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化社会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7-03-10 08:46彭丽丽
环球市场 2017年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多元化价值观

黄 月 彭丽丽

华北科技学院

浅谈多元化社会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黄 月 彭丽丽

华北科技学院

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缺失、社会管理的缺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出现的问题,德育工作也深受社会多元化的影响,德育工作呈现出低效状态。笔者从德育改革视角出发,指出了德育工作所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并对德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多元化;德育;问题;对策

一、多元化是德育难以回避的现实

多元化是指: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或事物的组合。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在经济生活、价值观、生活方式、文化等方面所存在的多样化的观念、理论、行为方式的总和。多元化不是指单一领域的多元化,而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领域都出现的多元化问题,是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多元化。经济全球化表现出了高度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各种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出现了空前对撞,激烈的交锋此起彼伏。过去传统的诸多东西,其意义、价值等也都需要被重新审视、重新定位。

多元化使德育面临着一种难以置信的处境。许多反道德、非道德行为的泛滥,社会上拜金主义还比较盛行,高校内部师德师风还时有丑闻。在此大背景下,自然无法回避这个多元化的格局。目前,我们的德育正面临着一个空前的多元化的社会大气候,且多元化正以一种难以避免的趋势渗透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生活、思维甚至是整个生存状态。

二、多元化社会德育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价值取向和评价体系的困惑

相对而言,一元具有一定的绝对性甚至是一种对多元的排斥,而多元的开放性却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存在。今天,在人们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缺乏普遍认同的情况下,现行德育有迷失的倾向。而在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各种价值标准的涌入,使得原先固有的传统价值标准瓦解,而新的价值标准尚未建立。

(二)西方文化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价值观问题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一贯占有重要地位,正如约瑟夫·奈指出的:“自从建国初期开始,美国人就一直为将我们的价值观与我们的其它利益相结合而绞尽脑汁。”正因为价值观在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以其文化、外交政策为载体,向世界宣扬和推行其价值观。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缺失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占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儒家学说及其道德思想观念已经沉淀到中华民族每个子孙的血管里,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然而近代以来,儒家文化先天的缺陷和负面作用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这些都动摇了国人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信念和信仰。

(四)学校德育工作缺位

长期以来,很多学校都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大多数学生都做到了“智”的发展,却没有达到“德”的目标。高校的教师参与学生德育工作的热情度不高,没有深入将德育工作融入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的缺失也会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

(五)社会管理不到位

当前,受金钱利益的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影响较大,社会上的各种乱象也较为复杂。这些都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难度,又加上政府社会管理队伍方面的人员少、管理方式单一、监管力度不够等情况,使得社会上不良风气较多存在,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较坏的影响,也给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六)家庭教育薄弱

家长的不良习惯和对孩子教育的忽视,都不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现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都很溺爱,即使孩子有过错,家长也是袒护其不良行为,没有做好表率作用,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影响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也给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三、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传承传统文化

我们应当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来充实发展自己,但一味强调融入世界的共性,不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个性,是极其危险的。我们在接受洋文化时不能舍本逐末。儒家思想中有一些糟粕和缺陷,但不能完全否定,儒家文化的主流是学以致用,报效国家,为民请命,教化民众,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仍是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和珍贵遗产。

(三)德育途径要多样化

德育教学不能仅采取一个模式,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心理辅导、文化渗透、个人关怀等多种途径。把握住鲜明的社会主义方向,把课堂教学作为传授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的主阵地。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明确道德价值标准。德育教学不能只顾整体教育,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关怀,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四)德育平台要多样化

德育载体必须适应新的变化,从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出发,合理运用传媒、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冲破传统的道德灌输模式,实现德育手段、方法、方式的变革,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构建融合社会、学校和家庭为一体的德育平台体系。当前,德育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各有关方面都要积极参与德育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促使德育工作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五)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效率

首先,德育工作者要吃透习近平总书记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厘清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其次,德育工作者应该确立现代德育观。在多样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高尚道德和健康人生,使德育模式转化为学生“自主选择”型;同时,从传统的“灌输德育概念”向“促进学生道德能力发展”转变,注意学生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养成的培养。

(六)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学校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心理健康的辅导,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进取精神。加强德育教育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让德育教育渗透到每节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应当充分尊重思想的个性化,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启发性的道德评价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改变以往单纯说教的单向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各项处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多地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傅新禾.李菩菩.社会转型期德育价值及实现路径探析.人民论坛,2013(23.

[2]任永泽.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之思考.班主任,2013(9).

[3]蒋高玲.整合多元化德育.新课程,2013(5).

[4]李霁.新形势下的几点德育思考.新课程,2014(3).

[5]胡金木.冯建军.多元化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道德与文明,2009(2).

[6]王翔宇.论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萧璋.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缺失.中华人才思想道德网.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多元化价值观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