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梦谷”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浅析

2017-03-10 14:51
理论与当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河坝瑶族蓝莓

“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是黔东南州麻江县打造的一个乡村旅游品牌。为探寻“蓝梦谷”乡村旅游创新升级发展路径,调研组对“蓝梦谷”进行了考察调研,分析总结“蓝梦谷”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麻江县旅游资源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一、“蓝梦谷”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发挥企业带动作用

麻江县政府先后与贵州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贵州科学院麻江蓝莓产业工程技术中心”、与江中制药达成蓝莓产品研发合作协议等,负责蓝莓产业发展技术保障。并举全县之力通过整合、融资、招商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入“梦蓝谷”蓝莓循环产业示范园设施建设。在蓝莓园区内引进企业12家,合作社8家进驻,获有机认证企业5家。同时完成园区内“嘎尤古寨”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打造,“梦蓝谷”景区整体建设打造。总规划投入资金3.25亿元,目前完成投入2.68亿元。在蓝莓园区内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基地的发展,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和群众共同发展。2016年带动群众500余户种植蓝莓5400亩,种植中药材3000亩,花卉苗木种植300亩,发展特色蛋鸡养殖24万羽,入驻村企业9家。

(二)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麻江县依托美丽乡村,融入多样化的旅游、休闲、体验元素,精心培育旅游产品,按照全域旅游和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县为抓手,结合“清水江百里田园画廊”的功能定位,全力塑造了“梦境苗岭乡野,诗意清江田园”的高端乡村旅游形象。相继投入资金3.3亿元建设打造了“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和乌羊麻、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马鞍山生态体育公园等景区景点。又投资约3亿元正在打造卡乌药谷江村。把“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区与它们连成一片,相互带动、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三)注重引导,带动农民主体作用

麻江县始终坚持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民的长远利益相结合,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农民加大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的盘活与利用,带头从事农家乐、乡村农居等项目,使广大农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就业。“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所在地龙山镇共和村开设农家乐5家,已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发展特色蛋鸡养殖基地2个,养殖24万羽。解决就业100余人。

(四)村园互动,丰富文化旅游业态

以产业园区为中心, 引领域内各村突出特色、张扬个性,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园区功能要素。坚持用景观的理念建设农村,在加快推进村寨硬化、洁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要求,利用“一事一议”“美丽乡村”等惠民扶贫项目,精心建设,对村寨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实现“村即是景,景即是村”。如园区周边翁安寨、汤家寨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规划了蓝莓采摘体验区、稻田罩鱼体验区、苗族风情体验区、农家乐和农家住宿区。做好园区周边村寨主题宣传。如龙山村蚂蚁坟确定“园中村融合,打造景区秘境”宣传主题,共和村汤家寨确定“走盐马古道,品南方蓝莓”宣传主题,河坝村确定“彰显瑶族文化底蕴,打造魅力瑶乡”宣传主题。通过不同的方式,分类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旅游业态。

(五)深入挖掘,提升民族文化魅力

一是打造“中国·麻江乡村旅游节暨蓝莓文化节”。2017年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每届时长1个月左右,跨越整个蓝莓成熟季。蓝莓文化节,设有蓝莓、音乐、帐篷、美食,还有寻找蓝莓伙伴、蓝莓林间马拉松、我是蓝美人、微神直播、微电影大赛、自行车竞赛、水上冲关等20多项主题活动。此外,具有麻江标签的蓝莓论坛、乡村旅游论坛、蓝莓招商推介会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前来,成为提高“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区知名度的有效载体。二是彰显瑶族文化底蕴,打造魅力瑶乡。“蓝梦谷”西面是河坝瑶族传统村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少数民族共同体,长期处于未识别民族状态,直到1992年,才被官方正式认定为是瑶族的一支。河坝瑶族“隔冬”仪式和河坝瑶族“枫脂染”的蜡染工艺较为有名,其中河坝瑶族“枫脂染”的蜡染工艺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河坝瑶族民俗“尦当”表演节目成功入选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节目。三是共和村苗族盛装、苗族芦笙、斗牛等民族文化。“蓝梦谷”所在村是一个民族村,努力挖掘其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让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展示,形成产业和文化的双重特色,以此来吸引城市居民,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

二、“蓝梦谷”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色品牌不明显。“蓝梦谷”现处在农家乐、观光、采摘等基础阶段,本地民族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没有拳头产品和核心吸引物。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市场定位不够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缺乏吸引力。

二是管理还不够规范。“蓝梦谷”园区内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够规范,缺乏财务管理、人力管理、导游管理等专业人员。而园区内涉及村落和农户较多,由于经营者缺乏必要的培训,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准备不足,凭借一些经验进行经营,适应不了市场需求。园区内的安全、卫生、消防、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开发与管理也不完善,从业人员与乡村旅游的服务应达到的专业化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管理比较粗放、服务水平较低。

三是农产品不够丰富。“蓝梦谷”园区主要以蓝莓为主打产品,但整个龙山镇的农产品不多,仅鲜鸡蛋、西瓜、太子参等少量的农业产品,没有很好发挥旅游产业扶贫作用。

四是旅游产品比较少。“蓝梦谷”乡村旅游尚未深入挖掘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农家乐”游客大多数只进行玩牌、打麻将、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三、“蓝梦谷”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做好科学规划

要制定出龙山镇整体旅游规划,找准“蓝梦谷”的发展定位,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与旅游总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村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制定好发展规划。可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河坝瑶族风情、共和苗族文化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要提档升级,打造出亮点;同时,可对接周边乌羊麻、约谷村、下司古镇等优秀资源,打造出精品旅游路线,让旅客既观古镇,又看风光,既游玩山水,又体验农耕文化,既享受美食,又感受民族风情。

(二)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利用网络、电视台、广播栏目、报纸等媒体进行立体宣传。同时,也可以采用实体营销模式,充分利用车体广告、高速垮桥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吸引游客眼球,努力提高户外宣传效应。积极宣传旅游新产品,提高蓝梦谷旅游知名度。

(三)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要加快娱乐设施建设步伐。园区内游客参与互动娱乐项目不多,没有更好地体现不同层次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在娱乐设施上旅客除了采摘、观光、垂钓外,多数就是在农家乐打麻将、玩扑克、烧烤等,水上项目、科普项目、民族文化项目等没有形成。因此,应以“完善旅游功能、满足游客需求、丰富园区内涵”作为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打造“养生”主题建设,让游客在参与娱乐项目中释放工作、生活、学习的压力,体验感受亲情、爱情、友情的弥足珍贵。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些有资历的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开发,完善服务功能。

(四)加强园区规范管理

要结合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采取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管理。要强化会计财务知识、安全运营、紧急救援、消防安全、文明礼仪等业务培训和旅游政策法规知识培训,规范他们的服务操作水平。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以及对园区内经营农户相关业务和文明礼仪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

(五)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

加大与全州大数据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的联系,通过大数据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实时交换,及时发布旅游资源状况、自然环境变化、交通状况和游客消费动向等信息,提升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服务能力,让游客在蓝梦谷及全县的旅游过程更顺畅,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河坝瑶族蓝莓
瑶族织锦
蓝莓建园技术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蓝莓姑娘
渤海C油田明下段河坝砂体构型演化规律分析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
浅谈围场县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几个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