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初浅思考

2017-03-10 11:11任峰刘波李旭
粮食问题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种粮粮油粮食

◎任峰刘波李旭

对广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初浅思考

◎任峰刘波李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摆放在了突出位置。如何适应农村土地快速流转,已成为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主体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粮食产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思考和探讨解决的重要课题。

粮食产销 经营主体 发展现状 对策思考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已成为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促进粮食生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笔者围绕广安市境内的各类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相关产业发展提出初浅看法。

一、当前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整体发展,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做好了统筹规划,出台了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的政策措施,把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情况列入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着力培育示范性种粮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取得了骄人的成效。如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统筹调整 “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等等。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粮食生产情况

1.土地因素。一是土地流转不及时。农民守地意识较强,思想观念陈旧,担心土地流转后丢失,流转双方难以达成有效协议。二是土地流转期限短而不稳定。农户观望思想严重,导致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难以有长远打算,稳定性较差,短期行为较为明显。

2.政策因素。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只知道国家大力提倡土地流转和机械化耕种,对具体政策的落实、项目资金的支持知之甚少,前两年全市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在种子、农药、化肥等方面有一定的扶持,目前政策扶持力度有所减弱,部分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运转举步维艰。全市最大的民营稻米加工企业岳池久发粮食有限公司,创建于2014年初,集粮食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 2013年流转土地4000余亩,来自地方的政策扶持少,且融资渠道狭窄。

3.管理因素。专业合作社管理不规范,合作社成立随意性大、结构松散、管理简单粗放;有的合作社存在短期行为思想,没有长远规划,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有的内部管理不健全导致无法正常运营,有的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亏损导致合作社无法运营。

4.效益因素。目前,全市合作社发展处于起步、爬坡阶段,规模比较小,生产成本高,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粮食专业合作社发展乏力。如种植水稻每亩生产成本为:种子70元、育秧20元、农药肥料180元、水费50元、机耕机插机300元, 人工费50元、土地流转600元,生产成本累计为1250元/亩;若每亩产480公斤稻谷,按国家最低收购价 2.72元/公斤计获得收益1305.60元;扣除各项生产成本后,当年可获得纯收入比较少,其单位面积效益较差。政府对种粮大户实施了土地流转补贴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但随着人工和农资成本的不断提高,增加了粮食生产经营风险,也制约了种粮大户的发展。

(二)粮食经营情况

1.粮食收购网点较少。国有粮食企业改制以后,乡镇原有的粮仓因年久失修而不能储藏粮食,导致收购网点少。同时,由于现有的粮食收储企业已有的烘干设施及烘干能力有限,即使满负荷的运转也满足不了售粮需要。

2.粮食产业链条较短。大多粮食企业是以粮油储备和经营企为主,业务也仅限于承担储备任务和经营原粮,产业链条短。与粮改前粮食企业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到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相比,业务已严重萎缩。

3.市场经营拓展乏力。为保证和满足人们渴望吃上 “放心粮油”的迫切愿望,政府启动实施了 “放心粮油”工程。目前,广安已建立市级 “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个,在主城区建立放心粮油示范店5家、川粮便民连锁店11家,触角已延伸到学校、餐馆、食堂、超市和社区居民,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但是,在流通和零售环节仅有分散的几个示范店或便民连锁超市,距离真正形成 “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进超市、进学校、进军营、进餐饮的服务网络体系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4.产业优势发挥不够。按照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优质、绿色、生态农产品,打造 “华蓥山”公用品牌的要求。但还存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农产品优质化率大幅提升方面还有待提高和完善;粮食生产经营企业在加工环节缺乏配套的粮油加工设施,难以改变买原料卖原粮的经营现状,不能有效实现加工增值销售,缺乏对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二、对策和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粮食产业发展要求,丰富市场供应,实现惠农利民双赢效果,确保粮食安全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领导,落实产业发展举措

一是探索有效模式。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承包、租赁、代耕、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或者由农户将承包地统一向村委集中再统一流转给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模式。二是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开展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促进土地有序健康流转。三是完善补贴政策。在现有惠农补贴基础上,新增补贴向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倾斜,以调动粮食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的担保体系,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农业订单融资等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抵押,切实解决从事农业种植经营新型主体融资难问题。

(二)统筹规划,加大硬件设施投入

一是继续加大对仓储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要从每年的产粮 (油)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通过一些措施和制度性安排,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二是建设区域性粮食烘干整理中心。按照粮食产量、正常年景需要烘干的粮食数量、规模效益,因地制宜,引导社会资本、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面向社会服务,解决好种植大户卖粮的烘干需求。三是支持建设粮食仓储、烘干设施。按照各类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不同要求,分别设计不同的仓型,为种粮大户提供粮食仓储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粮食仓储经营企业设立 “粮食银行”,种粮大户可把从田间收获的湿谷,直接送到 “粮食银行”进行烘干整理,不用自己建坪晾晒、修仓储存,由 “粮食银行”免费提供储存服务。

(三)统一规划,扎实推进 “粮安”工程

将推进 “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进超市、进学校、进军营、进餐饮企业纳入 “粮安工程”规划,支持管理规范、质量安全、经营良好的粮油经营和加工企业建设连锁门店,形成统一标准的连锁经营网络;升级改造原有的放心粮油示范店、军供网点,统一标识,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提高放心粮油网点覆盖率,构建质量、卫生、价格、计量、服务 “五放心”的 “放心粮油”经营体系;同时,要将 “放心粮油”示范店的布局和设立与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和军粮供应网点结合起来,采取合资、合作方式,联合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共同投资建设放心粮油网络体系,对符合规范标准的予以挂牌,平时供应 “放心粮油”食品,关键时刻保障应急供应。

(四)借助优势,提升广安知名品牌

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向前推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在供给侧方面:把培育优质、绿色、生态农产品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全力打造小平故里“华蓥山”优质农产品系列品牌。在消费端方面:以广安现代粮食物流园区为依托,充分发挥粮食仓储、物流配送、军粮供应、粮油检测、电子商务等优势,借助本地优势农业、优质特色产品,结合 “军供”行业特色,全力打造 “賨粮”制造品牌 “良信”系列植物油和优质大米产品。将推进 “放心粮油”和 “万村千乡”工程相结合,开展连锁配送和经营,不断满足城乡市场的需求。同时,利用电商网络平台宣传好 “华蓥山”系列优质农产品,积极参加省内外优质农产品的展示展销活动,努力扩大广安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结语

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重要举措。通过研究调整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发展动力,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合力,鼓励和支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引擎。

(作者单位:广安市粮食局)

猜你喜欢
种粮粮油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