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探讨

2017-03-10 06:08杜良霞崔有为
关键词:塔里木分级大学

杜良霞 崔有为

(塔里木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探讨

杜良霞 崔有为*

(塔里木大学 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塔里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的大班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i+1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指导下,分级教学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基于教学的构成要素,从分级模式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与教材选用、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分级管理与教学评估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策略

21世纪全球开放不断扩大,地区间融合发展不断深化。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旨在创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大陆的经济带,此经济带的建成将紧密连接中欧两大经济体,并带动沿线地区实现交融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下,新疆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东西经贸文化的融合区。塔里木大学地处新疆中心地带,毕业生遍布全疆各地,很多人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栋梁之才。因此,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及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重大。

然而,作为一所地处祖国边疆的普通本科院校,塔里木大学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生源大部分来自新疆本地。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新疆地域环境、人文环境都较为落后。受经济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英语普及和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本地生源英语水平也整体偏低。近年来,中东部生源比重不断提高,新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呈现出层次化、多样化、差异化的特征,且此趋势日益明显。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塔里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1 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级教学有着丰富的理论支撑,诸如“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等等,其中心思想都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不同个体的具体需求。这些理论为分级教学提供了多元的智力支持。本文仅对与分级教学联系最为密切的“i+1理论”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阐释。

1.1 i+1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论证了语言习得与语言输入的关系,认为语言习得离不开语言输入,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即i+1理论[1]。i代表学习者的现有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料。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只有向学习者提供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即1,才能取得最佳的习得效果。任何向学习者输入低于其语言水平、接近或远高于其语言水平的语言材料的行为,都将是低效甚至起反作用的。分级教学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语言习得困境,使拥有不同i的习得者都能习得适合自己的1。“i+1理论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2]

1.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重申,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分类指导、因材施教”[3]的原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包括知识基础、动机态度、认知水平及个人素质等因素,根据每个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实现其全面发展。分级教学的提出和实施正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学摆脱“一刀切”的困境,走出耗时低效的不良循环。

2 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普遍实施了分级教学改革,且成果显著,这为塔里木大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本文在深入研究各高校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塔里木大学的教学实际,从分级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选用、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几个基本教学要素出发,探讨分级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1 分级模式与课程设置

确定分级模式是实施分级教学的关键,也是实施分级教学的第一步,包括分级标准和分级方法。建议通过入校测试与高考英语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级,以60%和40%的比例计算个人的分级分数线。为提高入校测试的效度和信度,应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考查学生的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全校英语教师集体合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讨设计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案。目前各高校的分级方法主要是将学生分为两个、三个或四个级别,其中,三层分类方式“操作性强,能够把学生比较合理地进行组合”[4]。结合塔里木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差距很大的实际情况,建议大致按照20%、60%、20%的比例分为A级班(高级班)、B级班(中级班)、C级班(基础班)。具体比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作为语言技能课,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而目前大班授课的现状使这样的机会难以覆盖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既跟不上节奏,又缺少表现机会,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焦虑,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应对大班教学的现状进行改革,结合学校师资力量的实际,在大学英语教学组班人数上进行控制,建议将教学班人数控制在80人以下。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课程仅在一、二年级开设,高年级的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和动力,部分学生毕业后对英语已相当陌生。这样,不仅违背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建议在改革一、二年级英语教学的同时,在三、四年级开设英语选修拓展课程,如:英美文化概论、英美文学作品欣赏、商务英语翻译等,为感兴趣的高年级学生提供继续学习英语的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2.2 教学目标与教材选用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5],对教学的全过程起着定向和指导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分别从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以及翻译等方面的能力要求上进行了设定。以此为参照,初步简单设定A、B、C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A级班: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B级班:较为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巩固英语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C级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夯实学生的英语语法词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选用上,目前,塔里木大学采用两套大学英语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以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全新版)。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访谈,部分学生反映,因受制于薄弱的英语基础,对目前所用教材基本不能理解和消化,甚至不能阅读教材文章,上课也是人在心不在。频繁的挂科也使一些学生彻底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建议,A级班可以使用难度较大一些的外教社教材,B级班使用高教社教材,C级班则使用更为简单的教材,比如新概念英语或者一些专科教材。

2.3 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

语言学习是一个层次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重点与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变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A级班学生来说,第一学年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四级应试能力,争取第一学年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第二学年则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采用交际教学法、叙事教学法等将课堂主权更多地下放给学生,增加师生和生生互动。此外,适当引入一些英美经典文学与英美主流报刊的阅读与讨论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对于B级班学生来说,第一学年的重点在于查缺补漏,系统地补充语法知识点,扩充词汇量,使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语法和词汇知识,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第二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主要采用交际互动的方式。

对于C级班学生来说,第一学年系统讲授语法知识,以课堂互动、叙事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阅读一些双语故事书,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第二学年在巩固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能进行基本的对话和交流。

2.4 分级管理与教学评估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建议对分级教学实施立体滚动式的动态管理模式。每学期初,可以通过学生自愿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等方式,允许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参加升级测试,通过测试者则可升入高一级的班级;对在分班中学习吃力的学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也可以降到低一级的班级。如此畅通的双向流动,有助于形成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教学评估体系是否合理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传统的静态评估即期末考试的形式仅量化了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静态评估是静止的、终结性的,对学生的最终反馈只是一个数字,不利于学生衡量自身各项英语水平的变化,更不利于教师总结教学效果。因此,应建立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静态评估采用分级考试、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形式计算终结性评估结果。动态评估由前测、阶段测试和后测组成[6]。教师在学期初设计好难度相当的测试内容,测试后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反映的问题进行教学干预,不迁就或漠视学生不良的学习表现,最后根据各阶段测试最终得出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估结果。通过静态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动态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二者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教育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尊重个体的观点与个性。分级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自主意识和个体的差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关怀的情怀,有利于营造良好互动的学习环境,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完成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对于塔里木大学来讲,分级教学可以有效克服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更好地为各层次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为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和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1]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 1982.

[2]李炯英, 戴秀珍.从i+1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01(1):54—5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黄远梅.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和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58—62.

[5]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0.

[6]张欲晓.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评估体系改革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5):53—57.

责任编辑:富春凯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Grading Teaching Proctice in Tarim University

DU Liang-xia, CUI You-we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Tarim University, Alar 843300, China)

The English proficiencies vary greatly among the non-English majors in Tarim University, and the teaching model of large classes has affected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Directed by the “i+1 theory” andCollegeEnglishCurriculumRequirements, grading teaching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a powerful platform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ie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raised, covering some teaching elements, including grading model and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xtbook selection, key poi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as well as grading administr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Tarim University.

College English; grading teaching; practical strategie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43

2017-02-22

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可行性研究”(TDGJ1622)的阶段性成果

杜良霞(1985—),女,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通讯作者:崔有为(1983—),男,山东潍坊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G642.42

A

1674-6341(2017)02-0109-03

猜你喜欢
塔里木分级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塔里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分析——以塔里木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