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017-03-10 21:46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理论与当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贵州群众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极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也提出:“百姓富则贵州富,生态美则贵州美。百姓富,核心指向是追求物质富、精神富,让老百姓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让全省人民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前,贵州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正掀起高潮,有必要以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大力推动改革开放,极力提升贵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深刻道出了新时期我们党、我们国家不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的。在习近平看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不断全面深化改革,而不断全面深化改革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人民群众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给人民群众带来改革的实惠和红利,让人民群众有充分的获得感。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一直是这么做的,90多年艰辛跋涉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党就把“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作为其奋斗目标之一,作为其进行革命斗争团结大多数的重要抓手。在党章里面,中国共产党将其宗旨确定为为人民服务,而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让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让人民群众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极大满足,让人民群众有充分的获得感。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贯彻到革命的实际工作中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革命必须要让人民群众有充分的获得感,在进行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带领广大贫苦农民分田分土、减租减息,让广大劳动人民从革命中得到实惠、从革命中得到利益、从革命中享有充分的获得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极力改造旧社会,极力建设新生活,发展经济、改造旧制度旧习俗旧理念旧思维,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努力让人们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给人们带来的新成果,让人们有充分的获得感。改革开放后,发展经济、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前所未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他指出:“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习近平强调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要敢于担当,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蹚浑水,他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在改革中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阶层固化的痼疾,极力回应群众呼声、尽力满足人民愿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把“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作为改革开放的红利派送给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有着充分的获得感与优越感。在这里,人民群众是否有充分的获得感成为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成为改革开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表现在多方面、多层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获得感”的相关论述来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获得感,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多个方面、多个层面。比如在精准扶贫、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习近平提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教育是当代民生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力、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抓好教育或者说让底层群众充分享受教育的权利是人民群众享有充分获得感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医疗也是民生的主要内容,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数。如果说要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获得感,补齐医疗短板,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在看病方面的忧虑无疑是获得感表现的首要内容。习近平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老年群体的日益庞大,养老成为当今国人异常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根据统计,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为17%。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2012年扩大为19个。养老问题是衡量国人获得感的重要指标之一。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极力主张健全养老体系,以解决人民关注的养老问题,他指出:“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力争让广大老百姓在养老问题上有获得感。中国人口多,基数大,就业难度系数高。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就业关系着其生活质量、其生活水平,关系着家庭和谐。因此,处理好就业问题对于老百姓的获得感来说异常重要。显然,没有工作就意味着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收入也就谈不上真正有获得感;因此,就业了才是真正的有获得感的第一步。故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异常重视就业问题,他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一是要集中精力抓发展,二是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实,三是劳动者要转变观念”,从而让人民群众真正地有获得感。

三、极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当前,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享有获得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立足贵州实际,从贵州人民的要求、呼声和愿望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极力提升贵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是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贵州是一个贫困大省,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贫困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贵州的发展,制约着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制约着贵州人民生活水平上一个台阶,制约着贵州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提升。当前,贵州要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正如陈敏尔同志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瞄准现有贫困人口,把握脱贫目标和进度,不搞层层加码,防止形式主义,严禁数字脱贫。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建好用好“扶贫云”,运用大数据加强动态管理,深入组织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坚决打好极贫乡镇定点包干脱贫攻坚战役,啃下脱贫“硬骨头”。建立健全贫困精准退出机制,加强考核评估,做到群众认账、社会认可。从而充分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以极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立足地方实际,发展特色产业。贵州是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省份,例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民俗资源,等;另还有一些具有鲜明贵州特色的产业,比如酒、茶、大数据、水果,等。这些资源和产业都为贵州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当前,要提升贵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新兴产业突破工程,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增加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特色旅游经济计划,培育一批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和精品旅游景区、精品旅游带,让贵州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三是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社会保障事业事关民生福祉、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享有与提升。健全的社会保障事业可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让人们向往的美好幸福生活如期而至、如约而至;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事业会让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困难群体的生活没有保障、没有着落,影响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因此,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必须大力完善就业创业机制,扶持就业创业政策和激励系统,推进双创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努力让普通百姓拥有干事创业、上岗工作、公平发展的机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扩大教育面积,改革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让普通百姓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育上有获得感;完善城乡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贵州百姓在医疗保健上无后顾之忧,在医疗上有获得感;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让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生活有奔头,从而极力提升贵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最终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执笔人:李晓兰,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陈正源)

猜你喜欢
贵州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贵州,有多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