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肇兴镇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2017-03-10 09:24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肇兴表演队侗寨

肇兴镇是我国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乡镇,肇兴侗寨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还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栖息地,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肇兴侗寨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为肇兴侗寨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肇兴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一切围绕旅游、一切为了旅游”的理念,按照“文化引领、保护优先、传承优先”原则,推进旅游与工业相结合、旅游与农业相结合、旅游与城镇相结合,发展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城镇。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优化“一核四区”。重点在环境整治、文化传承、村落保护、业态培育上提升,将肇兴镇区打造成旅游集散休闲区;重点在游客接待、商业街区、风貌整治上提升,将归杩打造成旅游服务区;重点在市政服务、生态移民、风情小镇、养生康体上提升,将井寨打造成社区服务区;重点在农耕文化、生态体验、休闲乐园上提升,将皮林一带打造成农耕文化体验区。坚持“八寨一山”一体化纵深发展,按照差异化定位、个性化体验的要求,重点在快进慢游、环境治理、村寨梳理、服务提升上下功夫,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文化主题产品,使生态堂安、民俗纪堂、行歌纪伦、民艺厦格、萨岁圣山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而丰富旅游业态,实现旅游产业率先突破,带动经济增长,充分调动和帮助贫困农户,积极投入到旅游行业中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旅游服务,农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实现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贫困农户增收,达到脱贫致富目标。

一、肇兴镇打造旅游品牌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管理力度

一是优化机构设置实行“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管委会和小城镇党政班子交叉任职;成立肇兴侗寨古民居保护协会,将一些年代悠久、具有侗族建筑特色的民居保护起来,维护和保存肇兴侗寨独特的民族建筑特色。二是加大对镇区房屋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力度,按照规划要求指导村镇建设。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规划建设的及时下达《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坚持每天联合景区管委会到现场进行制止、劝阻,并入户对“两违”户进行思想动员,要求停止建设或自行拆除。对已整改消除对规划实施造成影响的情况,积极对接规划、国土部门完善相关建房手续。四是加大对房屋风貌的管理力度,对符合规划,且已建成的房屋,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督促其对房屋按照侗族风格进行外包装,严格把握建筑风貌与侗族文化相协调。五是对进入肇兴景区的车辆进行严格管控,实行“分类、分时”通行管理,避免“车多为患”,确保景区运转秩序。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肇兴景区2013年开工建设以来,共已完成投资4.43亿元。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肇兴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产业发展、环境提升、风貌打造、路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整体效果初显,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合理,先后完成“八寨一山”道路硬化、肇兴主街铺装工程、排污工程、三线下地工程、人工湖建设工程、归杩片区房屋风貌整治工程及肇兴至洛香二级路建设工程等45个工程项目,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突出特色,传承文化发展

肇兴民族文化浓郁,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较大,我镇牢固树立“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用旅游彰显文化内涵”的理念,以肇兴景区提升打造和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在继续完善肇兴大寨核心景区的基础上向堂安、厦格、纪堂等“八寨一山”开发,扩大景区区域,增多景区景点,为发展旅游创造良好环境,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充实景区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旅游品质。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扶持力度,特别是为从事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人员在扶贫资金方面给予照顾,建立侗族民间传统工艺传承示范点,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双丰收。

二是丰富民族文化传承载体。坚持举办各种民族文化节日,开展各项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如“泥人节”的斗牛、抢鱼、芦笙表演等活动、“谷雨节”的“丢尤尤”活动、“落年”举办的芦笙节吹芦笙比赛活动、“抬官人”活动、“三三棋”比赛、祭萨活动等,通过各种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和侗族传统比赛节目,弘扬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感情。

三是营造浓厚民族文化氛围。大力组建侗族文化文艺表演队,肇兴侗寨有老年学校表演队、肇兴侗寨表演队、肇兴仁义表演队、肇兴少年侗歌表演队、旅游公司侗族大歌表演队等文艺表演团队。

(四)优化环境,守住环保底线

以肇兴侗寨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积极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全镇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加强寨内街道整治,街面实行传统青石铺装或传统鹅卵石铺装工程,美化寨内环境,清除了卫生死角。二是实施河道治理工程,清除河道内沉积淤泥,改善城镇水域质量。三是铺设排污管道,建成日处理能力500吨污水处理站一座及配套管网10.22千米,污水收集率达90%,增强排污能力。四是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垃圾车2辆,垃圾箱150个,建设村寨垃圾焚烧池等。五是成立寨内环卫队伍,保证卫生整洁。

