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建思想论析*

2017-03-11 00:50蔡朝晖张多来
关键词:建党马克思主义理论

蔡朝晖,张多来

(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2.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习近平党建思想论析*

蔡朝晖1,张多来2

(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2.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同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党建思想;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中国传统文化

新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习近平党建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深刻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并且彰显着时代亮点。

一、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哲学基础。纵观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全部内容和发展过程,都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习近平反复强调:“学哲学、用哲学,是党的一个好传统”[1]161。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因为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自觉地进行党的自身建设。习近平明确指出:“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认识规律,更好地推动工作。”[1]175习近平党建思想就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的。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理论主题看,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们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系统地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其次,从理论内核看,习近平党建思想就是以唯物史观为哲学依据的。习近平党建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内核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的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之,唯物史观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哲学依据。

(二)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

首先,习近平关于党的性质的论述是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那部分[2]。习近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其次,习近平关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论述也是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有了科学世界观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之后,还必须正确对待它,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批评了那些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态度,习近平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论述为基础,提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求全党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形势、新常态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78再次,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论述,是以马列主义关于民主集中制和严格党的纪律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用过“民主集中制”这一科学概念,但他们的建党实践中,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习近平反复强调:“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1]173同时,要求全党必须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他说:“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要说到做到。党的各级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的责任,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1]173最后,习近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论述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党必须具有实事求是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列宁十分强调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他说:“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4]7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提出了“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整治“会所歪风”,再到狠刹“舌尖上的浪费”;从“三严三实”教育到“一岗双责”等一系举措,这是对马列主义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可见,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与发展;马列主义建党学说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建思想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1.毛泽东党建学说为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土壤。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又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土壤。首先,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有许多观点为习近平党建思想提供了肥沃的理论土壤。比如,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的观点;关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关系党的生存、巩固与发展的观点;关于加强对党员进行政治路线教育的观点;关于教育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观点等。习近平根据毛泽东的上述观点,反复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其次,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改造我们的党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从而把一个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多数的政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保持了党的先进性。毛泽东还创造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建党方法与范式,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的思想,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这一思想和传统,反复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提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运动的精神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再次,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毛泽东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原则。毛泽东认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就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过程。毛泽东还论述了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他强调:“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1]164总之,习近平党建思想是以毛泽东党建学说为直接理论来源的,毛泽东党建学说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土壤。

2.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建理论为习近平党建思想直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就渊源关系而言,习近平党建思想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建理论更直接。可以说,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建理论的延伸和发展、拓展和丰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建理论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直接生长点。首先,党的十八大催生了习近平党建思想。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存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并提醒“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5]4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从共产党内部抓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牢记在心、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并着力抓的重要问题。习近平顺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思路,通过深思熟虑,提出并科学地解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新的重大课题,从而形成了习近平党建思想。其次,邓小平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方法论、江泽民“党代表先进生产力”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科学协调发展思想启迪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习近平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治国方略的指导下,构思新常态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实质上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科学化。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打铁要自身硬,以取信于民,要认真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反对“四风”,消除腐败现象,坚决维护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威信和良好形象,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提出,这些都是一切为了人民,这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民群众观如出一辙。

(四)中国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习近平十分重视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经验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他反复强调“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178-179在关于党的建设的文章和各种会议讲演中,多次引用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首先,习近平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优秀思想精华,丰富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唯物主义的哲学内涵。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精华,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33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提倡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问题导向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提出: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来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发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克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精髓学深学透,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用好用活。

其次,习近平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精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习近平要求全党:“要发扬理论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188-189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才能创新,才能对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的研究和概括,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再次,习近平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法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并把它运用于党的建设实践。习近平党建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这些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并立、两极相逢、相反相成、一分为二等传统的辩证思维方法,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集体的改造与发展,一跃升华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习近平的许多论著中,处处都显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比如,习近平提出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老虎”、“苍蝇”一起打;[5]39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思想建党,一手抓制度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手抓”的思想;“五大发展理念”等等,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其四,习近平挖掘并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是不断创新精神。习近平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1]64-65要显示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二是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的精神。习近平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和其它任何分裂民族、分裂祖国的言行。只有实现和平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习近平还根据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坚持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奋斗。三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习近平强调我们要虚心学习,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总之,习近平十分重视弘扬民族精神,“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1]66由此可见,习近平的党建思想确实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和合理成份,从而使其党建思想更具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质。

二、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新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党的自身建设,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 ,为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实践沃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教育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的切入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教育活动重点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在总结运用党内历次集中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新的认识、积累了新的经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高度重视、踊跃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热烈响应、热情支持,整个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重大成果。他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提炼上升到理论,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为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实践沃土。他在这次活动总结会上,概括提炼出“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党建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党建说学,是对中国特色党建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布局和“六大建设”协同推进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在新形式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在治国治党上,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布局的基础上,在具体实践途径上坚持“六大建设”共进。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根本,生态文明建设是条件,党的建设是核心,在“四个全面”和“六大建设”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突出党的核心意识,这就是习近平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长期基层党务工作的实践和不同层次的领导岗位的磨炼和提炼,从大队村党支部书记,到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再到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在不同的工作实践岗位上,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提炼和概括,严格要求,敢于担当,培育了优秀的品质和人格力量;在实践中干,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成长,视野开扩,知识渊博;特别是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行,培养和造就了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党建思想,这些丰富的成功的实践经验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思维、理论概括和理论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现实支撑。

三、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时代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全党上下,形成共识,狠抓党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效,彰显了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时代光辉。

其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统领治国理政的执政理念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鲜明时代亮点。中国梦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中国梦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确定为奋斗目标,实现了党的治国理政的执政目标的精准化和具体化。习近平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5] 36从这个讲话中,拓展了党的执政宗旨的内涵,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中国梦是“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依靠谁”的立场问题、动力问题。

其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严治党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制度治党,从而达到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新常态下党建理论的创新亮点。习近平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5]388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思想教育,也要靠制度建设,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攻势,这就是新常态下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特点和亮点。“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

其三,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党建,这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突出亮点。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强调:“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5]387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中央政治局带头制定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整治节日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整治“会所歪风”和“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下的腐败,等等。 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抓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其四,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又一亮点。习近平指出:“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6]107实践证明,建立党内巡视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它克服了对党的中高级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普遍薄弱甚至处于虚化状态的弊端,填补了我国监督制度的一个空白。习近平指出:“中央给了巡视组尚方宝剑,是‘钦差大臣’,是‘八府巡按’,就要尽职尽责,对腐败问题要零容忍 ”。巡视组“要发挥巡视震慑作用”。[6]110-111习近平把巡视比喻为派出的“侦察兵”,公安系统的“110”和“利剑”,在这次反腐实践中成功有效运用了这些“侦察兵”、“110”和“利剑”。在总结视巡视工作基础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3—2017年)》。2015年8月3日,党中央印发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利器,使党的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3]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N].学习时报,2009-09-28(3).

[4]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文 格)

2016-08-10 作者简介:蔡朝晖(1965-),男,湖南省郴州市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张多来(1950-),男,湖南省衡阳市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思政部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党建理论等研究。

2016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课题“习近平党建思想研究”(2016GZGJ52)

D26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7.01.0014

猜你喜欢
建党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