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金融类新闻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及权力关系选择:《纽约时报》有关中国A股的新闻语篇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

2017-03-10 06:08沈雨敏
关键词:批评性纽约时报明晟

沈雨敏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外媒金融类新闻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及权力关系选择:《纽约时报》有关中国A股的新闻语篇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

沈雨敏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视角出发,以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分析工具,选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2016年6月15日刊登的金融新闻“MSCI Delays Adding China Stock to Emerging Markets Benchmark”,即MSCI明晟集团宣布延迟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新闻报道事件作为语篇分析范例,从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出发,从三大语言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层面入手,试图从及物性结构、词汇句法选择、语气系统、直接引语等角度分析该报道如何使用语言操纵策略体现其意识形态及其政治经济立场,以期为后续国内读者阅读外媒金融类新闻提供借鉴参考,增强批评性阅读意识。

批评性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金融类新闻;意识形态

0 引言

如今,伴随着信息传媒行业的迅猛发展,以英语为主要国际通用语言的媒体新闻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以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主导着世界舆论倾向,无形中影响着大众的思想意识。西方国家的这些媒体巨头虽标榜公正、透明,以独立和自由自矜,实则新闻媒体通常受到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控制(耿芳,2012),其新闻报道内容通常符合利益集团的价值取向,并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导向。特别是金融类新闻,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性的经济、政治走势往往能够如期影响各国的金融、期货、股指等金融投资行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决策。而该类信息的及时传播更是归功于各大财经栏目的新闻报道。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市场经济繁荣的时代,中国投资者在获取全球性财经新闻的同时,本身也要具备独立思考和批评阅读的能力,方可读懂各大财经类新闻报道背后的真正含义以及意识形态倾向,从而做出合理的、符合自身切实需求的投资决策。

选用批评话语分析模式对外媒金融类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向读者展示语言结构背后所隐藏的真正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笔者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2016年6月15日刊登的金融类新闻“MSCI Delays Adding China Stock to Emerging Markets Benchmark”的语篇内容,从三大语言元功能理论入手,分别从词汇选择、句法使用、语气系统、直接引语等角度分析该报道如何使用语言策略,明辨语篇意义及其意识形态特征,为后续国内读者运用批评语言方法读懂外媒金融类报道提供借鉴参考。

1 理论框架

1.1 理论概述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 (critical linguistics),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英国和澳大利亚语言学家开创的批评语言学发展起来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学思潮,首先是在 1979 年由英国语言学家 Fowler、Hodge、Kress、Trew 等人在《语言与控制》( 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率先提出(董又能,王晶晶,2012)。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 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江晓红,2003)。作为一种语篇分析的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试图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解释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郑建凤,2013)。

1.2 分析工具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或者一种语篇分析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分析主要建立在现代语言学的各种理论基础上,尤其以韩礼德(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首要分析工具。在韩礼德看来,语篇的文本分析离不开语篇的语境。韩礼德(1978)指出,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是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的现实化。一个语篇必定产生于一定的语境,同时又在此语境中起作用。语境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社会语义变体。其中,语场指所发生的社会活动,影响词汇和句法的选择;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角色关系,它影响到句型和语气的选择;语式指语言所起的作用,可以是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可以是说教的或推理的,它影响到语篇的衔接风格。反过来,在特定的语篇里,语场由概念意义体现,语旨由人际意义体现,语式由语篇意义体现。在分句里,概念功能由及物性结构等来体现,人际功能由语气结构和情态等来体现,语篇功能由主位结构和衔接手段等来体现。(廖巧云,1999)

具体到本文研究的语篇,其语场是金融类别的新闻报道。语旨是纽约时报编辑与读者之间,以及该事件中MSCI明晟集团、中国政府、中国股民之间的关系。语式是供读者阅读之用。

概而言之,笔者试图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分析工具,从三大语言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入手,从词汇的选择、句法的使用、情态系统、直接引语等角度分析该报道如何通过语言策略的选择体现意识形态。

2 新闻正文语篇分析

2.1 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性系统来实现,作者或说话人选择何种过程、何种功能成分(动作者、目标、感知者)、何种体现这些功能的语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郑建凤,2013)。在这则报道中,作者主要通过及物性系统来实现。

