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语言在日常会话中的功能研究
——以《家有儿女》为例

2017-03-11 12:22王聪魏水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刘梅音量东海

王聪,魏水利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

“副语言通常被定义为有声而没有固定语义的‘语言’”。但副语言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包含着别人能够听到的言语自身之外的人声所产生的全部刺激因素。包括悲鸣、哭泣声、单调音、有力的叫声等极为多样的声音刺激因素。”广义的副语言还包括非声特征。马兰德罗(Malandro)对副语言功能的阐释较全面。本文将从副语言的狭义层面,对国内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情景喜剧之一《家有儿女》口语会话中副语言的功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日常会话中是否同样适用。

1 研究综述

关于副语言的系统分类,特拉格(G.L.Trager)是最早提出者之一,他于1958年就提出过一种系统分类。“特拉格认为副语言包括两部分:(1)音质(Voice Qualities)。 (2)发音(Vocalizations)。 ①声音特点(Vocal Characteristics)的体现。②声音的修饰 (Vocal Qualifiers)。 ③声音分隔(Vocal Segregates)”。 对副语言功能的研究方面,1991年,马兰德罗提出非言语交流的功能:“补充;替代;强调;否定;重复;调节。”曹合建认为“各种语音符号对话语意义起着确立、修饰、深化和替代等作用。”没有对功能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阐释。李杰群认为 “作为辅助手段的副语言同样具有以上六种功能。”李春光认为“副语言对话语意义起着确定,修饰,替代和深化的作用。”高凤霞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其特点及其语用功能:“重复、抵触或否定;替代、补充或辅助、强调和调节”。

其他学者,如李玉敦、史向宾、毕继万等,在播音主持、教学、翻译方面对副语言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马兰德罗提出的功能分类较全面,之后学者提出的功能也与他的大体一致。但他们均是从副语言的广义方面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在论述中也不完全采取日常会话语料。而日常会话又是必不可少的交际,故从狭义的副语言层面探求其在日常会话中的功能很有必要。

2 副语言在《家有儿女》口语会话中的功能分析

2.1 补充功能

当运用常规语言不足以表达完整的意思时,可以借用副语言进行补充。通过副语言的配合,使语言表达更充分、生动。主要是由音量和音长的变化实现。《家有儿女》第1季第3集中:

夏雪:“哎,我爸呢?”(刘梅在做饭,没听到)夏雪:“哎,我爸呢?”(音调变高)

夏雪第二次说的话语内容虽然和第一次一样,但是她第二次的音量明显高于第一次,从而强化并阐明她所要表达的信息。剧中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想要寻求姥姥帮助时,他们在叫“姥姥”时,会增加第二个字的音长,以便让姥姥更好地明白,他们不是在打招呼,而是在向她寻求帮助。

2.2 否定功能

有时,非言语信息与语言信息不一定一致,反而非言语行为传达的才是真正的信息。这个功能主要通过音调、语气和笑声等声音特点实现。《家有儿女》第1季第5集中:

夏东海:“这是耗子吗?”刘梅:“啊……讨厌。”(伴随笑声)

这里笑声的出现否定了“讨厌”的本意。现实生活中,当别人问一个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或称赞对方时,对方常用升降调并伴随笑声答出一个否定的答案来表示害羞或谦虚。

2.3 重复功能

这个功能在狭义的副语言中比较少见。仅在沉默方面有体现。在体态语方面表现更多,更明显。每次孩子们吵闹,而刘梅想宣布事情时,她会说“安静!”之后是一段时间的沉默,等孩子们安静下来后,她才会继续说话。沉默是对“安静!”的重复,比一直说“安静”效果更好。

2.4 调节功能

在狭义的副语言功能的研究中,调节功能主要是指帮助实现话轮转换。邓肯将对话中的话轮转接分为三类:(1)话轮放弃提示。沉默、语调变换、音量变化等都是这种信号的形式。(2)话轮回归提示。Mm或Hmm是常见的形式。(3)话轮维持提示,如,加强音量变化或加快讲话速度。《家有儿女》第1季第10集中:

夏雪:“老爸,你怎么还在闲聊啊。(音量变大)本导演和演员们可都等着您的剧本呢。”刘梅:“剧本(升调,音量增大)”

夏雪在说到第二句时,突然提高音量,这是期望得到一个回答,同时暗示夏东海回答自己的问题。而此时回答的是刘梅,而不是夏东海。刘梅通过加大音量抑制了夏东海的回答,抢先一步发言。并且引起了下一个话轮。《家有儿女》第1季第1集中:

