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堂识小

2017-03-11 16:37杨未君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延寿墨盒金石

杨未君

马衡《摹延寿宫铜灯文字》铜墨盒

张樾丞的印谱《士一居印存》出版时(1935年),延请了当时的文化名人张伯英、傅增湘等作序,并有伦明、章钰、陆和九、福开森等多家题词,而为印谱题写书名的(图1),是马衡。马衡,字叔平,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并遥领西泠印社社长(为吴昌硕之后的第二任社长),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望。他是琉璃厂的常客,“待人很是谦恭,人如其名,既衡且平”(周作人语),因此,在厂肆中人缘极好。马衡贵为同古堂坐上宾,对同古堂的名牌“拳头产品”——“名家写绘铜刻文房”不会只作壁上观,偶尔兴来技痒,吉金染瀚,在墨盒(镇尺)上写上几笔,交由同古堂刻出来,也是很自然的事。也就是说,马衡亲笔书法的刻铜墨盒自然是有的。但不知为什么,笔者收集近代刻铜实物和资料数年来,马衡的刻铜作品很少见,目前只看到《摹延寿宫铜灯文字》墨盒(图2,载《民国刻铜文房珍赏》图版一一九)这一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相关实物和资料被发现。

马衡(1881-1955),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早年入读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学习经史、金石诸学。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导师,同时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1924年11月受聘于 “清室善后委员会”,参加点查清宫物品工作。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任临时理事会理事、古物馆副館长,1926年12月任故宫博物院维持会常务委员。1928年6月南京政府接管故宫博物院时,受接管代表易培基的委派,参与接管故宫博物院的工作。1933年7月任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1934年4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抗战期间,他主持故宫博物院文物西迁工作。抗战胜利后,主持西迁文物东归南京的工作。北平解放前夕,为确保故宫建筑与文物的安全,他坚守院长岗位,并与社会名流呼吁国民党当局避免战火,保护北平文化古城。 北平解放后继续留任故宫博物院院长。1952年,调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3月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代表著作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石鼓为秦刻石考》等,而《中国金石学概要》被誉为是中国传统金石学的集大成者。郭沫若称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的朴学传统,而又锐意采用科学方法,使中国金石博古之学趋于近代化”。

《摹延寿宫铜灯文字》铜墨盒落款单属一个“衡”字。以我们对民国学术史及马衡的研究侧重和艺术风格的浅显认知,认为此“衡”字即“马衡”是没有疑问的。马衡在其纸绢作品上也有落单款“衡”的例子。比如2015年北京匡时夏拍“台静农藏品专场”上有一件马衡送给台静农的扇面,内容为摹写古代石经,其款识为:“右魏三字石经残字尚书一石为寒斋所藏,存木泉古隶各二字。春秋一石为徐君森玉所藏,存台字篆隶二体,捷字隶体。静农尊兄属题。衡。”钤印:马衡、马衡审定。

墨盒所摹写的是马衡自藏的汉代“延寿宫铜灯”铭文。这个“延寿宫”应是陕西“鼎湖延寿宫”,是汉武帝时修建在上林苑最东部的一处离宫,东汉张衡的《西京赋》中有“上林禁苑,掩谷弥阜,东至鼎湖”的记述。现存遗址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焦岱镇焦岱村,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多处夯土建筑基址。《秦汉瓦当》(文字卷一)记载有“鼎湖延寿宫”“鼎湖延寿保”瓦当或即出自此遗址。

猜你喜欢
延寿墨盒金石
金石有声
闭门思过
冷热
春天的早晨(短篇小说)
李亦文
王春书
抱朴子
试论铜墨盒制作的工艺特征(下)
点金石
延寿法的现在和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