该报道中作者主要通过表达行动过程的词或词组来体现概念功能,如poised, won, paving, holding off, pushing, buy, sell, raised, pass, bet on, banning, provided, flowing, delay, meddling, invest, finding, weighing, guessing, withdrawing, lift, Stage, waiting, chatting, wiped out, declined, rescue, estimating, delayed, concerned about, challenging, fretted about, stop, address, published, halting, give access to, allowing, open up, plan, connecting, recover。这些词或词组其对应动作的发出者,既有MSCI明晟指数公司,也有中国政府。其中,对待MSCI明晟通常选用强势意义动词,如:decide, reconsider, delay等。利用该类词描写MSCI明晟集团对该事件始终掌握事态主动权,动作性强势,拒绝A股纳入MSCI指数态度坚决且丝毫不留余地,旨在树立MSCI明晟决策的威严性;描述中国政府的行为性动词,如won,plan 等,都用于描写中国政府极力加入MSCI指数的迫切心情,以及试图努力改善A股市场监管的举措,从侧面显示出中国方面的被动性。而表达言语过程的词或词组,如indicated, said, speaking,通常用来引出MSCI明晟指数公司的官方发言,显示其官方权威性和不可置疑性,有利于拔高MSCI明晟的国际声望和维护其不可撼动的行业地位;表结果的词或词组,如detaining, suppressing, recover from, slumped, falling, cashing out,则通常用来表示中国股市所遭受的境况,造中国股市萧条不景气之景,挫伤投资者对中国A股的投资热情于无形;而表示目的的词或词组,如to increase、to join, to improve,则用来表明中国政府拼尽全力改善A股市场环境的动作,即以挖苦的语气从侧面暗示了A股市场投资环境不成熟和亟待规范的一面。

上述所有动词的主语都来自机构或政府,而从及物性结构的分析来看,《纽约时报》面对不同的报道对象,MSCI明晟及中国政府,其选词区别用意明显,传达了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描述MSCI明晟的选词较为威严和不容置疑,捍卫其主控地位不可动摇;而描述中国政府的选词大多使用行动措施意义,旨在描写中国A股市场的无规范性,进而引起政府的改善举措。由此,通过对动词的及物性分析可见语篇表达的概念功能。该报道中,《纽约时报》方面对待该事件中更靠拢MSCI明晟决议,为其决策叫好,从侧面抨击中国A股市场的不成熟以及亟需政府的监管规范。

2.2 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指语言用于建立、维护和确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功能,主要通过语气和情态来实现(徐素萍,2011)。根据韩礼德(1985)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从语气角度出发,英语句子大致分为两大类:直陈语气和祈使语气。小句的语气包括主语和限定成分两个部分。主语可由名词、名词性词组或小句来充当。限定成分指时态动词(如is, did, have等)和情态动词(如can, may, must等)(廖巧云,1999)

该报道中,作者有意识地运用主语和限定成分,将带有感情色彩的副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短语、明显具有贬义色彩的短语等来突出意识形态倾向。

运用副词,如even, again, broadly,however, despite, already 来显示MSCI明晟集团心意已决,今年再一次拒绝A股纳入MSCI指数,显示中国A股时隔一年,再次冲刺MSCI失利,MSCI明晟强势拒绝,A股尚待完善。

运用形容词,如influential,low,significant,heavy-handed, tighter, frothiest, curious, critically,努力营造中国股市的萧条之景,中国政府对A股监管的乏力,以及明晟集团再次拒绝将A股纳入MSCI指数对中国的显著影响等隐含意义。

运用形容词+名词短语,如heavy-hand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volatile and highly speculative,a much-needed boost,a deep slump, persistent concerns, stiff limits, once bustling brokerage halls, poorly lit trading hall, cold comfort,nursing losses, a red Double Happiness cigarette,在形容中国政府监管无力和中国股市的萧条,具有深度贬义倾向,用来营造一种股灾破坏力度之大、经济政策改革压力下行,股民被套亏钱、投资者受挫窘迫之景;然而形容MSCI明晟集团时,大都使用了普通中性词,甚至不乏诸多褒义形容词+名词短语,可表明作者或者说美国媒体对明晟集团所做决定的大加赞赏。

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的短语如With an eye on making the cut at MSCI,是用来形容中国政府期望纳入MSCI指数的动作,然而此处作者选用极具戏剧性的介词短语,视觉效果强烈,其意识形态用意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该报道在语气系统层面运用了大量带有明显感情色彩、极具戏剧性的形容词或短语,旨在加重对中国股市的破坏性描写、对中国政府的贬义抨击,以及对MSCI明晟集团的褒奖和支持之意。

2.3 语篇功能

根据韩礼德(1985)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语篇功能是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及衔接手段来体现的(廖巧云,1999)。在信息结构中,通常使用直接引语、间接引语等方式增加语篇的信息内容,旨在增强客观真实感,同时有助于借用他人的话语传达写作意图和意识形态倾向。正如朱彦(2006)说道:媒体语言是传播者在语境中用于表达特定意图的话语,直接或间接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服务。其中,直接引语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通常引用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从而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看法(戴炜华,高军,2002)。由此,看似客观公正的直接引语,很有可能却是媒体意图的暗现(董又能,王晶晶,2012)。

该报道的直接引语全部出现在MSCI明晟集团发言人对决策官方公布的原话,以及中国股民对自身及其中国股市的描述。其中,MSCI明晟集团的发言人原话有以下两例:

例1:“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clearly indicated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see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China A shares market before its inclusion in the 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 Remy Briand, the global head of research at MSCI, said in a statement on Tuesday.

