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四联四转型”推进环境治理

2017-03-10 21:46刘振斌
理论与当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松桃环境治理问责

刘振斌

松桃“四联四转型”推进环境治理

刘振斌

松桃县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围绕人居环境“优美化”、社会服务“优质化”、交通秩序“通畅化”,以“四联四转型”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环境治理,实现环境治理“一周有行动,一月初见效,半年大改观,一年大变样,长期保规范”快节奏推进。

一、基本做法

(一)城乡联动,由无序治理向精准治理转型

以“多彩贵州·美丽松桃”文明行动为抓手,理出整治重点清单,实现环境治理由无序向精准转型。一是以解决环卫基础设施为重点,县财政投入400余万元,用于修建垃圾焚烧炉、配置垃圾清运工具等,大力提高集镇、乡村垃圾消化水平。二是以解决机动和非机动车辆无处停靠、车辆堵塞为重点,采取“企业出一点、乡镇集一点、财政配一点”方式增加投入,在乡镇和农村修建一批停车场、增设一批停车泊位、规范一批交通标志标识;加快县城“四横八纵”路网和城南汽车站建设,规划建设3个大型货运车辆停车场,缓解停车及行车压力。三是以满足群众交易需求为重点,加快城区2座老综合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及景山大道综合农贸市场建设,规划建设9个夜宵、水果、煤炭、流动摊点专业市场,规划建设一批乡镇农贸市场,消除摊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现象。四是以方便群众出行为重点,在城区规划增建1座天桥步道、增投80余台的士车和15台公交车、增加一批乡村客运车辆、优化一批人行斑马线、整合一批公交站台和出租车停靠点,在重要路段和有条件的乡镇设置一批交通隔离栏,减少行人乱走乱窜现象。五是以治理城镇容貌为重点,实行“谁建谁管”,由供电、联通等企业整合资金,优化改造城镇线路;由广告商组合资金,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划许可,整合清退一批自建广告牌(匾),消除城镇户外广告乱贴乱挂、线网乱安乱牵现象,在城镇人口密集地路口集中制作一批信息发布栏,消除乱涂乱画。六是以打造清洁河道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加快集镇城区污水、污气网管建设,杜绝生活污水和污染颗粒直排现象。七是以解决城区免费公厕总量和标准不达标问题为重点,在希望城、经开区、大十字等重要地点建设一批公共厕所,确保县城“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三座公厕,且建成公厕中二类标准公厕不低于60%”的要求得到落实。

(二)部门联治,由粗放治理向规范治理转型

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整治、严格执法与提升素质相结合,全面推进环境治理由粗放走向规范。一是规范城市主次干道管理。从公安、城管、交警等部门抽调100人组成综合执法队伍,按早、中、晚分班次轮流定点、定岗、定人、定责,对车辆站外揽客、乱停乱靠、乱穿乱行、随意掉头等违章行为,临街门面乱堆乱放、乱泼乱倒、占道经营、店外加工等行为,市民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泼乱倒、乱堆乱放等行为实行严管重罚,确保“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到位。二是规范施工场地管理。严格实行“缴纳保证金”和“施工管理承诺制度”,严令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配置进出车辆冲洗设施设备,硬化进出口道路,修建并美化围栏围墙,按规定时间作业,杜绝车辆带泥上路和噪声扰民。三是规范广告管理。坚持“三个一律”,严格广告发布审批制、广告发布退出制,对没有经过严格审批的一律禁止发布。对内容不健康、设置不规范的广告一律予以拆除。对多次不按规定发布广告的制作单位一律取消广告经营权。

(三)查惩联督,由突击治理向常态治理转型

探索有效措施,实行查惩联督,推进环境治理由突击型转向常态化。一是推行“四查四问责”制度。坚持领导带头查、纪委深入查、创建部门查、绩效考核查,党纪问责、行政问责、经济处罚问责、干部召回问责的“四查四问责”措施。对整脏治乱每月、每季考核名列后三位的,坚决落实“四问责”。二是推行城市管理微信群制度。随时发布曝光信息,由县委分管领导对曝光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整改。三是推行义务劳动清扫制度。确定每周五为全县义务劳动时间,定期清扫环境卫生、清理野广告。实现了环境治理“日督查”“周通报”“月考核”“季调度”常态化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死角死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6年以来,全县拖离违规占道停靠机动车500余辆,依法拆除占道摊点200余个。23家违规施工企业受到处罚,600余条不文明广告被拆除,23起不文明服务行为被曝光,3个不作为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被约谈。

