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2017-03-09 16:04
关键词:价值观政治思想

刘 茜

(宿州学院 团委,安徽 宿州 234000)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刘 茜

(宿州学院 团委,安徽 宿州 234000)

经济新常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经济结构方面的调整,反映到社会意识层面则是对理论创新的要求和对新的工作方法的呼声。大学生群体有创新能力强、思想活跃度高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走在时代前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话语体系,并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贯彻其中,才能把握这一工作的要领,收到理想的效果。

经济新常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了“三期叠加”的科学判断,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换挡时期,必须转换思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否则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实行了供给侧改革,使我国经济仍然实现平稳较快的发展。不但平均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而且顺利实现了服务业所占比重的调整,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5%[1],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2016年达到64.6%,经济战略顺利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2]。经济新常态已经形成并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些经济形势的变化都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中,特别是社会实践中出现的热点变化快,思想理论中的聚焦点转换随之加快的情况下,更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提高驾驭理论解释的能力,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有说服力,如何做好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我们作深入思考。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个根本的遵循,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个工作成效的标准,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习总书记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提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要求,有其深刻的内在依据。其原因在于:首先,大学生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在理解事物时,往往不满足于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和认知,才能在更高的水准上传播和践行。从理论高度理解价值观,才能让自身走出各种思想的困惑和纠结,进而把正确的观念传播出去。[4]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提炼出来后,客观上要求能够首先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它,进而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和普及,使其达到全社会深刻领会的良好效果。其次,大学生走上社会后,势必将自己的精神风貌展现在社会各种群体当中。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理解,理解的程度如何,都要受到整个社会的检阅。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理论水平。能否全面透彻地理解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解读,决定了他们向社会传播价值观的能力和效果。再次,在与不正确的思想作斗争时,大学生应当成为主力军。特别是面对网络上消极、负面的思想传播,没有大学生这个群体的主动担当,是无法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也要求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识别各种错误思想的本质,进而给予有力的回击和驳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先进生产方式的反映,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社会长期思想交融后达成的共识。这一价值观全面而完整地概括了面临崛起的中华民族的时代风貌,也会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成为民族破浪前进的价值航标。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等特点[5],是时代精神的升华,起着引领、塑造整个社会思潮和意识的作用。这一整套价值观念铸就了中华民族复兴的灵魂,夯实了未来中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价值基础,是当代大学生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崭新的时代要求高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把凸显时代精神、吸纳中西方文化精华的精神成果——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6]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加快推进的当代,文化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文化多元化、思想复杂化、思潮多样化是未来社会意识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文化的冲击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民间文化探索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各种文化主张、各种批判和质疑的声音都会在文化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示。在这样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只有牢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才会有持久的复兴和崛起。

经济新常态作为经济基础的改革现状,必然反射出一定的新精神和新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新思想的集中体现。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可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人和成才。思想政治工作正是要抓住这个要领,才能命中要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努力创造新时代话语体系

思想工作必须宣传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其话语体系必须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让普通人乐于接受,既不能随波逐流,又不可故作高冷,因此,要贴近人,打动人,说服人。过去,在准军事化、教育水平落后的战争年代,甚至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对于高深的理论往往拒斥,崇尚简单的信念和信条,习惯于下级服从上级,思想政治工作带有命令性、训诫性、强制性等特点。但是当前整个社会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这就造成普遍性的思想多元化和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与人之间更注重平等相处和互相尊重,特别是协商民主气氛极为浓厚,对个体、个性的关注程度极高。交往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语言、话语交流方式的改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放下身段,首先学会尊重人,平等交流,学会做大学生的朋友,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切忌以势压人,强制命令。

