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坝会议的历史启示和当代价值

2017-03-10 09:24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场渡赤水领导核心

红军长征在贵州召开的苟坝会议,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产生后,重塑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核心意识、战略全局观念、政治纪律规矩和使命担当精神的重要会议。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开创性作用,对当代中国共产党具有启示性作用。因此,对苟坝会议的深度研究和基因传承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当代价值。

一、 苟坝会议为遵义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就了红军长征在贵州史诗般的历史转折

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召开了一系列政治局会议,这一系列会议以遵义会议为标志,见证了党和红军转危为安,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历史。党中央在贵州召开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鸣三省会议和苟坝会议等主要会议,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命运攸关的时候召开的,每一次重要会议都同样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都在探索从血与火中蹚出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从历史的视角看,转折和新生是红军长征在贵州的历史使命,红军长征在贵州召开的这一系列会议具有共同的历史主题和紧密的内在逻辑,在党的历史上也被统称为遵义会议。

我们在阐述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一系列会议作为一个整体去把握,这样才符合红军长征在贵州实现转折、走向新生的历史逻辑。因为,这一系列会议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见证历史性选择和转折的重要节点;而我们在挖掘系列会议中某一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时,就应该从系列会议的内在联系中准确把握这次会议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这有利于把握会议节点之间历史变化和内在演进的清晰脉络。苟坝会议结束了一渡赤水和二渡赤水的战略被动,为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赢得了战略主动,意义重大。应该看到,没有遵义会议等其他一系列会议的成功,也就没有苟坝会议的召开;同样,没有苟坝会议的成果,遵义会议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就没有最终完成。因此,我们研究苟坝会议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而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研究,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苟坝会议的精髓。

二、 苟坝会议是一幅画龙点睛的篇章

新“三人团”的设立,树立了核心意识,强化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领导地位,为“四渡赤水”及长征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的话,那么,苟坝会议就是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后,党中央核心意识形成的逻辑起点。遵义会议形成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条“龙”,苟坝会议设立“新三人团”为这条“龙”画上了点睛之笔。苟坝会议虽然是因为攻打打鼓新场而召开的,但是,会议的最重要成果则是形成了中央政治局领导下的“新三人团”。这不仅进一步明确地解决了长征途中党和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和军事路线问题,而且“新三人团”的灵魂——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苟坝会议得到进一步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三人团”的形成标志着党中央核心意识开始形成。

传承苟坝会议的光荣传统,就是要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就是要强化对领导核心的认同、维护、忠诚、爱戴,就是要坚定不移服从领导核心。苟坝会议启示我们: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没有核心就没有灵魂,没有核心的领导集体是靠不住的。没有领导核心的集体就会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党的政治智慧和政治优势就体现不出来,党的领导就会被抽象化。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长期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形成的。苟坝会议之后,毛泽东成功指挥红军取得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从此,党和红军踏上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征程。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习近平同志被正式确立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党的历史上乃至于中华民族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习近平同志的思想指引、卓越领导、开创精神、人格魅力、人民情怀和政治智慧是我们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像忠诚和爱戴领袖毛泽东同志一样忠诚和爱戴习近平同志,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服从党中央领导,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走向辉煌。

