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中开设绘画材料技法通识课的作用和意义

2017-03-11 12:22乌日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物性通识技法

乌日晗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1 我国审美教育现状分析

审美教育其实并不等同于特长兴趣培养或艺考应试教育。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美育实际上是相对不足和普遍缺失的。

1.1 中小学美术课

美育政策在实际执行中总是被忽视和轻视,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和计划事实上偏重于与升学率关系更密切的语数外主课,美术课的减缩和临时串课现象非常普遍。除了个别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美术课教学课外教学事实上几乎没有,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审美教育成了知识传授。美育成了纸上谈兵,根本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学生的审美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很关键。具有审美教育意识的家庭在我国仍是少数,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同样差强人意,虽然各级城市乡镇的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建设都很齐备,甚至费了很大气力营造,但多为面子工程,成效大家有目共睹。某些城市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经常是门可罗雀,在老百姓的旅游目标里,前二者同样很少出现在选择之列。

1.2 大学教育

在全学科本专科院校中,其实很早就具备非常优越的艺术师资资源,但是,这种师资力量的使用是保守和单调的。再加上之前提到的基础审美教育的缺失,少数的校内社团活动和有限的专业性讲座其实并不能吸引多少学生的兴趣。艺术类通识课的开展,对于这种状况具有开拓性的导向意义和实践性的解决作用。

1.3 社会培训机构

其一是针对儿童的兴趣培养机构,暂无明确的市场监管政策,各类各级良莠不齐的兴趣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偏差问题,具体说就是以盈利目的的培训和营销方案事实上是和提高儿童审美修养的家长初衷是相悖的。短期内不明内里的家长会被培训班短期的模板式教学结果蒙蔽,事实上造成了学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和审美能力培养的长期隐患。其二是针对艺术类高考的考前培训机构,以具体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为教学目的的美术教育是如此可笑,而事实上却是我国美育的普遍现象。

2 绘画材料技法课在审美教育体系中的功能和地位

2.1 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

在视觉感官中,除了对色彩和形体构成的感受外,组成视觉感受对象的实体本身所具备的物质属性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感观。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古朴斑驳的青铜器,温婉可人的瓷器和玉器,苍润深沉的陶器,除去它本身美妙动人的图案花纹和器形外,另外触动我们审美神经的就是其材质属性了!材质属性——物性,这是文物收藏爱好者对古代器物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把手玩味文玩器物刹那间,时间的包浆——颜色,痕迹,光泽同时折射出历史的深邃感和材质的形式美,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油画可人的色感和光感令人迷醉;水彩画有着清新的透亮感和天然形成的水印和水痕;国画则体现了中国文人长久以来形成的精深的水墨体系和笔墨传统;漆画层层髹饰,传达的是光润深邃的器匠之道。版画有着其浑朴劲健的刀味和苍润自然的印痕。雕塑更是因其材料不同体现出迥异的韵味,汉白玉洁白浑润,木刻自然朴拙,原石浑然天成,青铜冰凉沧桑……艺术品夺造化之功而呈现出物性让艺术家沉醉,审美者叹惋!假使没有材料物性的参入,艺术品就如黥面的美人,断翅的天鹅,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学习和理解物性语言,可以促使我们从新的角度欣赏美和评价美,蕴含了物性美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会给予观者更深层次的美的刺激和感动,生活中其实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欣赏美的眼睛。拨开陈见的迷雾,哪怕是一块凡石,一段残垣,在自然和人力的协力合作下呈现出的物性光芒,在我们的眼里都会产生美的感受,抚慰和启迪我们的心灵。

2.2 材料感知的社会实用价值

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佐,我们购买服装时有着各种不同的选择和考量,剔除流行趋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布料本身的物性——柔软、光滑、硬朗、粗糙、薄厚、密实,设计师用款式、颜色和物性的搭配从感觉深处暗示和指引着我们实际选择的结果。其次,款式差不多的名牌和仿品,做工和用料上实际上存在着显著差别。而只有内行和品味较高的消费人群才能品评真假和高下,这个事实中,衣料品质的高下,也就是衣物的物质属性——物性实际上在考验消费者的眼光。

这个通识课程设置的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对于物质属性的感知和判断能力。面对的授课群体主要是大学内对视觉艺术感兴趣的非专业学生,对于他们将来有可能从事的各行各业而言,他们对于物性方面审美能力的提升还是能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所裨益的。譬如设计师设计的日常生活中的工业产品(建筑房屋,日常用品,家居材料,家具陈设……)品质的些许提升;各类审核部门的审核人员的审美判断的些许提高;普通人衣着品质,生活品质审美要求的些许改善……

3 绘画材料技法课在审美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

提高国民的审美修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具备正确的感知和评价复杂多样的视觉信息的能力也应该是一种基本的文化素养。

当今社会,各种感官媒体和媒介混杂在一起,不断地轰炸着我们业已麻木的感官。画种已远远不能作为区分和界限绘画的手段和方式。通过对各种材料技法进行研究和尝试,从中选择和提炼出适合自己的绘画工作方式。是目前艺术家对待材料技法的普遍态度。材料和技法的领域和边界随着艺术史的发展也不断被翻新和打破。新形势下,如何在这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引和指导,也是目前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建国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深深的印上了前苏联的烙印。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风格风行一时,80年代初期,中西方艺术的壁垒才逐渐打开,各种各类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也逐步为世人所接受。要接受新的艺术形式,接受和了解构成绘画本体的材料和技法是必由之路,更何况材料美本身就是艺术形式美体现的一个方面或层次。

面对着如此繁复的绘画方式和视觉形式,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我们的学生具备能够客观判断和分析他们面对的视觉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审美修养,提升社会审美层次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开设绘画材料技法通识课的意义所在。

4 结语

改变我国大学审美教育薄弱缺失的现状的质量刻不容缓,而艺术类通识课的开设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审美教育领域,物性感知和材料技法认知方面,我们以往的认识经常是片面的,而开设绘画材料技法通识课可以从这两方面更深入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无疑是相当有益和必要的。

[1]闫贝妮.浅析中小学艺术教育政策[J].艺术教育,2015(6):60-61,80.

[2]陆挺.追求诗意的人生境界——中国大学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南大学,2014.

[3]张剑.新形势下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政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5,35(14):213.

猜你喜欢
物性通识技法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通识少年·拿破仑