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盛行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影响探究

2017-03-11 10:14李明彦
兰台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家风传统建设

李明彦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00)

传统文化盛行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影响探究

李明彦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00)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盛行之时,档案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自身的文化建设上应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本文探讨了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之下,传统文化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建设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档案文化。

传统文化 档案文化 文化建设 精神建设

文化的产生、演化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后渐渐形成了其特殊的文化结构,档案与文化之间的联系经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档案文化。档案文化本身属于社会文化系统的一层文化,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与档案文化的发展互相支持和影响。

自档案出现以来,档案文化的发展绝对不是单一的、封闭的,而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文化相互渗透的,不同时期的文化要素都会在种种方面,悄无声息地影响档案文化。王英玮教授曾提出,“狭义上的档案文化一般是指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录与反映的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即档案实体文化。广义上的档案文化,除了档案实体文化之外,还包括人类有效管理档案实体所采取的方式方法、观念规则,以及进行其他档案活动时所创造出来的档案事业文化。”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把“家风”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家国天下”的思想和“忠于信仰”的情怀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底。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一个家族优良的“家风”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这些好的“家风”、好的“习惯”和好的“教育”,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家风”文化,决定了一个家庭、一种社会是否和睦,是否和谐,是否能健康地发展下去。“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习总书记还曾深刻地解释道,不只是每一个家庭需要有好的“家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民族若要长久存在和顺利发展,也必须形成一种自己独有的并且服众和谐的“家风”。

一个企业的品牌想流芳百世经久不衰,靠的不仅仅是质量,还有整个企业无形之中存在的“家风”文化,要想打赢持久战就必须在开始之时就明白这个道理,以好的“家风”文化为基础,就像被赋予了一种神圣的灵魂,引导着这个企业走向辉煌。一个行业亦是如此,一个行业就像是一个家族,它不像一个企业在地理位置上如此的集中,其实就更需要一种好的“家风”文化引导该行业的发展走向。

传统文化教育经典的再次盛行,势必对社会文化之中的各种要素文化,引起一股无法阻挡的传统文化主题洪流,档案行业亦是迫切需要形成一种鲜明的、统一的“档案家风”。“家有家训,门有门规”,全国档案事业的“档案家风”必须有自己鲜明的属性,是可行的、是统一的。

1.“档案学家风”之一——维系档案之“根”和“魂”。文化是民族之根,档案是文化之体,档案文化就是档案的“根”,档案的“魂”,是档案的精神命脉。从古到今,档案文化的看家本领就是存留“社会记忆”,档案不仅可以存原始凭证、留悠久历史,还有治国理政、教化育人、传承文明等特殊作用,早已在无声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专利。基于档案完整真实的记忆特性,从古到今,为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数不清的证据,使每一阶段的社会得到安定与和谐。

档案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感性选择的结果。档案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是丰富的文化信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记录模式,这也是档案文化的感性所在。档案文化表象的背后体现了不同的内在的精神实质,是人的思想内容和精神追求的外在显现。从档案文化的思想内容来看,不同时期的档案文化都有着这一时期特定的精神诉求和价值趋向。任何一种档案文化,都有一种向上的驱动力,并不断地向上追求积极的精神内核。传统文化中涵盖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实践方法,我们引以为豪的自强不息、刚健质朴的传统美德,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的经典智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层面和管理层面,都有着无法抗拒的、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传统文化经典盛行之时,档案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一种要素文化,档案人必须警醒,抓住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机遇,规划出完整系统的维系档案文化策略,大力弘扬档案文化,宣传档案文化对国民精神的引领作用,提高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引导更良性更广泛的舆论支持。

2.“档案学家风”之二———汲取传统文化管理经典,建设档案文化。在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沸腾之时,也就是传统文化盛行之时,在文化更新的节奏、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之下,建设升级版的档案文化。用档案实体文化建设促进档案事业文化建设,用档案事业文化建设带动档案实体文化建设,更加紧迫,更加重要。接下来笔者从广义的档案文化角度谈论档案文化建设的趋向。

(1)档案实体文化建设。因势而谋,档案实体文化建设是传统文化建设的基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档案”,而记录那些中华文明历史的物质是“实体档案”。实体档案文化的建设方向,要随着所属时代的文化潮流的节奏,才能跳动出和谐的旋律、写出精彩的篇章。档案文化实体建设过程中,定会出现新的档案文化现象。新的档案文化现象的出现其实是档案文化自然理性选择的结果,只不过影响这个理性选择过程的因素是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群体需求。为了更顺利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选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注定的,以此作为我们发展坚实稳固的基石。传统文化教育的广泛传播与引导必然会影响档案文化的价值趋向。这也是档案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传承、选择和超越特性的表现,最终选择并积极发展这个时代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成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档案文化模式和结构,经过时间和后人的筛选、实践,逐渐稳固形成自己独有的方式向上前进运动。这不是一种由人脑的意识可以决定和控制的力量,这便是档案文化的价值趋向。档案实体文化建设现在应该朝着民族文化和教育文化的方向趋近,打造出属于档案行业特色的民族档案文化,进行民族档案文化宣传和推广,形成具有档案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推出“记忆文化”,将古代圣贤思想教育家孔子的档案进行特色化编纂,提取出未曾出版的有关孔子的手稿、事迹和思想的档案,选择除档案馆以外的地点进行主动形式的集中宣传展览,以满足社会公众对此类档案的考证和需求。对于展览的珍贵档案进行实时保护,不在档案馆内进行展览工作,是避免参展者被动地来参观。选择稀有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档案进行集中的整理和编研,组织成另一种风格的档案典籍形式向大家展示,比如用流行网络语言将这些珍贵事迹活泼化、生动化,做成卡通版风格的海报或者展图,形成自己专属特色风格的“记忆文化”,进行宣传展览,一改往日严肃单调的宣传,反而会吸引更多的参展者。因此,档案人是否采用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是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

