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隐患分析

2017-03-10 19:17
环球市场 2017年10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金融发展

张 玺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隐患分析

张 玺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当代背景下,随着全世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金融领域也开始与互联网结合。现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传统的金融市场已经慢慢开始弱化,而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金融业务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本文中,笔者以现代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的变化入手,着重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也提出存在的隐患问题。

互联网金融;金融业务;发展模式;隐患与风险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大众化,互联网的作用与影响已经渗透到平常百姓的方方面面生活中,其中也不乏金融领域。网上货币,网上支付与结算和网络银行等金融概念的出现使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科技等手段实现了资金的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着重阐述在大趋势的影响下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对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推动互联网金融可持续蓬勃发展。

二、现状

(一)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

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可以理解为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金融业务的结合,即传统金融行业以互联网这一新兴的领域作为媒介和手段,将传统金融的经营手段和操作方式实现新的业务形态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金融行业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来获取和计算用户信息和数据,进行精准的用户定位和提供服务方式,从而提高了金融行业的工作效率并缩短了寻求客户的时间,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创新过程。

这种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一般认为有三个的变化:(1)对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互联网的结合,在原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信息化升级,从而方便客户在网络上进行金融业务的办理与操作,比如网上银行。(2)对金融业务进行创新,互联网金融大致有五种模式的创新,其中包括:①网络融资:P2P网络借贷平台、电商小贷和众筹融资;②网络渠道:网上银行和金融网销与互联网理财;③第三方支付结算④虚拟货币:电子货币与电子币;⑤支持性服务平台。(3)为传统的金融服务和现代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服务的机构或平台,比如基金网、供应链金融等。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多样化

(1)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是不同于买卖双方的性质的用来进行资金支付“中间平台”,买卖双方可能在交易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信誉、技术或者法律支持,所以买方在交易发生时将货款预付给为其提供安全交易服务第三方,在交易完成后第三方平台则将货款汇入卖方账户。 为了保证交易的完成,第三方平台往往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有良好的资质和信誉的交易平台。在交易过程中,买方并不直接与卖方发生信用交易行为,所以买方的信息和信用得以保护,同时卖方的风险也降低到最小。因此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风险,以解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三方在交易过程中充当监督和保管的中介功能。

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可以按照行业划分,一是互联网型,以在线支付为特征,以支付宝、拉卡拉和财付通等为代表。二是金融型支付,金融型支付更注重于满足行业各方面的需求、推动行业业务的进步,包括银联电子支付、汇付天下等。

(2)大数据金融模式。是指整合电子商务交易产生的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信息而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喜好偏向,并精准预测出客户的行为,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潜在客户的全方位信息,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大大提高主动能力。大数据金融模式的重中之重是在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在大数据资产中迅速变现,所以大数据的信息处理一般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目前,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信贷以及未来可能进入这一领域的电信运营商等为代表的平台模式以及以苏宁、京东、华胜天成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3)P2P模式。P2P模式是指个人通过第三方平台收取一定费用的前提下,向其他个人提供小额借贷的金融交易模式。一般来说,P2P客户的对象主要是欲将资金借出的客户和需要贷款的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猛烈发展,P2P小额借贷的模式也逐渐由线下的单一模式,转变为线下线上并行。其中,线上模式分为中介模式和线下认证模式,借贷人可以在中介模式下与被借款人进行网上资金交易;而线下认证模式下,借款人则有可能需要到网络平台公司面审来获取信任。进而产生的就是P2P网络借贷平台,这使很多需要贷款的人群和有资金闲余且想获得额外利息的人群享受到了P2P模式带来的便捷。

另一方面,P2P网络借贷平台也充分通过这种新型借贷方式来缓解人们在不同年龄时由于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在我国,还有一种特殊的以宜信为代表P2P信贷模式,通过债权方式的转移而进行的线下交易的模式。P2P信贷平台是在我国的出现是也是民间借贷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一种金融创新,满足了金融市场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金融体制的不完善,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4)众筹模式指的是资金需求者在互联网上展示创意和项目内容,在提供回报的前提下、募集资金的模式;目前在我国,由于民间融资困难且成本较高等各方面原因使得一些创业发展缓慢且困难,此时众筹的出现,为创业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便捷的、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可能有效解决创业者们的融资问题。众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消费的资金前移的过程,这既提高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效率,生产出原本依靠传统投融资模式而无法推出的新产品众筹模式的参与者主要有筹资人、出资人和中介机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众筹的发起人往往是有资金需求且融资困难的微创业者,在互联网上发起对自己创意的融资申请,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充分了解市场,在实现众筹融资的目标的同时,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的预售和宣传推广等功能,以期望获得更有效的市场回应。

出资人则是散布于互联网的众多用户,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创意项目进行小额的投资,以满足自己作为用户的更细致化、服务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众筹模式下的中介机构则是为众筹平台的搭建者,也是各个项目的发起者、监督者和辅导者,更是为出资人的利益进行维护和反馈。

三、当前互联网金融出现的隐患分析

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晚,速度快,覆盖面广,隐蔽性强等特点,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伴随的问题和隐患。

(一)风险高,信息技术安全性不高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海量的存储和交易信息,互联网金融平台系统的稳定运行离不开良好的软硬件。而互联网金融面临着人为破坏、黑客病毒、经济犯罪、灾害事故、敌对国家等安全威胁,云计算、大数据等支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技术还不成熟,第三方支付、P2P等新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安全水平较低,普遍存在各种金融诈骗、钓鱼网站、个人信息的泄密甚至被篡改等情况,这些则是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的软硬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地升级和更新软硬件,不断探索新科技新技术,建立和完善防灾备份数据库,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系统的持续稳定有效运行。反之,则影响到资金交易双方的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影响到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效率以及前景发展。

(二)缺乏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的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传统金融模式制定的,也没有通过规范一般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法规对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管制和规制。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而借贷运作模式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债权运作行为,让法律对其借贷行为的界定极为困难,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的幌子。这不仅会模糊交易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也会增加金融业务交易的风向,一旦出现互联网金融平台破产倒闭和一些网络信贷诈骗等案件,参与者的权利和资本都难以获得法律的有效保障和保护。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监管体系的督促和维护。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仍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根据该行业的发展,在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法覆盖现代高速发展、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和不断出现的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在推动传统金融变形的同时,也给与现代互联网金融脱节的的金融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非法集资,信贷诈骗等金融风险事件,恰恰说明了完善现代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和控制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结语

在大趋势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也会有更多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与此同时,对应的互联网金融业问题也不容小觑,这需要全方位的监管,维护和鞭策,为将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业保驾护航。

[1]符瑞武等.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时代金融[J],2013

[2]王明国.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宏观经济.[J],2015

[3]于健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经济与管理.[J],2014

[4]曹国华.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前景展望.商业时代.[J],2014

[5]范家琛.众筹商业模式研究.企业经济.[J],2013

张玺(1994-10月11日)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安徽财经大学及农学院,2013级本科生,专业:国际金融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金融发展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国际金融业务拓展策略探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商业银行发展住房租赁金融业务的路径探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县域网络金融业务的策略探讨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