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践行数学核心素养

2017-03-10 08:10湖北恩施州教科院杨超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对应点直角三角形抛物线

☉湖北恩施州教科院 杨超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践行数学核心素养

☉湖北恩施州教科院 杨超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9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2016年恩施州初中数学学业考试中许多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具有灵活多变、旧题新出的特点,很好地践行了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2016年恩施州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数学试题第24题为例进行评析.

一、试题欣赏

如图1,在矩形OABC纸片中,OA=7,OC=5,D为BC边上的动点,将△OCD沿OD折叠,当点C的对应点落在直线l:y=x-7上时,记为点E、F,当点的对应点落在边OA上时,记为点G.

(1)求点E、F的坐标.

(2)求经过G、E、F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当点C的对应点落在直线l上时,求CD的长.

(4)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标准答案:

解析:(1)如图2,过点E作EM⊥x轴于M.

由折叠知OE=OC=5.

设点E(x,-x+7),则EM=-x+7,OM=x.

在Rt△OME中,OM2+EM2=OE2.

则x2+(-x+7)2=52.

解得x=3或x=4.

当x=3时,y=-x+7=4;

当x=4时,y=-x+7=3.

则点E(3,4)、F(4,3).

(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

由抛物线过点E(3,4)、F(4,3)、G(5,0),得

则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6x-5.

(3)如图3,当点C的对应点落在点E时,设CD=m,作ME⊥x轴于M,交BC于N.

由点E(3,4),得CN=3,EM=4,EN=5-4=1.

DN=3-m,DE=CD=m.

在Rt△DNE中,DE2=DN2+NE2.

即m2=(3-m)2+12.

图3

图4

(4)假设抛物线上存在点P符合题意,设点P(x,-x2+ 6x-5).

若PF为斜边,如图4,作FH⊥EM于H,作PK⊥EM于K.

∠PKE=∠EHF=90°.又∠PEK=∠EFH,则△PKE∽△EHF.

即x2-5x+6=0.

解得x=3(舍)或x=2,则点P(2,3).

若PE为斜边,同理可求得P(1,0).

若EF为斜边,点P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显然该圆除点E、F以外与抛物线无交点,所以此时不存在点P使△EPF为直角三角形.

则存在点P(2,3)或点P(1,0),使以E、F、P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二、试题评析

试题来源于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79习题2和八年级下册数学活动折纸,以矩形的折叠为载体,要求学生从运动变化中探究不变的数学本质,动静结合,多个知识点交织在一起,综合运用了矩形、全等三角形、勾股定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直线与圆等初高中衔接内容,题目设计循序渐进,梯度分明,综合性强.题目精心设计,构思巧妙,矩形的长是7,宽是5,精心设置这组数据是为了得出勾股数3、4,在此基础上生成3+4=7,为进一步求解奠基.动手操作,探索解题思路,多种方法都行得通,但难易程度相去甚远,要一下子捕捉到简单、自然的方法,快速求出结果,需要丰富的数学核心素养和解题经验.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是一道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好题.

三、践行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数学建模

对于此题,初读迷茫一片,如一头雾水:1.将△OCD沿OD折叠,点C的对应点C′落在直线l:y=-x+7上吗?要落在直线上,与什么量有关?取决于什么?2.点C′的位置是只有两个点吗?重重迷雾直指折叠后点C的对应点C′,抽象为数学问题就是动手实践中的“翻折”;在实践中把握问题实质,回到操作中去,定位C′.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自备的矩形纸片,按图5所示方式折叠矩形的一个角,并使折痕经过O点.

教师提问:折叠时,你会遇到什么问题?在学生回答没告诉沿哪条折痕折叠时,教师追问:确实,本题没有给出折痕,正因为没给,所以同学们折的不一样,是完全不一样吗?在学生思考得出所有折叠都过O点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反复不同的操作.在学生充分体验思考后,教师引导:过O点折叠矩形的一个角,你有什么感悟吗?如果你有感悟,能和同学分享一下吗?当有学生指出,过O点折叠矩形的一个角,实质上是把线段OC绕O点旋转时,教师适时给出引导:过O点任意折叠矩形的一个角时,C点必落在哪儿?此时学生易给出如下应答:C点必在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的圆上,如图6所示.