(四)宣教联举,由单个治理向社会治理转型

坚持整脏治乱宣传与教育同时进行,跳出以往环境治理由创建、城管等少数部门单兵作战、单个治理的局面,形成社会合力齐抓共管环境治理的强大正能量。一是开设曝光专栏。在《松桃报》、松桃网和松桃电视台分别开设“认认他是谁”曝光专栏,凡经市民、媒体或执法组拍摄的“五脏五乱、五差五臭”,曝光台实时实名实图曝光。涉及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被曝光的,一次由本人在电视台做公开说明。单位连续出现两人次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电视台做公开说明。单位连续出现三人次以上的,由县委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问责。二是开展签名活动。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游行及群众签名活动,广泛动员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治理,自觉拒绝脏、乱、差、臭,同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三是纳入教学内容。将环境治理纳入中小学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小树立爱护城市环境、珍视城市荣誉、维护城市形象的意识,自觉服从城市管理。四是开辟宣传专栏。在县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开辟宣传专栏,教育干部职工争当文明市民。

二、主要成效

一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通过整脏治乱,城区乱贴乱画、乱排乱倒、乱穿乱行、乱停乱靠、乱拉乱运现象明显减少。城区卫生环境、经营秩序、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城区“外部成环、内部成网”的立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2016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4.9亿元,城镇化率达42.1%,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4%。乡村河道、院落、公路沿线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脏、乱、差、臭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二是群众素质明显提高。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有用实际行动诠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的姚少军,用真诚诠释孝亲敬老楷模的刘仁平,用激情奉献诠释最美环卫工人的龙梅珍等道德榜样。仅2016年以来,全县涌现出200名各行各业的十佳先进人物。

三是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全县成功推出寨英镇、苗王城、蓼皋镇等文明村镇。其中寨英镇荣获“2013中国最美村镇”最高奖项“典范奖”,苗王城获得“中国最美乡村”称号,蓼皋镇粑坳村荣获“贵州省文明村镇”称号。目前全县已完成1条文明卫生示范街、2个文明卫生社区、3个文明卫生单位、4个文明服务窗口、5个文明卫生施工场地样板示范工作创建。

四是管理水平明显改观。县城、集镇、乡村制度基本健全,定时、定期、定人处理环境卫生已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整脏治乱的管理实现从县城向乡镇延伸、乡镇向村寨延伸、明显区位向死角死面延伸。“领导抓、抓领导”的县、乡、村三级同整同治格局已经形成,全国卫生城市称号已经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正在创建争取。

三、几点启示

一是整脏治乱必须抓住“领导”这个关键少数。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领导这个关键少数的重视,整脏治乱同样需要抓好领导这个关键少数。松桃的整脏治乱正是抓住了领导这个关键,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的浓厚氛围。

二是整脏治乱必须抓住“设施”这个关键前提。完备的基础设施是抓好整脏治乱的关键前提,基础设施破损、功能配套不完备,整脏治乱只会陷入“整而又乱、乱而又整”的恶性反弹,无法收到良好效果。松桃相继投入20多亿元,建成了梵净山、桃源等5条大道和城南、城北两个城市综合体,完善了城市配套功能,形成了“外部成环、内部成网”的基本路网骨架,为抓好整脏治乱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三是整脏治乱必须抓住“群众”这个关键主体。整脏治乱的落脚点是改善群众生存环境,群众是整脏治乱的力量主体,离开了群众的参与,整脏治乱就很难推进。松桃重视了群众的力量,形成了“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转”共建共治的良好态势,汇集了群众的强大正能量,实现了整脏治乱的上下联动。

四是整脏治乱必须抓住“制度”这个关键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整脏治乱只能陷入“紧一阵好一阵”“松一阵差一阵”,不仅会增加工作成本,还会伤失民心,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环境难度就会加大。松桃通过健全“日督查”“周通报”“月考核”“季调度”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相关制度,使整脏治乱步入正规化常态化,有了关键的可靠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松桃县委办)

责任编辑:郭 清

猜你喜欢
松桃环境治理问责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松桃:男子如松 女如桃
Туристический фестиваль культуры народности мяо в уезде Сунтао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