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鉴真情

2017-03-11 09:37游暐之
歌剧 2017年1期
关键词:鉴真东渡歌剧

游暐之

1200多年前,鉴真大师在当年的12月20日抵达日本鹿儿岛;1200多年后的2016年12月20日,歌剧《鉴真东渡》在日本东京世界首演。作曲家唐建平是在确定了首演的日子之后查阅相关资料才发现了这一巧合,在没有任何刻意安排的情况下,冥冥之中“相距”千年的“鉴真大师”选择在同一天登上了日本这一邻邦的土地。

2016年12月14日,江南地区温度骤降,虽寒风清冷但阳光明媚。紧邻扬州瘦西湖的大明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是几天之后即将赴日演出歌剧《鉴真东渡》剧组的主创演职人员。他们并非第一次踏入大明寺,事实上,从这部歌剧立项开始,主创演职人员已经不止一次地来到大明寺采风,听寺庙法师讲经。这天,为歌剧《鉴真东渡》即将启程赴日,大明寺鉴真纪念堂特举办隆重而庄严的法事。在袅袅的梵音中,面对大殿正中供奉的鉴真法师的坐像,人们心怀敬仰之心肃穆行礼。当晚,在扬州音乐厅,演出了音乐会版歌剧《鉴真东渡》。由于舞美服装道具等已经装箱海运,因此扬州的这场演出只能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当然,为了能够对舞台效果有所体现,剧组特为合唱队和每位角色演员留下了一套易于随身携带的戏服,演出带妆同时兼具表演,因此也是一场情景音乐会版的歌剧演出。与全舞台版相比,音乐会版删减了部分舞蹈场景和宣叙调,时间缩短了约30分钟。

音乐会版演出中,剃去须发的田浩江不仅外形与人物神似,其举手投足和深沉而富有爆发力的演唱更是恍如鉴真附体一般,成为当晚演出最夺人眼球的亮点。而田浩江对于艺术的认真与执着,同样是青年演员的榜样。为了充分了解和体会角色的内心,田浩江研读了许多有关鉴真的书籍,而且多次到大明寺参观早课,就食斋饭。正式演出前的几天里,田浩江都会禁声,并拒绝一切社交,100%确保完美的演出状态。这场演出,既是为几天之后在日本的世界首演热身,更有向鉴真大师致敬的含义在其中。

鉴真所处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特别是一衣带水的日本,不断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当时的长安学习,汲取唐代的文化。当时,作为大明寺住持的鉴真,抱着“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的献身精神毅然发愿赴日,前后历经十多年,终于在唐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第六次東渡成功。鉴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病故于日本奈良,终年76岁。鉴真在日本的10年中,为日本建立了律宗,并对日本的《大藏经》进行了校正。同时,向日本介绍推广了中国的医学、佛学、语言学、文学、建筑学、雕塑、书法、印刷术等,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文化科技的发展。歌剧《鉴真东渡》共分六个篇章,暗合鉴真六次东渡,分别为“一渡幻海”“二渡愿海”“三渡迷海~四渡觉海”“五渡心海”“六渡慧海”。

这部歌剧是作曲家唐建平2016年为江苏写的第二部歌剧。除了最早的《运之河》,加上2016年先后诞生的《郑和》《鉴真东渡》,唐建平三年写了三部具有江苏地域题材和风格的歌剧作品,且三部作品都与水有关。这种选择并非有意为之,事实上,江苏是全国唯一一个江河湖海都具备的地区,三部歌剧一部为“河”两部为“海”也在情理之中。虽然生于北方,但唐建平与江苏似乎格外有缘,他对于江苏民风、音乐元素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每次为了创作,他更会反复多次深入到民间采风积累创作素材。唐建平与佛结缘起于当年创作大型梵呗交响合唱《神州和乐》,正是有这样扎实的基础,因此歌剧《鉴真东渡》才会充满佛音佛意。剧中很多的唱词都是大段的佛经,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充满了法界庄严、仁慈智慧的精神内涵。

江苏省演艺集团在歌剧《运之河》之前与歌剧创作演出疏离已久,从《运之河》到如今的《鉴真东渡》,既是一个原创剧目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演职队伍在创作演出当中不断进步、提升的过程。随着合作的增加和深入,唐建平与江苏省演艺集团的默契程度也逐步加深。为了实现持续的剧目积累,并为今后的长效演出以及市场的开拓奠定扎实的基础,唐建平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当地院团的状况,最大程度地发掘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潜能,并根据院团主要演员各自的特点,进行“私人定制”的音乐创作,保证作品诞生之后该院团有能力常演下去。