(五)立足民族特色,多渠道开展宣传营销,提高品牌影响力

一是积极加强与各大媒体、旅行社对接,邀请国内外旅行社、媒体、剧组等到肇兴踩线考察、拍摄取景。三是到上海、广州、深圳、贵阳、凯里等城市举行肇兴景区旅游推介会。四是办好第六届黎平·中国侗文化旅游节之鼓楼歌海及祭萨活动,加大宣传肇兴侗族文化力度。五是积极鼓励邻近村寨举办民俗节庆活动,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参与其中,并充分展示侗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丰富多彩。

过去的几年,肇兴通过大力推动景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丰富了旅游业态,实现旅游产业率先突破,促进百姓富裕,实现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十二五”期间,我镇共有1464户6333人实现脱贫,2015年实现了减贫摘帽,三个贫困村出列。2015年景区总收入925万,其中门票收入781万元,比2014年翻一番;全镇旅游接待人数达110.2万人次,同比增长50%,旅游综合收入达1.6亿元,同比增长61%。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乡村业态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酒店、宾馆88家,特色民居接待140家,饭店46家,旅行社6家,民族表演队6个,电商1家,刺绣、靛染作坊289家,微型企业15家,快递物流和个体客运110余个,解决就近就业1000余人,其中解决贫困人口就业632人,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

二、继续巩固发展肇兴镇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肇兴镇旅游事业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成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为了持续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持续为当地旅游扶贫、精准扶贫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践中要加大工作力度,补齐短板,助推发展。

(一)认清形势,找准差距

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距离黎平飞机场50公里,距厦蓉高速、黎洛高速从江东站仅3公里,距贵广高铁从江站仅2公里,随着厦蓉高速黎平水口至桂林段的贯通,乡村旅游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肇兴镇总体建设用地规模小,用地紧张,部分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难以落实,项目建设推进困难。二是镇财政财力薄弱,景区建设负债重,矛盾多。三是随着群众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建住房对传统村落的破坏较大,“两违”工作压力大,从而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五是乡村旅游业发展才刚起步,特色旅游商品少,还处在粗浅的状态。

(二)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

肇兴镇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发展“两茶一药一游”大产业为支撑,以大数据、大旅游、大扶贫为路径,围绕“八寨一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侗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牢牢抓住“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节遗产地”这一品牌,大力发展侗民族文化休闲旅游,大力发展以养老养生为支撑的“养”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培育乡村实体经济体

一是依托新农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和百里侗寨景区打造,围绕康体休闲、林区避暑、农耕养心、公寓养老等不同主题体验,年内创建肇兴—堂安沿线油茶农文旅产业园和皮林薰衣草农文旅产业园,围绕“养、游、医、健、食、管”,外引内扶,精准招商,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实体企业。二是依托山地资源,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引导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实施“一村一特一品”策略,每个村都有一个支撑产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因素,积极引导群众勤劳致富,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引进龙头企业,运用电商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来源,推动脱贫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三是开展一系列加强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管理水平,提高肇兴侗文化旅游景区整体对外形象。不断丰富景区氛围营造,充分利用民间节庆节点,举办系列民俗活动。

(四)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发展强大合力

要结合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发展潜力,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加大肇兴景区的宣传营销和推广力度。要整合侗文化旅游景区内的管委会、镇政府、村民委、工商、派出所、交警、供电和肇兴旅游发展协会等管理资源和力量,采取严管措施,加大景区管理力度,使景区容貌和环境卫生在2016年5月前有明显改观。同时,积极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利用市场的办法,落实责任,适当投入,推行景区环卫保洁、公共设施,文化资源等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

猜你喜欢
肇兴表演队侗寨
演2021年莫斯科航展中,勇士飞行表演队正在表演
鹰击长空
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正在练习
视觉中国之黎平肇兴侗寨
肇兴侗寨
肇兴旅游扶贫的“四活改革”
音画之旅 百里侗寨踏歌行
侗寨里的斗牛舞
贵州最美乡村——肇兴村·构造之美
苗乡侗寨乒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