例2:“Accounting in China is a state secret”, said Hugh Young, who oversees investments in Asia for Aberdeen,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emerging markets investors.

其中,中国股民对自身及其中国股市的描述有以下三例:

例3:He added that it could take years to recover his lost profits. “Now I just want to wait it out,” he said.

例4:“It’s not about waiting it out, because if you try you will probably get wiped out,” said Mr. Ye, a 62-year-old retiree who declined to give his full name when speaking critically about the government’s stock market rescue efforts.

例5:“It is really painful”, he added, estimating that most of the investors at the Shanghai trading hall had lost money over the past year. “This market isn’t really regulated.”

作者通过引用以上的直接引语,充分体现了传媒意图。引用MSCI明晟集团发言人的原话旨在试图传达明晟集团官方权威的发言,突显其权威地位的不可撼动性和强硬性,表明MSCI明晟集团对该决定的深思熟虑和决策终局性,顺带表述对中国A股市场不健全的失望和披露之意图。而使用中国股民对自身以及中国股市的描述,则试图运用个人话语的狭隘视野对中国股市进行抨击,旨在向读者灌输消极负面情绪,并利用散户的身份话语以偏概全,利用读者的怜悯心理体悟和关注散户的失意,从而对旁观读者或者投资者起到警示作用,塑造中国A股市场的不成熟性。由此可见报道内容为其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高度服务性。

该报道充分利用直接引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看似秉持“客观”为代名词的新闻语篇,实则是外媒利益集团的高度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选择。这样选择的报道内容,一方面可突出信息的“客观性”,另一方面,记者也无需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甚至可以借用他人之口间接地传达其意识形态(郑建凤,2013)。

3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财经政策改革发展动向必然会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相互渗透和扶持,外媒涉华报道内容必然受其意识形态左右,为其权力关系辩护。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三大元语言功能入手,分别从词汇选择、句法使用、语气系统、直接引语等角度来分析该报道内容如何通过语言操纵策略体现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显而易见,外媒新闻通过不同的遣词择句,有目的地选择信息内容,运用修辞手法等语言手段,将意识形态巧妙地注入新闻语篇当中,导向读者的思维意识,影响其对正确事实的判断,使得中国形象受损,进而达到权力控制的目的。由此,我们在阅读外媒新闻报道时必须对语言的使用及其信息内容具有高度敏感性,树立批评性阅读意识,提高阅读能力,从表层语言解构深层内涵,准确把握客观事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Brown, G &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Martin, J.R & White, P.R.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董又能,王晶晶.英语新闻的批判性话语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33—136.

[5]郑建凤.伦敦奥运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9—151.

[6]江晓红.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功能语法[J].学术交流,2003(7):132—135.

[7]徐素萍.《人民日报》、《纽约时报》“两会”报道的话语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0):60—61.

[8]耿芳.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J].现代传播,2012(7):155—156.

[9]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力分析[J].外国语,2002(6):42—48.

[10]朱彦.阅读新闻英语——树立批判性话语分析观[J].中国农业教育,2006(5):62—64.

[11]邹慧民,吴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批评话语分析”在当代中国进路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5):62—66.

[12]廖巧云.功能语法理论在文体分析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8):14—17.

责任编辑:李增华

The Option of Ideology and Power Relation in Foreign Financial News Coverage Concerning China: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NewYorkTimesNews Coverage about Chinese Stock Market

SHEN Yu-mi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DA, adopting system-functional linguistics of Halliday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make a case study on a financial new coverage — “MSCI Delays Adding China Stock to Emerging Markets Benchmark” published onNewYorkTimeson 15thJune, 2016. Start fo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ourse and contex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spect of three metacunction — ideational, interpersonal and textual.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language manipul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news coverage according to the analyzing elements of transitivity, the option of vocabularies & sentences, the mood and the direct speech, etc. Aims to figure out how these language strategies embody the ideology, the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stance of the foreign countries and hoping that such a study could offer some references to the Chinese readers in the following days when reading foreign news, and ultimately strengthen their critical reading capability.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functional linguistics; financial news; ideology

2016-09-22

沈雨敏(1991—),女,浙江杭州人,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英语言文化对比。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58

G212

A

1674-6341(2017)02-0153-03

猜你喜欢
批评性纽约时报明晟
本期导读
从发现问题到反思历史——历史学科批评性思维
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框架
都市类报刊批评性报道技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