刘梅:“知道蚊子为什么咬你,不咬刘星吗?”夏雨:“嗯……”刘梅:“因为你的血呀,是甜的。刘星的血,是臭的。”

夏雨听到了刘梅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回答,而是发出“嗯”的声音,表示他想继续听下去,听听刘梅对为什么蚊子只咬他的手的解释,并以此实现了话轮的转换。

2.5 替代功能

当某件事不便用言语表述,或者特定的环境阻碍了言语交流,就可以用副语言来代替言语交流。如,在交际中,交际双方意见不同,兴趣不一时,用言语直接拒绝、反驳或打断对方表达显然有失礼貌。这时用无词汇意义的 “uh”或“er”来替代言语的运用,可以间接表达自己的意愿,或缓和气氛。《家有儿女》第1季第15集中:

佳佳:“这么漂亮的铅笔盒,没钱就买不起。有了钱不仅自己能买到,还能送给别人当礼物。夏雪姐姐,你愿意把它送给我吗?”夏雪:“er…”

虽然夏雪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而是用“er”这个无意义词汇代替。表示出她内心的答案。她并不想把自己的铅笔盒送给佳佳,但是胖嫂和妈妈是护士与患者的关系,而且妈妈对胖嫂的评价很好,但两个人也不是特别熟悉的朋友。碍于妈妈的面子,夏雪不好直接拒绝佳佳,所以就用“er”来代替自己的回答。

2.6 强调功能

在会话时,当说话者想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某些语言信息或其他非言语信息的特别或重要之处,就会通过重音、音长、停顿或短暂的沉默实现的手段,对句子中的某个字或某个词加以强调。《家有儿女》第1季第3集中:

刘梅:“你说咱们不在,那几个孩子万一要打起来怎么办?”夏东海:“我跟你说啊,咱们这一走,只能使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更好。”刘梅:“为什么?”夏东海:“哼,你忘了我是干什么的了吧,我是儿童剧院的编导,我对儿童心理的研究 是不是比你好啊?”

夏东海对“更好”的重读,是为了说明一种情况的对比,强调了这时离开家是正确的选择。对“儿童”的两次重读,强调了自己作为儿童艺术的工作者,对孩子们的心理更有研究,在解决孩子矛盾这件事情上更有研究,从而减少妈妈刘梅对于三个孩子在家里争着摆放自己之前家庭的全家福会打起来的担心。《家有儿女》第1季第55集中:

夏东海:“我跟你们说啊,首先,你们帮助宫海/是肯定没有错的,只是/你们的方法/可能有点欠妥当。”话语中夏东海做了三次停顿,强调了这件事情本身没有错,而是方法出了问题,这样既没有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7 情感表达功能

在对《家有儿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副语言伴随言语或独立地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立场等,赋予话语丰富的情感内涵。主要以音高、音调、音速、笑声、哭声等声音特点来体现。音高的改变可以表达出说话人的赞美、惊讶、愤怒、高兴等情感。如,孩子们看到自己喜欢的食物的时候,会大声喊出“这么多好吃的!”来表示自己的开心。而音调的改变也可以表达说话人愤怒、讽刺、否定等态度。“干嘛呢,你”在剧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当刘星在屋子里做一些很怪异,令人费解的事情时,刘梅会问“干嘛呢,你?”此时用的是升调,旨在表示自己的关心。但是,当刘星犯错误时,刘梅会说:“干嘛呢,你”。此时用的是降调,此时刘梅是在表达自己生气的情绪。音速可以反映说话人的激动、高兴、失落等情感。笑声和哭声等声音特点更是能直接反应说话人的情绪。而以上功能没有一点能完全包含这一功能,所以有必要单独列出。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家有儿女》中口语会话的分析,发现副语言是日常交际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马兰德罗提出的非言语(即广义的副语言)功能:补充;替代;强调;否定;重复;调节功能,在日常会话中同样适用。此外,副语言能够赋予言语丰富的情感,而其他功能并不能完全解释,所以有添加的必要。这些功能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和价值。我们在日常的交际中,要注意语境和听话者的社会性因素,理解副语言和功能,重视和兼顾对语言信息和与之相融合的副语言特征的理解和领悟,有效地实现交际。

[1]洛雷塔·A·马兰德罗,拉里·巴克.非言语交流[M].孟小平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2]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曹合建.副语言与话语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5):18-21.

[4]高凤霞.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语用功能[J].学习与实践,2006(11):139-143.

猜你喜欢
刘梅音量东海
测测你的“音量值”
多元表征,让理解落实于课堂
女人的心思你别猜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东海采风作品选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细火慢炖增加音量调节级数
精卫鸣,歌东海
春天里
李东海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