的支持,评价、修正并给同学以启发,当学生之间的想法出现争议时,更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发现,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想法,尽量让每位学生能参与到小组交流中。

例如: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学生在研究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时,每人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自由地表达出自己验证的结果,有的说:“我通过对折发现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也有的说:“我通过用尺量,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最后还有同学质疑说:“我觉得不准确,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必须是在同圆或者等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每位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收获,也可以提出思考与质疑,从而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实现小组的有效交流。

四、教师引领——有效交流之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数学课堂的小组交流中,教师的引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深入各个小组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随时关注和掌握学生交流的进程及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控,同时给予巧妙的点拨与指导,引发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深层次的思维碰撞,让学生的智慧火花不断闪现。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怎样求环形的面积?我发现学生都是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来计算,于是我及时引导学生,还有更简的方法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很快在小组同学的思维碰撞下,学生了发现:用∏×(R²—r²)也可以计算出环形的面积,因为∏×R²—∏×r²其实就可以看作乘法分配率的逆运用,把相同因数∏抽出来,用∏×(R²—r²)求环形的面积,计算更加简便,不过计算时一定要注意(R²—r²)不能算成(R—r)²。是啊,在知识点生成的关键之处通过教师的及时引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交流的质量,使学生从交流中得到激励和启示,获得愉悦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

有效的数学小组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只有积极研究,不断调整,才能把小组交流的各种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关注细节,才能使小组交流更有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课独立思考半径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连续展成磨削小半径齿顶圆角的多刀逼近法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趣的数学课
谈独立思考
一些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谱半径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网红”数学课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