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研究

2017-03-11 12:22邓敏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馆内管理人员图书馆

邓敏娜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近年来,国内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行各业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正在实现质的发展。图书馆作为民众获取和传播信息的媒介之一,受大数据的影响,各项管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图书馆管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图书馆“大数据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优化藏书结构,提升图书馆多元化、个性化服务

大数据的发展使图书馆馆藏冲破了传统的空间限制,由原来多个图书馆相互分隔、独立管理,转变为资源共享,信息内容丰富的模式;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使图书馆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传统纸质资源更新滞后,但其易携带、标注方便,收藏便捷不易丢失等优点,使其不易被数字资源完全取代。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数字资源,如视频音频资料、数据库、个人数字图书馆等,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形式的文献资源,并及时对用户各种使用内容进行准确、快速的数据反馈,调整采购计划,提升馆藏管理。

1.2 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管理人员里通常包含职工子弟,大多学历低、专业不匹配、人员层次不齐,论资排辈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图书馆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及时、灵活地筛选、评估、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构思的能力。因此,人员管理采用大数据管理,可以有效对馆内管理人员基本情况进行实时统计,以学历、专业和年龄为依据,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以个人能力匹配适合岗位,发挥各自潜能。

1.3 有效加强图书馆经费管理

图书馆近年来经营成本在不断加大。图书成本、数据库维护开发和维护成本、电子书籍成本、技术开发成本等都在呈不断上涨的趋势,经费吃紧已是多数高校图书馆不争的事实。因此,合理利用经费,以最小投入创造最大产出是多数院校图书馆最大的管理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对各项经费,如采购、管理人员成本、用户服务、技术投入等使用金额和比例进行合理估算,对投入和产出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提前对第二年管理预算做好打算,是目前图书馆运用和拓展的有效方式。

2 图书馆在大数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馆数据杂乱无章,数据中心处理压力大

大多数图书馆数据存储形式多样,类别丰富,通常以视频、音频、声像、图形以及文字等介质存在。由于数据类别五花八门,数量繁多,往往呈现出复杂、混乱、无序等缺点。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大数据处理技术上取得不小进展,但面对多种诸如用户咨询和借阅数据、资料下载数据、编目数据等具体数据处理方面,数据处理所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容小觑。利用一定技术手段实行鉴别和处理以取得有用信息离不开数据中心的支持,大数据技术也要遭遇不小的挑战。

2.2 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首先以传统纸质书籍为代表的媒介的发展已无法追赶用户不断渴求新事物、新知识的步伐,逐渐被电子书籍和其他电子介质取代,逐步 “失宠”,导致图书馆专业人数逐年减少,遇冷现象严重。其次,由于不断降低的社会地位,就业人员无法从中获得自我存在感和职业满足感,加之福利待遇不能满足自我需要,导致图书馆无法吸引优秀才干,纳入新鲜血液,造成人才断流。此外,由于一些资历较深的管理人员的存在,使得馆内公平竞争机制无法实现,阻碍有能力者晋升,迫使其转行或离开,这也是图书馆人员素质低偏低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馆内缺乏复合型人才,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有限,缺乏创新思维、综合业务能力较差。加之,图书馆对管理人员培训再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管理人员缺乏强化管理能力意识,岗位工作与专业能力相脱节,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

2.3 用户隐私存在安全隐患

图书馆利用大数据使馆内数据资源使用更加方便、便捷、开放程度更大。用户可利用大数据对丰富多元的馆内资源进行浏览、查询、阅读以及下载,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对数据加以利用。管理员也可根据用户浏览、查询、阅读以及下载记录,利用大数据实现有效管理。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用户在方便获得数据资源的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安全隐患。数据系统程序复杂、数据链环环相扣,一旦有黑客、病毒入侵成功,链条中的某一环节将遭受侵害,不仅整体数据系统受到威胁,易瘫痪,用户个人信息也无法实时防护,隐私安全问题急需要解决。

3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专业的数据管理部门

针对数据类别五花八门,数量繁多,数据呈现出复杂、混乱、无序的特点,图书馆当务之急要成立专业的数据管理部门,对数据系统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规划,整体调配各项数据,使各类数据之间更具系统性、规律性和共享性。理清数据脉络,也有助于数据运行科学和高效,提升馆内计算机选择、分析、存储的能力。同时,为了降低管理人员操作时间和成本,更多用于采购预算和管理分析等重要工作中,减少重复性较高的劳动,图书馆应建立共享平台,使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各管理部门利用共享资源,避免“信息孤岛”,相互配合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3.2 建设高素质的数据管理队伍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优秀队伍的运作和管理。图书馆也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据管理队伍,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别样的创新思维和全新的管理模式。首先,对管理队伍进行全面的改革。改革要从管理人员、管理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着手。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区分以往的管理模式,对馆内管理人员要进行全面的培训和再教育,聘请专业教师,强化自身专业知识,同时加大对大数据知识的培训,注重管理人员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并使之成为最终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馆应自上而下,有领导带头,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现如今,大数据环境已冲破传统的借还模式,用户对书籍资源的多样性、渴求深度相较以前已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读者对阅读资源更加多元和个性。图书馆应根据这一巨大变化,从用户本身着手,了解和掌握用户多样需求,搜集、整理用户信息,提供多元化服务,引导用户利用丰富多元的馆藏资源。以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为原则,改进管理模式和方法;其次,图书馆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是一切动力的源泉,在充分了解馆内人员的基础上,建立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激发馆内人员潜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同时得到社会认同和自我满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3.3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大数据管理给图书馆和读者带来方便和高效管理的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图书馆必须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护读者切身利益不受侵犯。第一,国家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营造健全的法律环境,使数据隐私内容有法可依,如发生对个人信息泄露的行为应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第二,馆内上下要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定期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建立考评机制,巩固和强化全员安全防范意识,随时保持警惕,将安全隐患系数降到最低,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第三,重中之重是要解决技术问题,图书馆应对重要得个人信息提高加密级别,防止黑客入侵并破解。对于馆内重要的数据信息资料,要做好绝对的安全和防卫,必要时进行实时监管,以防被盗。

3.4 运用新技术,促进智能化发展

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新颖服务。现如今,众多的图书馆已利用数字化之势展开技术革新,新的学习方式逐渐兴起,在广大学生和读者中广受欢迎,如在线课堂、创客空间、信息可视化等新事物已成为图书馆实现管理的新的技术手段。图书馆可以以此为契机和基础,发挥创新思维,创造更多形式的管理手段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图书馆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朝智能化趋势发展。目前,图书馆已利用定位系统,为进入馆内的学生提供便捷的数据和信息服务。利用定位,自动识别学生携带的移动设备,获取学生定位信息后,将相关通知和数据信息告知学生,为学生提供所需服务。将此种服务也可运用到管理人员本身,提升管理效率。

4 结语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图书馆存在相应的管理问题,如数据杂乱无章,数据中心处理压力大,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复合型人才,用户隐私存在安全隐患等。因此,图书馆应在充分了解和分析用户自身需求和自身管理的情形下,强化人员数字意识,不断开拓创新,完善技术手段,优化整合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质量,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提升图书馆优质化服务。

[1]陆雪梅.大数据视角下的图书馆管理创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4):115-116.

[2]刘彧菲.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4):112-114.

[3]赵葳试.论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有效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6):182-183.

[4]张卫东.当代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6(15):95-96.

[5]王岩玮.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首都图书馆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5):161-162.

猜你喜欢
馆内管理人员图书馆
印象·福州新馆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图书馆
逛图书馆
去图书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