图6

图5

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过O点折叠矩形的一个角,C点一定会落在直线l上吗?

②过O点折叠矩形的一个角,C点所落的位置C′点与直线l有哪些位置关系?

③折叠后C点与直线l三种位置关系取决于什么?与哪些量有关?

不难发现,C点与l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直线与圆O的位置关系,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r(OC)的大小关系来衡量.这就回到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模型.易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5,所以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令交点为E、F,如图7所示.

图7

如图7所示,定点E、F已经找到,那么AE、AF就一定是定值.

问题化归到定点E、F到矩形OABC的顶点、边界、静态线段的距离都是定值时.于是很容易将问题化归为图8中的问题:在矩形OABC中,沿过O点的某条直线折一个“拐”,使C点落在边MN上,同理,F点也演化为类似问题.

图8

图9

找出图8中矩形OABC的有关已知线段.化繁为简,去掉多余的图形,从图8中提炼图9中的问题,在矩形OMNC中,沿直线OD折叠,D点恰好落在直线MN上的E点,且已知EN=1,求CD的长.怎样求DE的长呢?这时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翻折模型被唤醒了:将图形的一个角的顶点折到图形某边所在直线上,这里是将矩形的一个角“拐”的顶点折到相邻的边MN上,既然问题与熟知的模型有关,就得回到模型中去认识.转化到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模型求解.从而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四、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直观想象、数学建模

在解答(4)时,除用标准答案外,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简化运算,直接得出答案.要使以E、F、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由分类讨论可分三类:

①以E为直角顶点.

如图10,作FH⊥EM于H,延长FH交抛物线于点P.由已知直观想象,显然三角形FH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EH=45°.

图10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观察可得∠FEK=∠PEH=45°.

所以∠FEP=90°,显然点P满足条件.

点P与点F关于对称轴对称,由F(4,3),有P(2,3).

②以F为直角顶点.

过F作FP⊥EF交抛物线于点P′.通过观察得P′(1,0).

联想勾股定理模型.

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得:

FP′2=18,EF2=2,EP′2=20,显然FP′2+EF2=EP′2.

由由勾股定理逆定理知:

三角形P′EF为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得P(1,0).

③以P为直角顶点(同标准答案).

这样通过直观想象、数学猜想、数学推理等,神奇.简洁地解决了数学难题,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

五、践行数学核心素养——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题目构思巧妙,数据精心设计;题目中数据只有5、7,直线方程为x+y=7;由(1)的解答E(3,4)、F(4,3),数据中有3、4.经过数据分析、数学运算,3+4=7(x+y=7),32+ 42=52(x2+y2=52).由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有x、y对应3、4,所以x=3,y=4或x=4,y=3.由此可知E(3,4)、F(4,3)既在直线x+y=7上,又在以原点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x2+y2= 52)上.从而达到用最简洁的办法解决数学难题的目的.纵观此题题目和答案数据(1、2、3、4、5、7),仅有简单的6个个位数,却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诠释了数学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此题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背景,通过翻折将全等变换、相似构造融进矩形中,数据设计非常巧妙.引导学生分析,构造基本图形.在解这类题时,首先要读懂图形,理解题意,深入挖掘隐含条件.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解决此问题.数学教学的精髓在于启发、引导学生探究、猜想、思考、受挫、反思、感悟的过程,在不断的参与中,穷尽问题本质,在理解和把握之后求解,是学生能力培养、品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强化核心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教会学生思考,善于思考.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目标.

猜你喜欢
对应点直角三角形抛物线
巧用抛物线定义妙解题
抛物线高考满分突破训练(B卷)
三点定形找对应点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以“点”为核 感悟本质
“一定一找”话旋转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比较大小有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