2016年12月20日至28日,作为“感知中国·江苏文化日本行”系列活动之一,由中日友好协会、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原创歌剧《鉴真东渡》完成在日本巡演的五场演出。歌剧所到之处受到日本歌剧界同行和日本观众的欢迎与追捧,几乎场场爆满。本次赴日的演职班底为:著名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饰演鉴真,青年歌唱家薛皓垠、柯绿娃,江苏省演艺集团女高音歌唱家殷桂兰,集团青年歌唱演员仝濛、骆洋、盛万航、周磊、刘雨冬、辛霖、洪凌等担纲主演,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共同演出。

几经打磨之后,呈现在日本观众面前的歌剧《鉴真东渡》仿佛一幅恢宏大气的历史画卷。作曲家以纯熟的创作技法,将佛音佛乐、江苏地域音乐元素、日本音乐元素进行有机运用和融合,让观众在音乐的世界中与鉴真大师一同完成了身心的渡海。而导演邢时苗通过对白色松紧条与灯光相配合的独特舞台设计,形成了多变的舞台空间,以此展现人物内心与所处环境的变化,简约而具有深意。

观看演出后,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鉴真大师的精神让他心灵受到震撼,他坚信这样的演出也必将震动日本观众的心灵;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则表示,鉴真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但将这一故事用歌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却非常不易,鉴真大师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穿越重重阻隔完成誓言。他坚信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今天日中两国也能够克服困难,实现两国关系持续友好发展;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则表示:“鉴真东渡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时至今日,鉴真依然活在我们心中。今天,我们要继承鉴真大师的精神,在两国迎来恢复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为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做出努力。”

而在歌剧专业领域,《鉴真东渡》在艺术水准上也赢得日本同行的极高评价。京都嵯峨艺术大学特任教授佐佐木正子以“今生难忘”来形容剧目所带给她的感动,她认为“整个演出有着一种震撼的美,所有的灯光运用、所有的演员表演、所有的音乐以及导演的表现手法,都非常富有创造性”。

东京大都会歌剧财团常务理事佐佐木龙秋则以“完美”来称赞演出效果,赞扬“中国歌唱家的声音有着世界殿堂级完美的音色,舞台装饰新颖独特,大胆而富有创造性。作品以现代的创作技法,在前半部分充分铺垫,到后半部分则越来越精彩,旋律优美动人,直入人心”。佐佐木龙秋也通过《鉴真东渡》这部作品对日本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反思:“反观日本的艺术界,现代艺术作曲风格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没有什么进步了,都是在模仿和重复圆谷制作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円谷プロダクシヨソ)《奥特曼》(ウルトラマソ怪猷大泱戟)的风格。我今天是带着学习的态度来观看这场演出,而这场演出也让我得到了完美的享受。”

江苏近年诞生的三部歌剧作品都实现了海外巡演,2015年《运之河》欧洲巡演:2016年《鉴真东渡》日本首演并巡演,歌剧《郑和》也将在2017年实现东南亚巡演。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表示:“打造原创歌剧,不仅是用国际化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同时这些作品也承担着一个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使命。对于集团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特别是2016年,先后诞生两部原创歌剧,而且都是在下半年推出,两部歌剧创作穿插进行。《郑和》作为江苏文化艺术节开幕演出顺利登上江苏省大剧院的舞台,《鉴真东渡》也如期赴日本首演、巡演。虽然完成这些工作,我们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通过自加压力,制作这两部歌剧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对我们的队伍是检验、锻炼和提升。全体演职员通过与名家的合作,也看到了差距。另外我们通过排练歌剧,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人才引进,目前有很多优秀人才都与我们已经签约或有签约意向。”

2017年,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将在江苏举办,作为东道主,原创歌剧《鉴真东渡》《郑和》都有可能入选歌剧节展演。郑泽云希望能够利用此后数月的时间,对这两部作品精益求精,继续打磨提高,力争能够在中国歌剧节上再展风采,受到欢迎,取得佳绩。

江苏从过去在歌剧艺术方面默默无闻,到如今三年三部原创歌剧,与江苏省委、省政府对于本地歌劇事业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一位精明、干练的女性官员,她快人快语地讲着对于歌剧的理解:“歌剧艺术的综合性对于文化的普及、文化的输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对于歌剧的支持,本质上是一项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的系统工程。普通市民第一次看歌剧可能会不明就里,但是看得多了、接触得多了,歌剧艺术就会逐渐普及开来。所以支持歌剧事业的发展,既是普及艺术,也是文化惠民。”王燕文表示:“很多人说做歌剧就是赔钱,但我认为文化是不能简单地算经济账,如果通过我们这些优秀的作品,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得到持续的提升,那我们就是合算的!”关于歌剧的投入,我是第一次听到一位文化官员如此算账,这让我觉得意外和惊喜,有这样支持歌剧发展的政府官员,实乃江苏歌剧之大幸也!

猜你喜欢
鉴真东渡歌剧
东渡西游:回首百年留学潮
走进歌剧厅
人在气头请闭嘴
在气头上不说话
东渡
殷人东渡美洲的甲骨文证据
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