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对策研究
——以镇雄县牛场镇X村为例

2017-03-10 06:08张玉强
关键词:镇雄县牛场全村

张玉强

(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滇东北“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对策研究
——以镇雄县牛场镇X村为例

张玉强

(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以镇雄县牛场镇X村为例,分析牛场镇X村的贫困现状及致贫原因,找到适合本地区脱贫致富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其他地区脱贫攻坚提供政策参考。

滇东北;挂包帮;扶贫攻坚;对策

0 引言

十八大明确提出,至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村的扶贫攻坚,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1]。党和国家把“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作为最高的战略部署,按照十八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扶贫要求,扶贫开发工作最终的目标是要通过整合资源,努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镇雄县属于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镇雄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国家关于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为全面实现精准脱贫任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扶贫措施,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扶贫开发成果,促进全县早日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 X村基本概况

镇雄县位于滇东北,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 6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54个村(社区)、5 268个村(居)民小组,全县共有总人口158.350 5万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无坝区,只有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X村位于镇雄县牛场镇,是全省“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工作对象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1 325户人家,共有人口5 632人。2015年,该村有贫困人口429户1 472人,辖区内有少数民族人口彝族106户378人,苗族1户3人。村委会离牛场镇2公里左右。X村地形山高坡陡,沟深谷狭,属于半山区,最高海拔1 770米,最低海拔1 300米,平均海拔1 440米,立体气候特征显著,土壤偏酸性,适宜种植玉米、洋芋、蔬菜、板栗和核桃等。全村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 911亩、林地面积6 550亩、草山4 000亩,有1家采石场、2所小学、1个卫生所,有村医3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6.05元。

2 贫困现状

2015年,X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429户1 472人,其中住房困难294户,因病贫困60户,因学贫困80户。全村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国家贫困扶贫标准,是镇雄县196个贫困村之一。到目前为止还有3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无安全保障,通村公路还有17公里没有硬化。由于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X村经济发展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缓慢。在文化教育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沙坝小学、沙沟小学两所学校操场未硬化,没有围墙,师资力量薄弱。在医疗卫生方面,仅有3名村医,缺乏技术人员;村里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无可发展的产业。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基础十分脆弱,已解决温饱的人口还不稳定,返贫率高。总之,全镇在整体上的贫困面积较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贫困指数居全县之首,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社会事业发展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差甚远。

3 致贫原因

3.1 自然条件恶劣

牛场镇地处镇雄县西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X村处于偏僻的高寒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极不利于经济发展,导致脱贫攻坚难度变大,贫困人口增多,返贫率居高不下[2]。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比较落后,大部分农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就外出务工,继续上高中和大学的人数较少。当前农村青年大多在外打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年轻劳动力丧失,一些土地闲置。全村可耕地面积少,有耕地总面积3 911亩,人均耕地0.78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拥有林地6 55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 072.2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1亩,主要种植梨子、板栗等经济林果,其他作物面积1 245亩。总体上看,全村水利化程度低,抗灾能力弱,农业基础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差、吸纳能力弱等问题较为突出,18个村民小组中有4个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全村统筹发展较为艰难。

3.2 基础设施不足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X村脱贫的最大瓶颈之一。在X村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水、基础道路、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比较薄弱,这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脱贫工作中是重中之重[3]。基础设施不足主要表现为公路质量差,交通不便利,没有村级公共活动场所,文化、体育、商业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缺乏。2013年,全村仅有973户通自来水,1 147户通电,1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85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1户。进村道路均为土路,距离最近的车站有1公里左右,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5公里。截至2013年,全村有506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有57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在扶贫攻坚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饮用水工程建设和民房改造工程建设,努力实现有安全住房、有干净卫生水喝、有学上、有病能医治、有稳定增收的产业、有能致富的技能以及参加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的最终目标。

