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金

2017-03-10 21:46吴筑蓉
理论与当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清镇诚信农户

吴筑蓉

诚信是金

吴筑蓉

今天和大家分享清镇市一位老红军的故事。

这位老红军名叫杨顺清,1909年12月出生于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1936年2月,贺龙、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过清镇,红军所到之处宣传“要翻身、当红军”。于是,当时身为长工的杨顺清报名参加了红军,并跟随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到了延安。

1945年8月,战争中负伤的杨顺清,接受党组织任务,将5岁的陶斯亮用背篓背着从延安出发,送到在哈尔滨工作的陶铸身边,行程万里、跨过几个省,为躲避敌占区,他绕道去了朝鲜,再折回来,用了一年的时间,最终到达目的地。这是他经历的第二次“长征”。

如今,老红军杨顺清虽然已经逝世,但他正直、高尚的品质,不畏辛苦、勇往直前的精神,诚实守信、博大仁爱的情怀,将使后人永志不忘!

这样一位“平凡的圣人”,诚信的楷模,在清镇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成为“诚信清镇”建设的一盏明灯……

诚信是全人类共有的守则,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家无诚信不和、国无诚信不强,也就是说,无论做人、建业、持家、从政都必须讲诚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都重视诚信,如商鞅就是通过“立木取信”来推行著名的“商鞅变法”,管仲提出“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可以说,在中西方文明中,诚信理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然而,在当下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有不少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了暂时的迷失,“三鹿奶粉”“瘦肉精”“地沟油”“问题食品”无一不是诚信缺失所致。有良心的人们在呼唤诚信,从中央到地方都不断地倡导诚信。可是,诚信之路又该怎么走呢?

清镇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条西部地区诚信建设的新路子。2004年,一起不诚信的事件震撼了清镇市委、市政府。广西大发公司入驻新店镇,以记账赊用的方式向农民提供鸡苗、饲料,并免费提供防疫、技术等服务,保价回收农户养殖的肉鸡。可到了回收时节,个别农户却违反了合同约定,私自将肉鸡运往市场出售。农户的不讲诚信,导致企业萌生去意。在清镇市领导的诚挚挽留下,企业抱着“再试试看”的态度,“转战”邻乡百花湖。在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的“约定”下,这一项目在百花湖乡得到了迅速发展,一年时间不到,养鸡农户就扩展到10多个村,并逐渐向其他乡镇发展。

这起事件让清镇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诚信”是破解社会难题的“金钥匙”,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总抓手,是吸附、聚合项目、资金、市场的大磁场。于是决定以开展“诚信农民建设”为切入点,在全市开展诚信农民、诚信村组、诚信乡镇、诚信清镇创建活动。2009年,一次全方位、广泛深入的诚信建设由此拉开大幕……

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贵州省、贵阳市的领导对清镇市的诚信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求是》杂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贵州日报、贵阳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纷纷发表言论,对“诚信清镇”肯定、赞许!专家们用不同的词汇称赞这一富有创造性的庞大工程,一句话:诚信建设这个抓手盘活了清镇各行各业的发展!

诚信农民建设从“五大任务”开始,就是教育农民诚信于党和政府、诚信于法律法规、诚信于市场准则、诚信于金融支持、诚信于合同约定。并将其细化为诚信农民15项100条标准。同时,制定了诚信农户、诚信村民组、诚信村、诚信乡(镇、街道)、诚信企业、诚信政府的具体标准和评定办法,逐级评定、动态管理。

开展诚信建设,必须有一个机制和体系来保障这个庞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围绕着政府、企业、农民三大主体,清镇制定了“三位一体”“三维联结”和“三项推动”的基本体系。建立了逐级评定、加分晋级、扣分退出、失信惩戒等一系列配套机制。把政府、企业和农民捆在一起,政府主导,企业主推,农民主体。

与此同时,按照诚信优先优惠的原则,制定了“七大扶持”政策,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按农户占60%、企业占40%的比例,重点对星级诚信农户、A级以上诚信企业进行贷款贴息,让诚信的主体在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到更大的支持。

此外,还和市农信社联合开发了“诚信卡”,持卡农户可凭卡片在信用社柜面刷卡贷款,5分钟之内最高能办理到20万元的贷款。可以说“诚信卡”是农民身份、等级、信誉的象征,不是身份证,胜似身份证。

当然,有扶持也有惩戒,凡不讲诚信的个人或企业,将被记录在案,不仅在社会上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就是自己的家人或职工都会发出反对的声音。一些多年拖欠贷款的农户,为了能进入诚信户的行列、得到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都想方设法归还贷款,于是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

诚信建设体系使政府、企业、农民三者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结,通过政府主导,农民得到了政策扶持;通过企业主推,农民得到了资金支持和项目带动;而农民的诚信又带来投资环境的极大改善,带来清镇农村经济产业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清镇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诚信建设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诚信建设的新模式,扎实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以诚信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规范社会秩序。

如今,清镇市的诚信建设已经拓展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从“四位一体”上升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司法、文化等“六位一体”的新模式。

在诚信建设的不断探索与创新过程中,清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第一,诚信建设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进。随着诚信建设机制的建设运转,诚信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日益彰显,重道德、讲诚信在清镇市已经成为清镇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农民市民的行为准则,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涌现出对500万元不动心的彩票诚信销售员袁宗义、“诚信青年”刘云、诚实守信身边好人刘赐琴等一批有影响的诚信人物。

第二,诚信建设促进了城乡经济快速发展。诚信就是生产力,诚信是最可靠的市场,是最稳定的收益。通过开展诚信农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产业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08年,清镇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11元,2015年上升为11522元,短短几年间增长到2.6倍。开展诚信建设前后对比,农民收入不断大幅度提升,创造了近年来最高增速。

第三,诚信建设促进了投资环境明显改善。诚信就是梧桐树,只有心眼实,腰包才能鼓。龙头企业纷纷入驻,为清镇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诚信就是大磁场,通过诚信政府、诚信农民、诚信市民、诚信企业的不断创建,通过招商、扶商、安商,清镇市近年来引进了三联乳业、海螺水泥、联塑科技、华锦铝业等一批优强企业,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四,诚信建设促进了城乡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创建活动,逐步规范了机关、单位、企业、行业、职工、农民、市民的行为,得到各方面支持配合,化解了生产生活中的矛盾,融洽了干部群众关系,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清镇市先后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普示范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西部投资软环境最佳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2014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范例50佳”等荣誉称号。

这就是清镇市全市上下都能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实践与探索,也可以说是诚信建设的“清镇模式”。今天的清镇,榜样的力量、创新的机制、科学的体系和具体的实惠使得诚信建设在清镇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里,诚信创建活动、诚信创业工程处处可见:诚信饭馆、诚信商店、诚信青年、诚信妇女、诚信文明家庭、诚信农民工、诚信学校、诚信教师、诚信窗口、诚信经营户……成为“诚信清镇”的一个个亮点,难能可贵。而“诚信”已经成为清镇市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一个个诚信的主体“梦圆诚信”,一个美丽的、讲诚信的清镇必将引起世人的瞩目!

(作者单位:中共清镇市委)

责任编辑:陈正源

猜你喜欢
清镇诚信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丁俞钶??《田园乐》
钱子忆??《包》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