三、 苟坝会议是一次战略意识的教育

在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启发和指引下,苟坝会议提升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意识,为“四渡赤水”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四渡赤水是变被动为主动、化绝境为新生的著名战役。四渡赤水是从战略被动开始的,前两次十分被动和艰难,后两次就十分主动和“得意”。四渡赤水从突破困境到开创新局,转折点正是苟坝会议。苟坝会议的召开,表面上看是围绕是否同意攻打打鼓新场的主张展开的,实质上是正确处理战役作战与战略全局的辩证关系问题。遵义大捷后,中央乘势而上,也曾经谋划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的战役,因此,从战役准备和机遇上看,进攻打鼓新场是有基础的。但是,进攻打鼓新场战役是一场攻城拔寨的阵地战、攻坚战,对实现中央红军的战略目标弊大于利。从当时红军的战略处境和战略目标的视角看,“走”为上策,走出敌人的重重包围是战略目标。“打”为下策,“打”是为了更好地、更快地“走”。进攻打鼓新场即使能够取胜,对战略目标而言都不能加分,如果不能取胜、甚至陷入新的困局而贻误先机,那对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乃至于红军的命运就是“灭顶之灾”。主张“打”是一种战役思维,主张“走”是一种战略智慧,战役思维必须服从战略布局。毛泽东同志正是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坚决反对攻打打鼓新场的主张。在毛泽东同志的耐心说服和启发下,苟坝会议最终放弃了进攻打鼓新场,为后面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赢得了主动、抢占了先机。放弃“打鼓新场”,赢得“四渡赤水”,可以说,苟坝会议是毛泽东书写“四渡赤水”经典战役“得意之笔”的最得意一笔。

传承苟坝会议的光荣传统,就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战略全局谋划决策。苟坝会议启示我们: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就必须牢固树立战役行动必须服从战略全局的理念。背离战略目标的任何一次行动都会对战略意图的实现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在高度集中统一的大局意识和战略布局指引下,灵活机动地打好每一场战役,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最终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但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从战略全局出发,既赢得了战争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这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智慧。”

今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每一行动、每一实践的根本取向。抓改革创新要坚持大局统御、提高站位,不论在哪个层级推进改革创新、开展具体工作,都要坚持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都要从战略路径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四、苟坝会议是一次政治意识的检验

苟坝会议的成功召开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讲政治守规矩的品质和能力。苟坝会议是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后,在四渡赤水的关键时刻,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苟坝会议期间,针对支持和反对进攻打鼓新场的抉择,毛泽东反对攻打打鼓新场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但是被会议集体否定了。作为第一代领导核心、前敌总指挥的毛泽东同志在不放弃正确意见的同时,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服从会议的集体决议。开创了第一代领导集体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路径。会议结束后的当晚,毛泽东再去找到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交流意见。在第二天的会议上,毛泽东说服多数同志,与会者没有再坚持进攻打鼓新场的主张,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一致认同,会议取消了攻打打鼓新场的战役。周恩来同志后来回忆说:“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毛主席那样高的威信还是不听,他也只好服从。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苟坝会议是在瞬息万变的严酷战争环境中对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对领导核心政治意识的检验。

传承苟坝会议的光荣传统,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领导地位。苟坝会议启示我们:要善于处理坚持真理和严守政治纪律的辩证关系。即使个人有主见、有真理,也必须按规矩办。同样,不能因为是多数人就固执己见,拒不接受少数人掌握的真理。人人都要在服从真理的前提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令行禁止。没有真理的指引,我们将迷失方向;没有铁一般的政治纪律,我们将一事无成。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游离于组织之外。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生命力的根本依托。当前,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大考验“面前,讲政治至关重要。讲政治就是要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指导下,通过执行钢铁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力维系党的生命力,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否则,中国共产党就会出现迷失方向、一盘散沙、自我瓦解的局面,进而丧失生命力、失去存在的价值。

五 、苟坝会议是一次担当精神的彰显

毛泽东以自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敌总指挥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去捍卫真理,再一次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能够具有大无畏的担当精神,就因为他们有崇高的忘我意识、真理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的支撑。苟坝会议再一次彰显了毛泽东坚持真理、敢闯新路,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非凡魄力和崇高境界。

传承苟坝会议的光荣传统,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勇于担当的精神境界。苟坝会议启示我们: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本质特征。没有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就不可能开创新局,创造历史。必须克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愿担责、不愿吃苦,随大流的观念。只有具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当前,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上来,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推动改革,敢于担当、善谋实干、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猜你喜欢
新场渡赤水领导核心
美丽的新场古镇
爱情永恒(组诗)
论领导核心的战略定位与历史意义
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需要坚强领导核心
大战将军山
只说困难和问题的座谈会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海军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
略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军队管理教育的实践和理论贡献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