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精准脱贫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2017-03-10 14:51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石阡县各乡镇精准

为进一步解决基层干部扶贫政策不清楚、工作思路不明确、扶贫措施不精准,群众缺乏主观能动性、能力不足、技能不强等问题,石阡县委、县政府依托党校培训主阵地,整合扶贫、人社、职校等部门资源,以“精神脱贫”为切入点,于2017年2月在县委党校挂牌成立了“石阡县精准脱贫培训学校”。学校以“三扶”(扶志、扶智、扶技)为导向,围绕思想教育、理论宣讲、技能提升三大内容板块,通过集中培训、精准送学、县外提升和就业扶持等方式,实现了教育培训“四个全覆盖”。

今年以来,石阡县精准脱贫培训学校共举办县级集中培训班2期,8个班次,培训520余人,引导非公企业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6个。全面提升了石阡县干部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干事创业能力。

一、石阡县精准脱贫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扶志:变被动为主动

一是拓展课程内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与励志、感恩教育课程。通过课程内容的拓展,使培训人员理解党的政策更加透彻,感党爱党更加深刻。这些教育课程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精神状态,振奋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了其脱贫致富的理想和目标,引导贫困户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调动了脱贫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精准脱贫学校结合“黄大发”“肖飞”等人的先进事迹,开设道德课程,潜移默化地形塑群众的感恩意识,使群众“吃水不忘打井人”,对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干部队伍的倾心帮扶,企业、产业大户的带头引领,知恩感恩,坚定跟着共产党走脱贫致富之路。

二是丰富教学形式。在坪山、枫香、大沙坝、龙井、石固等乡镇,通过院坝会、堂屋会、田埂会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在屋前堂后、乡间坝上进行精神扶贫教学,使县、乡(镇)、村干部真正融入群众,把“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脱贫信念真正播种到贫困群众的心中,帮助其树立正确脱贫观念,铆足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立志拔穷根!

三是分校下乡。在各乡镇(街道)挂牌成立精准脱贫培训学校分校,整合远程教育资源,重点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菜单式”“点题式”上门教学。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改变部分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坚持“立足需求、师资下沉、服务群众”的原则,通过各乡镇(街道)上报培训需求,精准组织师资上门授课,实现心贴心服务,真正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也把志气、信心送到农户心坎上。

(二)扶智:变“苦力”为“智力”

一是集中培训。精准脱贫学校积极探索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铜仁职院、铜仁电大等机构对部分45周岁以下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教育。目前已经组织45岁以下的村干部共计56人次接受了学历提升培训,预计年底共600人次可参加培训。培训在增强村干部学历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和自我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充分运用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好资源优势,用活中央、省、市惠民政策,实现科学脱贫。

二是开设精准扶贫专题研讨班。通过邀请县内外专家、学者、领导、致富带头人做专题辅导,对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等进行专题培训。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还组织学员到各乡镇开展现场教学。在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之余还安排了分组讨论,学员们针对学习专题积极发言,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推进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专题研讨,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有效提高了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的专业化能力,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办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能力支持。

三是县外提升。积极协调新华社、苏州相城区、省农科院、贵师大、铜仁学院等帮扶单位资源,有计划地选派部分脱贫攻坚包干工作负责人及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外出培训。通过让扶贫干部参观脱贫致富典型、脱贫致富产业、脱贫致富路径,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紧迫感,学习脱贫致富先进经验。精准脱贫学校先后组织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省外高端培训机构学习56人次。建立健全校地合作机制,依托贵州正大职院、铜仁职院等县外培训机构,整合部门培训资源,定期精准选派部分贫困群众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到县外培训机构开展素质教育培训,全年选派到县外培训不少于10期,培训不少于600人。

(三)扶技:变授“鱼”为授“渔”

一是抓好技术培训。根据不同对象,开出不同培训菜单。目前,已举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培训2期,开设烹饪、汽车驾驶、酒店服务、电工、养蜂等8个班次,培训贫困户395人。举办的劳动技能培训专业都是紧扣市场需求,就业较为容易的行业。通过培训,学员们都更加明晰了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认真学习掌握真本领,为今后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动员组织实力雄厚的非公企业为培训合格的学员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了学员的后顾之忧。各乡镇(街道)成立的精准脱贫培训分校同样根据培训需求,分门别类提供“菜单式”培训,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中18至50周岁的劳动力都能有稳定的脱贫门路。今年以来,坪山、枫香、大沙坝、龙井、石固等乡镇(街道)分校开班培训60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茶叶、果蔬、中药材栽培管理培训,畜禽养殖等农牧业产业技术集中轮训,确保培训有干货,群众全覆盖,效益能凸显。

二是积极发挥各类组织的技术指导作用。精准脱贫培训学校联合贵州建工集团培训中心,县职校,县内各驾校、酒店及宾馆,龙头企业等,挂牌成立了脱贫攻坚“定点培训机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通过开设电工电焊、建筑施工、驾驶技能、茶叶加工等专题班次,提高学员的脱贫技能。

二、石阡县精准脱贫培训的主要成效

(一)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了自力更生的脱贫观念

通过多种办学形式使贫困群众对党的政策理解更加透彻,感党爱党更加深刻。特别是分校办得比较好的坪山、枫香、大沙坝、龙井、石固等乡镇,通过屋前堂后、乡间坝上的精神扶贫教学,把勤劳脱贫的信念真正传递到贫困群众的心中。使当地群众感恩党的惠农政策,坚定跟着共产党走脱贫致富之路。

(二)以各种形式的培训助力脱贫攻坚

首先,精准脱贫培训学校选派部分贫困群众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到县外培训机构开展素质教育培训;其次,精准脱贫培训学校以精准扶贫专题研讨班的形式对扶贫干部进行专题辅导;再次,精准脱贫培训学校先后组织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省外高端培训机构学习。

(三)帮助贫困户积极创业

精准脱贫培训学校根据不同的扶贫对象,开出了不同的培训菜单。目前,已举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培训2期,开设烹饪、汽车驾驶、酒店服务、电工、养蜂等8个班次。各乡镇(街道)成立的精准脱贫培训分校同样根据培训需求,分门别类提供“菜单式”培训,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中18至50周岁的劳动力都能有稳定的脱贫门路。截至目前,参加过培训班的学员有400多人都学成了一门谋生技艺,其中100余人走上就业岗位或自主创业。

三、启示建议

(一)扶贫首先要扶志

没有坚定的信仰、信念,就会得“软骨病”,再好的政策也不能发挥其作用。精神扶贫是物质扶贫的基础,离开了精神扶贫的物质扶贫是输血式扶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上党课,把党课入脑入心,时时与党中央看齐;对于人民群众,要通过党性教育、感恩教育、法治教育、技能培训和业务提升,更加透彻地理解党的政策,更加深刻地感党爱党。

(二)扶贫需要智力支撑

俗话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没有智力支持,个人就难以改变贫穷命运。对于地方来说,劳动力素质如何对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石阡县成立精准脱贫学校,对贫困村干部、贫困群众进行素质提升培训,是县委、县政府着眼长远的战略。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加快把扶贫对象、国家干部从“苦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就是要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奠定人才基础,从根本上让群众摆脱贫困。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石阡县开办精准扶贫培训学校,就是要让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多积累一点科学知识。根据个人喜好和自身劳动力特点,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参加不同培训班,提升各自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精准脱贫学校变授“鱼”为授“渔”,让贫困群众由一名普通劳动者转变成一名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猜你喜欢
石阡县各乡镇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图片新闻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2018年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区域热量资源分布特征
南江县:“三述三质三讲”问计于民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罗甸县各乡镇实测降雨量分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