中国历史上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就是一次成功的语言创新。白话文重塑了现代中国人的新的文化心理结构,使得现代中国人获得了新的思维逻辑结构与表达方式,且其精神革命的成果慢慢地、深深地融入了我们日常思想的血脉之中了。[7]这次创新直接导致新民主主义文化在语言上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一是废除文言文形式,用自然科学术语及通俗语言,代替古代语言中对天地万物的描述方法。二是用大量西方社会科学概念描述社会问题。三是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中国古代的仁义礼智信等文化哲学的核心概念。语言的转型使新民主主义文化真正成了大众的文化,也激发了民众的思考与觉悟,为迎接全国性的新文化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白话文普及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达到宣传新思想、新理念的目的,必须及时转换话语体系,用适合时代特点的语言形式,阐释时代的新精神。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由于信息交流的频繁与充分,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打破了过去经验思维和粗线条的模式,转向精细化管理和创新性思维。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甚至鉴于年轻人能更快地掌握电脑技术,更多使用通讯工具,他们所获得的信息要远远超过上一辈人。这样,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多创新,多倾听他们的意见,使思想工作更加细致周到,将思想政治工作从粗糙化、笼统化转向精细化、人性化。而精细化的思想工作方法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语言形式的转化和更新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磨合时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近几年来,传统出版物受到市场严峻挑战,网络自媒体作为新兴的传媒形式迅速发展,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市场。究其原因,就在于网络自媒体更具有时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语言形式,才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根据当前网络自媒体发展的情况看,新的语言形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是语言的表达较以前更为活泼。同样的内容,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无形中拉近了言说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有时同一内容,被从不同的角度放大描述,戏谑笑闹中让受众脑洞大开,最终的效果无疑是学会从更高的层次思考问题。其二,语言简洁直接,避免冗长隐晦。年轻一代接触的事物多,眼界比较开阔,喜欢创新、刺激,尽管对汉语言传承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客观上反映出交流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在非正规的讨论场合或书面文字中完全可以顺应年轻人的做法。其三,一改过去使用古代成语典故的习惯,现代人喜欢用近期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作为“典故”来说明问题,并给这些“典故”创造出合适的名称,使表达信息更加丰富。这样的表达给人以时代的即时感,讥讽时弊的同时降低了人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感受,折射出信息时代的年轻人直面各种社会现实的超然态度。

自媒体时代给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话语体系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诸多启发。因为这个时代形成了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弱纽带联系。通过发布与接受、转播与互播达到主体间获取信息、展现自我、即时通讯和学习与分享的效果。[8]自媒体对传统媒体出版物的削弱,反映出由传统形成的旧时代话语权的削弱,倒逼着思想政治工作者放下身段,以低姿态赢得对方的信任从而增加说服力度。毕竟真诚与换位思考才是沟通的入场券。再者,自媒体主体性的增强也预示着整个社会自由度、多元性的增加,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态度不再是塑造与征服,而是分享与商讨,与大学生形成一种平等的、主体间性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应该主动走上网络,在网言网,建立基于自由和理性交流的平台,不断为大学生提供理想意识,注入理想力量,引领并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价值主体。对落后消极思想既要针锋相对又要留有反省空间,多一份尊重和宽容。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所言:“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9]

创新话语体系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语言结构组织的转变,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合理的转变和不合理的转变必然同时涌现。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筛选合理的表达方式时,也要同时注意自身讲话的目的,即首先要关注的是“说什么”,其次才能关注“怎么说”,内容的严肃性和表达形式的活泼性同时兼顾,既能感同身受、互相理解,又能达到价值澄清的目的。这样才能在感性层面再现枯燥的理论,同时不影响其深刻性和现实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加强理论学习,紧紧把握政治理论与大学生自身成长需求的契合点,回应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与价值诉求,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认同”,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强行推动为轻松引导、稍加辅助,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现繁荣、活泼的局面。这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客观要求。[10]

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1]这段话虽是勉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但同样是对所有意识形态工作者和文化领域的诫勉,给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发展指出未来的方向,即文化价值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民族性特征,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为重中之重。