3.3 经济发展滞后

镇雄县经济发展缓慢,城镇化带动力不强,这也就导致了牛场镇X村的贫困现状。在农村经济实体发展方面,产业结构单一,规模经济没有形成,农业可耕地少,土地贫瘠,布局不尽合理,区位优势没有突显,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无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农特产品龙头企业。截至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8.8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5.20万元,畜牧业收入229.90万元,林业收入12.4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211.50万元,工资性收入11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6.05元。全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收入111.6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40人,在省内务工75人,到省外务工365人。

4 脱贫攻坚的路径

4.1 积极发展自然资源优势产业

积极发展种植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种植板栗、核桃、猕猴桃、花椒、木漆等特色农作物。实现产业扶贫开发种植项目,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如期实现整村脱贫致富。大力开发地方名特优品种,培育壮大形成产业,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满足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关于种植技术培训,新增种植李子、桃子、葡萄、梨等经济果林的相关培训。此外,发展养殖业,依托X村拥有4 000亩草山的优势,以发展绿色、有机产品为切入点,在2016—2017年间,采取农户集中出让土地种草、集中养殖、共同管理、共同收益模式,拟投资20万元,计划建立养牛场一个,规模化养牛100头,积极推进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并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快脱贫的步伐。

4.2 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是推进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保障。进X村道路全部为土路且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5公里,交通条件十分落后;X村至今只有50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73户还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居住条件也十分简陋。在牛场镇X村,至今还有3个自然村落的连户路未硬化,在下雨天给当地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2016年扶贫攻坚规划中,硬化道路2条24.8公里,改造现有2所小学,规划新建村级卫生室1个,用于村民初级卫生保健、防疫及卫生知识宣传等,方便村民就近看病。争取解决饮水问题,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把X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新村庄”。

4.3 积极推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

农村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要紧密结合经济林果、冷冻蔬菜及生态农庄建设,积极引进符合当地农产品发展的特色企业,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指导X村农户做大做强农村经济,以村委会为主导,合作社为龙头,带领贫困户在2017年底前发展种植经济林果1 000亩,在每个村至少建立发展1个生态农庄,打造特色产业示范样板区,促进农业向基地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依托全镇生态文化优势,把农村旅游和文化旅游融合起来,推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打造镇雄中部经济带,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依靠X村有头脑、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以X村物流为优势,打通外地市场,提升种养殖业,发挥能人在群众增收致富中的领头人作用。

5 结语

云南省乌蒙山片区扶贫工作任务艰巨,把贫困村作为“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出发点,以特困村居民小组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全面扶贫攻坚。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镇平均水平,公共服务等主要领域达到全镇平均水平,并完全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抓住机遇,发挥各扶贫单位的行业优势,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行业帮扶与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有效地结合起来,推动贫困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努力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基本保障,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公共服务领域达到国家规定指标的最终目标,以期至2020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国家规定水平,全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1]李东法.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问题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6).

[2]张晓燕.把群众路线贯穿到扶贫攻坚全过程——以山西省石楼县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6).

[3]黄承伟,向家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略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3(1).

[4]徐贵恒.县域经济发展视阈下的内蒙古扶贫攻坚对策研究——以兴安盟为例[J].理论研究,2013(6).

责任编辑:李增华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Poverty of “Gua-bao-bang, and Pay a Visit” Alleviation in the Northeast of Yunnan Province ——A Case Study of X Village, Zhenxiong County

ZHANG Yu-qiang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China)

Take the X village of Zhenxiong County cattle farm as an example, analyze cattle village X county of poverty situation, and find the causes of poverty, find suit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region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rich, provide reference to other areas to get nid of poverty.

Northeast of Yunnan; Gua-bao-bang; poverty alleviation; countermeasure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19

2016-12-02

张玉强(1989—),男(布朗族),云南临沧人,管理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边疆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C913.7

A

1674-6341(2017)02-0046-02

猜你喜欢
镇雄县牛场全村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镇雄县坡头镇海塘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初步验收
全村唯一收件人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镇雄县总工会:为高考考生助力
镇雄县总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
镇雄县总工会: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Beams Up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