现阶段档案文化的趋向应该是辅助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借此机会刺激并提升公众对档案的认知力。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盛行之下,档案文化应该具备的文化特征。

(2)档案事业文化建设。应势而动,档案事业文化建设是传统文化建设的守卫军。第一,档案人的观念是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都受益于这些传统文化高深智慧的引领和指导。而如今,这些人文智慧和文化经典同样可以引导我们治国理政,开始新的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档案事业文化建设是档案观念、档案意识以及档案管理理念的建设,传统文化的传播盛行大可为档案事业文化建设提供珍贵有效的指导秘诀。档案事业文化建设外需调试人伦政治关系,内需安定人心、息心化欲。档案事业是由档案人来建设的,所以起点是人,建设者是人,管理者也是人。档案事业文化建设的起点应该是对档案人的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是“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中庸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人的发展和进步。《中庸》里记载到孔子的持中原则,从“至德”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的哲学高度,早已是中华民族兴久不衰的一个核心精神思想。儒家的管理思想现已被总结演绎成了这样一种逻辑规律,“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齐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大学》里,在习总书记开始大力推崇学习传统文化之时,“齐家”首次被列入党内规章。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后人总结为“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儒家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修身之前需要先正心,在正心之前需要先真诚,达到纯粹的真诚之前就要先格物,也就是把自己心头的欲望和贪念格出。这些堪称绝世的儒家智慧形成了一种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思想,这种治家的伦理道德准则和管理方法可以运用到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管理中。档案事业文化建设是持续性进行的工程,该工程的心脏是坚持档案“家风”文化,核心就是以档案人为中心的“正心格物”。“正人正己,成己成物”,是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在档案工作中、人际关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档案事业文化建设中的管理者使用智慧的管理理念,才会使档案事业文化建设趋于稳定正确的前进轨道。第二,营造和谐良好的档案社会文化环境。档案文化事业建设虽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在其每一个小小的建设阶段,都应该敏感和迅速地找出现阶段应该采取的方式和措施。档案文化的发展趋向势必受到社会文化的引导和影响,反之,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不能没有档案文化的配合和支持。现在是社会转型期,更是社会文化的转型期。在传统文化盛行之时,档案人要大力挖掘档案文化中传统文化的特色,彰显其在文化发展中的魅力和生命力,就越能凸显档案文化的特色,就越无可代替。我们要结合时代文化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建设之路,紧跟社会文化更新的步伐,敏感地发现自己的突破点,然后坚持做,直到起了正面的效果。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层,必须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紧密联系公众的需求和权益,将档案文化建设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之上。在传统文化教育盛行之时,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时,无疑是营造良好和谐的档案社会文化环境之时。现阶段是多个新生文化同时被孕育的时候,同是文化的发展,定会有联系、有矛盾。唯物辩证法警示我们,矛盾本身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之间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在对立中实现统一,在斗争中实现和谐,通过良性的互动,最终才会推动事物前进发展。这也是任何一种事物,一个组织,一个行业可以达到进步的不变的规律。在新的档案文化现象产生之时,就是新旧事物更替之时,外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矛盾,正常的反应就可以采取。

3.“档案学家风”之三———唤醒档案人的文化自觉。档案人的文化自觉应该是一种连续的有弹性的档案文化精神,是档案文化意识的主动体现。除此之外,档案文化自觉的源头应该是一种纯粹与神圣的行业责任意识,是对档案文化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的凝聚体,在这个凝聚体内部有自觉的良性互动,每一次互动,都应该产生一种新的认知,然后进行实践与检验,分析与调整。

档案文化自觉行为是档案文化所有行为中价值量最高、最有效的一种,也是前期最难形成的一个阶段。档案文化自觉行为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上来考量。在微观上,档案文化自觉涉及档案文化的价值判定和档案文化的增值活动,宏观上关系到档案文化发展和建设活动。档案人的文化自觉在该阶段必须要被唤醒,在传统文化盛行之时,大力建设档案文化。做到档案文化自觉需要把握旧时期档案文化的扬弃,二是敏感地把握新时代下,社会文化新潮流新阶段对档案文化建设的影响,把握社会文化与档案文化的良性互动,科学地把握档案文化现阶段的发展趋向共和规律,形成档案文化内涵的独特特性,以及档案文化的引领性。

档案人的文化自觉在新的阶段一旦慢慢形成,档案文化也就有了小小的“档案家风”,坚持发展,抓住机遇,整个民族的档案文化事业体系必然会凝聚成一种稳定强大的“档案家风”,对未来档案工作的推动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1]倪丽娟,楚玲菲.档案文化范式变迁机理及其规律解析[J].档案学研究,2014(4).

[2]陈辉.档案模式文化变迁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3(4).

[3]王宁.中国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略论儒、道互补与治国之道[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4]朱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攀登,2005(3).

[5]贺新华,胡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探析[J].科技信息, 2010(27).

[6]薛匡勇.什么是档案文化?:“档案文化建设”探讨之一[J].浙江档案,2011(6).

[7]王英玮.档案文化论[J].档案学通讯,2003(2).

[8]郑金月.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1 (6).

本文系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息文化视域下档案价值认知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6)和黑龙江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社会文化视阈下家庭档案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DK2016-25)的阶段性成果。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Culture

Li Mingy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0,China)

While the spr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revails,archives culture,as a culture of social culture,should seek its wa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and be powerful and ready to take action in its own cultural construc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culture,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archives cultur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vigorously carrying forward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archives culture;cultural construction;spiritual construction

�: A

2016-11-15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5.05

猜你喜欢
家风传统建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家风伴我成长
老传统当传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