传统文化诸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说中的一系列价值范畴,都充满了现代性的人文关怀、审美深度和爱国主义情怀。儒家的仁义、良知、纲常等范畴,尽管带有封建道德的色彩,但对于现代道德的塑造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根柢性作用;道家学说中的“无为”和“逍遥”等范畴,除去其消极避世的一面,也能使人在面对世俗生活、面对荣誉、利益时,多一分豁达超然的态度,少一些拜金的功利心。另外,法家的依法治国理念和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在经济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代,对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着非常好的启发意义。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大学生调节与他人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在人群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定位,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提高个人品味和修养。所有这些,都与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目的相契合。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期,宗法和血亲观念之所以受到特别重视,历代之所以推崇孔子的学说,归根结底是因为这样的学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组成生产的共同体,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这些学说中所提炼出来的对于人的关怀以及看重家庭亲情的价值因子,是超越任何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具有恒久的人格塑造价值和调节社会关系的价值。即使在经济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依靠亲情和仁爱维护家庭与社会的稳定,也是人类最佳的选择。因为这是一种成本低而效果极佳的精细化的社会管理方式。在服务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经济组织的运行要求有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意识决定了组织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旧式的科层化管理模式面临全方位的淘汰,亲和、柔性、美德成为管理学中的热词。这便是中华传统文化大放异彩的根由所在。工业文明时期西方的社会动荡和世界战争的频繁,就已经证明了依靠资本主宰世界的弊端。中华传统的道德和伦理既然有着如此的生命力,我们没有理由抛开根植于自己血统的价值观念,我们的道德体系建设无论在任何时代,都必然打上中国传统的烙印。

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继承的人文精神有以下几点:(一)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当今社会,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为自己创造更多财富成了大多数人毕生追求。但大学生毕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思想境界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必要从自身做起,影响大学生的品德培养,让大学生树立担当意识,培养他们关心祖国发展的责任感,跳出狭隘的自我意识,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面对复杂而多元化的社会现实,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倍感压力,感到困难重重。这是缺乏工作韧劲的表现。思想政治工作者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片影响力,有了“仁至义尽”的准备,就不会轻言放弃,最终才会让思想政治工作一步步推向前进。(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的群体精神。思想政治工作把握的是方向,维护的是大局,必须依靠并广泛动员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与同行们配合起来,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切忌闭门造车,颐指气使,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不愿与广大同行密切合作,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入死胡同。

因此,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应该舍弃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还应该更加借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获得更有效、更有力的方式和方法。大学生生活于中国,成长于中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祖辈和父辈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其思想观念和情感倾向方面都会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作支撑,一旦出现问题,大多数都可以借用传统的价值理论加以分析和解决。[12]

当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入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绝不仅仅只为解决一时一事的问题,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其为国为民奉献青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还可以增强其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使命感。要收到如此综合性的效果,离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传承是不可能的[13],也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征服学生,促进他们的思考,赢得他们的信任。

结 语

经济新常态是对当前经济改革进程的描述,主要是现在经济结构较以往有较大的变革。例如,服务业比例的大幅度提升,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让劳动力、土地、资本产生更大的经济活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整个社会分工的细化,是对落后、呆板的需求侧经济的有力修正。经济方面的创新要求反映了人们精神深处的改革渴望,同时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连锁效应,带动各个领域迎接新的时代挑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这是大学生群体的活跃度和创新能力决定的。冷漠的面孔、枯燥的说教、狂轰滥炸式的宣传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及时调整战略,不断创新方法,把握时代命脉,破除陈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才能未雨绸缪,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辜负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提高驾驭知识和语言的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富于营养价值的精神食粮滋养一代莘莘学子。

[1]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5%[EB/OL].(2016-02-04)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6/02-04/7747286.shtml.

[2]刘伟,陈彦斌.十八大以来宏观调控的六大新思路[EB/OL].(2017-03-01)http://www.rmlt.com.cn/2017/0301/4618 87.shtml.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4]张新,邱仁富,李梁.冲突与引领: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1):181-184.

[5]周可可,钱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9):59-60.

[6]王耀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75-76.

[7]唐东堰,李欣仪.《科学》杂志与五四现代白话文的形成——重新审视五四现代白话文的产生及其现代性意义[J].学术探索,2009(4):115-120.

[8]潘祥辉.对自媒体革命的媒介社会学解读[J].当代传播,2011(6):25-27.

[9][美]S·克罗韦尔.思维的新方式:未来的挑战[M]∥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30.

[10]高敏.范式演进、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4):145-148.

[11]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EB/OL].(2016-05-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7/c_1118882832.htm.

[12]刘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13]吴晓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72-173.

责任编校 刘正花

G641

A

2095-0683(2017)04-0123-05

2017-06-03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K2016A1008);宿州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KYLXWKYB13-33)

刘茜(1990-),女,安徽宿州人,宿州学院团委政工师,硕士。

猜你喜欢
价值观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的价值观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